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贵州:农民退种玉米的底气在这里

2018年05月10日 12:37   来源:当代先锋网   覃淋

  文/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覃淋

  当前,贵州正积极创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在农产品市场需求与农业生产之间构建便捷、畅通、高效、稳定的产销流通渠道。原来,农民退种玉米的底气在这里。

  打通市场保畅销

  暮春四月,天刚蒙蒙亮,在毕节市威宁自治县小海镇,一辆能装载33吨货物的大货车停在久兴生态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内等待装车。每天,满载威宁马铃薯的大货车从这里发往贵阳市的合力、宾隆两家超市。

  “我们去年接到的马铃薯订单,都还有320吨等着发出去嘞。”威宁久兴生态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宋欣告诉记者,他们的马铃薯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销路不用愁。

  现在,在威宁小海镇的坪山、银光、小张关和朱嘎4个村已有437户贫困户与合作社合作,仅2017年合作社就带动每户增收3740元。

  “产销上有效对接,合作社将大有作为。”宋欣自信满满地说。

  从前靠市场“脸色”吃饭的农户,再也不愁东西会烂在地里。

  2017年,贵州省打通了省内外、境外及电商平台的长效销售渠道,实现了贫困地区产销精准对接。经过一年不断探索,一个以分销中心为前端,集配中心作衔接,反向指导合作社订单式生产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已初步形成。

  省内,农产品集配企业与学校、机关、部队、医院、超市、国企达成了有效对接。省外,贵州深入北、上、广、渝等目标市场,实施菜单式推介,举办和参加了133场次推介会,签订长期合同金额115亿元;其中黔南、六盘水、毕节新增长期订单分别为33.35亿元、25.50亿元、22.67亿元,并在全国重点批发市场设立了4个分销中心。境外,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以东南亚国家为重点,在越南老街等地设立海外分销中心,鼓励涉农企业铺设边贸网络。

  数据显示,去年贵州所有分销中心销售农副产品近18亿元,辐射带动了3.7万群众。同时,与阿里、苏宁、京东三大电商巨头合作,推行农产品直采、“微菜场”等新模式,推动黔货线上销售出山。

  提升质量塑品牌

  质量是产品的灵魂。产销对接要想拿到一张市场“通行证”,保证质量、塑造品牌很重要。

  “要把品牌质量作为农产品销售的关键,实现从生产、储藏、加工、运输、销售等全过程的标准化,优选出绿色农产品免费使用公共品牌进行宣传推介,形成整体品牌效应,依托数字化手段,逐步实现重点农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今年3月30日,全省农产品促销工作培训会在贵阳召开,贵州省副省长卢雍政在会上作出指示,要以“找市场、建冷链、育主体、塑品牌”四个方面为抓手,持续推进农产品促销工作。

  面对以往我省绿色农产品促销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培训会指出,全省要充分发挥市场在产销对接中的“发动机”作用,用活用好对口帮扶城市目标市场和省内公共机构市场资源,对接全国公益性农产品批发、零售示范市场,抓好电商平台建设。坚持以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思路,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打通从品种到基地、加工、流通、品牌和市场全链条,避免出现滞销问题,坚决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

  2017年,贵州在全国率先建设集中展示绿色农产品的推介管理平台——贵州绿色农产品网,融合提供技术标准、产品评价、产品推介、产品溯源、质量安全监管等5大服务。平台在去年11月1日上线试运行,作为专一专注推介贵州绿色农产品的“网上集中展示厅”,向消费者传递了贵州农产品的整体品牌形象。以“贵州绿色农产品”为金字招牌打开销路,使贵州绿色农产品成为消费者健康生活的首选品、农户脱贫致富的增收器。

  截至2017年底,贵州共有118个产品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居全国第四;获得有机认证证书1057张,有机生产面积165万余亩,居全国第三。

  “要把产销对接、农产品促销作为我省实施产业扶贫战略的必然选择,破解销售环节难题,全链条打造农产品产销对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革命性突破。”卢雍政说。

  做好服务强保障

  “2016年我有一次连续一天两夜押车到湖南马王堆附近的一个蔬菜批发市场卖蔬菜。虽然一车菜是卖出去了,但因为菜不新鲜还是被人压了价。”这段经历对罗甸县农工局蔬菜办副主任王惠科来说充满了苦涩。

  贵州农产品品种类丰富,品质高,但物流基础条件差等现实,让这些生鲜农产品难以顺利“出山”。

  为畅通农产品物流运输,去年,贵州省政府出台《贵州省发展冷链物流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着力解决贵州冷链物流配送短板,快速推进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减少农产品流通损耗、扩大销售半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为此,贵州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开始“大兴土木”。

  2017年7月,省商务厅以推进贵阳、六盘水、黔南三个全国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启动了22个冷库建设,全力补齐农产品流通设施短板。

  2017年11月底,贵阳市建设完成云关冷链、贵阳乾元冷链、贵阳恒昌冷库、合力购物白云区生鲜基地、乌当瀑布冷库等项目,冷库库容达33.38万吨。

  今年3月28日,中国冷链物流仓储有限公司分别与黄平县、贵定县签署冷链物流仓储建设项目框架协议,拟在黄平县建设20万吨储运基地,在贵定县建设30万吨储运基地。

  一系列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推动贵州省冷链物流大数据信息化发展,提升物流装备水平,加快补齐农产品从产地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短板,解决黔货出山的物流储存难题。

  一组组数据生动表明—— 

  2017年12月26日,1732件榕江脐橙通过贵州邮政农村电商项目组,送到了北京久其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投妥时间比客户要求时限提前了一天。

  2018年1月,安顺市西秀区互助农超开业,作为一家惠民超市,它将农产品以成本价向低保户限量销售,对辖区居民也有优惠,超市直接从西秀区各农村合作社进货,缩短供销环节,为当地农产品打开销路。

  2018年3月上旬,铜仁市抓住对口帮扶城市机遇,将8000斤生鲜蘑菇销往苏州,产品价值60000元,实现产销对接开门红。

  “自贵州省创新运用政府资源和市场资源推动产销对接以来,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正以泉涌之势走向市场,推动‘黔货出山’,并带动大批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绿色农产品促销新路。”贵州省商务厅厅长季泓表示。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