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让乡村娃上学不再“翻山越岭”

2018年05月14日 11:31   来源: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周晓荷

  不足百人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是整个教育体系的“神经末梢”。从全国来看,这两类学校普遍面临的难题是: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不高、寄宿制学校数量少标准化程度不高、教师队伍欠充足欠稳定……2016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文件,把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作为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突破口,科学规划,整合资金,综合施策,合力推进。

  一幕幕乡村弱校“变形记”,正在中原大地的广袤乡村和偏远深山上演。

  从“小而差”到“小而美”

  5月10日,行驶了近半个小时山路,记者来到新安县铁门镇陈村小学老君洞教学点。只见学校背靠重峦,面朝良田,飘扬的五星红旗在蓝天映衬下格外显眼,奔跑在彩色塑胶运动场的孩子们笑容灿烂。

  四年前,这个教学点是借了两间房当教室,门口一下雨就泥泞不堪,相关部门曾几度考虑撤点并校。但在走访中发现,这个“小而差”的教学点是附近深山贫困家庭孩子最后的求学机会。随后,政府投资300余万元在附近建了占地1万平方米的新学校,教学楼、教师公寓、教学设施齐备,校园绿化、硬化、美化到位,老君洞教学点成了新安县“最美乡村学校”之一。硬件好了,老师们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4名教师开齐开足兴趣课程,探索复式教学法,来自周边6个自然村的43个孩子在这里学美术、学书法、学电脑……

  老君洞教学点的撤与留,是我省探索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的缩影。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邬志辉说:“河南从调研入手,摸清了乡村教育的实际情况,解决问题有的放矢。”

  从“翻山越岭”到吃住在校

  伴随着城镇化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布局调整,不少孩子面临走读。可走读途中有安全隐患,此外寄宿学校数量偏少标准偏低,家长忧心不已。

  对此,我省计划在十三五期间改扩建、新建4700多所标准化农村寄宿制小学。各地市建机制、补短板,积极探索:信阳市平桥区通过建设留守儿童俱乐部、乡村少年宫等,让寄宿孩子“校内有监管,课余有去处”;辉县推进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让农村孩子在学校用上太阳能淋浴室……

  新安县青要山镇山查村村民李金凤对中心小学赞不绝口:“以前孩子在村小,虽然只和我家隔着山沟,看着不老远,但爬下爬上得三十来分钟,一遇到坏天气更是受罪。现在孩子在学校寄宿,老师多、课程全、条件好,还有生活老师、保安,俺可放心了。”

  从“一师难求”到“安心扎根”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教师招不来、教不好、留不住,是制约两类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

  为此,我省从2009年开始实施“特岗计划”,累计投入专项经费64.3亿元,招聘10.5万名特岗教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2016年高招开始,累计定向招收4000名小学全科教师;打造“国培、省培、市培、县培、校培”五级联动体系,提升乡村教师整体素质。

  同时,各地出台方案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如洛阳市要求按照不低于40%的标准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生活补助;建设乡村教师周转房,吸引来自外地市的青年教师安心扎根。仅2017年,我省就投入资金近3亿元,建设周转宿舍4700套,为乡村教师“下得来、留得住、教得好”创造了条件。②40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