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贵州小康路上的“加减法”

2018年02月02日 15:4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在2018年贵州省“两会”上,贵州喊出了“经济增速不减、继续保持两位数左右增长”的口号。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过去7年,贵州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一直位居全国前3位。“今后5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两万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经济发展持续向好。”贵州省代省长谌贻琴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

  “这就是宣布贵州经济发展不减速,既要快增速又要高质量。”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说,贵州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没有经济总量的持续扩大,贵州2020年与全国同步小康的目标就没有基础。

  新动能成为不减速的密码

  贵州省GDP占全国GDP的比重约为1.6%,人均GDP位列全国倒数第3,虽然比5年前的占比提高了0.3个百分点,但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水平偏低、工业化城镇化均滞后还是当下主要的问题。

  “这些年进步不小,但贵州人必须清醒,我们与全国总体水平的差距还有10年左右。”上述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负责人说,“贵州必须继续使劲追赶”。

  如何实现既快增速又高质量的发展,贵州给出的“解题密码”是,新兴产业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支撑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产业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支撑的绿色经济产业为“风向标”;传统产业则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纲,在产能、库存、杠杆上作减法,在投入产出率、工艺革新上作加法。

  在贵州省政协委员、香港裕华国产百货董事总监余伟杰看来,大数据产业和交通大发展对贵州的经济拉动非常大,产生GDP的科技程度在加重,污染能耗在降低,“是一个起飞的节点”。

  贵州省政协委员、贵阳讯鸟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吴益民2013年从北京中关村走进贵阳,他看中的是贵州作为大数据试验区,政府正以空前的支持力度把大数据技术运用到各行各业。

  未来5年,贵州的思路是加速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年均增长20%以上。同时,壮大绿色经济,绿色金融、矿产资源绿色开发、清洁生产、生态旅游等领域的推进将成为重点,贵州计划5年后绿色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50%。

  2017年,贵州大数据电子信息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6.3%和21.3%,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9.9%和26.6%。

  “这些领域的总量不大,但增速快,我们要有耐心持续抓,这是今后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说。

  工业化迈上转型升级之路

  与新兴产业发展相比,传统工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必将面临阵痛。

  贵州省发改委主任陈少波说,2017年,贵州关闭煤矿120处,淘汰落后产能1749万吨,年产9万吨以下的煤矿全部淘汰退出,167万吨地条钢产能全部淘汰,2019年前全部关闭淘汰年产30万吨以下的煤矿。

  狠作减法的同时,贵州也看到了作加法的方向。

  有着“江南煤都”之称的六盘水市,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资源基地。面对起起伏伏的煤炭经济,贵州省人大代表、六盘水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吴坚给出的答案是必须作出改变,“集约、安全、高效、绿色是激活煤炭产业发展新动能的关键”。

  他举例说,传统的煤矿开采中,瓦斯是第一“杀手”,现在六盘水很多煤矿都升级了瓦斯发电技术,一方面化解矿井风险,另一方面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热能还能循环利用,节约运行成本。

  “让老树发新芽,必须靠一项项新技术。”吴坚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今后5年的目标是全省工业化率提升到33%左右,这要求传统工业产业必须跟上市场,把旧动能升级成新动能。

  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推进磷石膏“以用定产”。这句话掐住了许多磷化工企业的“命门”。

  磷石膏是在磷酸生产中用硫酸处理磷矿时产生的固体废渣,严重污染环境,长期以来,贵州省乌江流域边堆积着大量的磷石膏。

  贵州省明确,乌江流域新建磷化工项目磷石膏综合利用率必须达100%,并且不再审批新建磷石膏渣场。同时,磷石膏“以用定产”,是向化工企业发出了明显的信号,不论是什么量级的产业群,守不住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底线,就得不到发展的空间。

  青年回流“唤醒”沉睡乡村

  过去5年,贵州省减少了670.8万农村贫困人口,173.6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走出深山,减贫和搬迁人数全国最多。

  减贫成绩的背后,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贡献:率先在西部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全省6个市(州)连通1214公里高速铁路,全省所有村通了水泥硬化路……

  畅通有形之路的同时,打通了更多思想之路。

  贵州省人大代表、团贵州省委书记涂妍有明显的感受,返乡创业的青年越来越多,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自有品牌塑造、电商出山、融入“一带一路”贸易出海,在“一条龙”的脱贫致富产业中,青年施展拳脚,为乡村增添青春活力。

  “不再是卖两个鸡蛋、销两斤蘑菇那么简单,而是有规划有目标地创业。”涂妍说,青年回流唤醒沉睡乡村,纷纷成立专业合作社,是近年来非常可喜的变化,“新的产业让人看到了未来乡村的力量,是脱贫奔小康的希望”。

  在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中,贵州省人大代表、盘州市市长李令波最看重如何让困难乡亲换个活法,生活更有奔头,“有了‘安居’的新房子更要‘乐业’,否则留不住人”。

  盘州市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设在市中心位置和经济开发区内,目的是让每个搬迁户实现1人以上就业。搬迁的困难群众还可以将老家的承包地、山林地、宅基地确权后,采用入股或流转方式交由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开发经营,“确保原有山林田土发挥贫困搬迁群众‘生计保障款’的功能”。李令波说。

  “我们要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的政治担当,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的脱贫攻坚战。”谌贻琴说。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