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臊子书记”的电商扶贫探索

2018年05月10日 12:08   来源:天津日报   

  ■ 本报记者 姜凝

  “一碗臊子面,致富一个村”,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天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教师、今年33岁的宋鹏远赴1800公里外秦巴山区腹地的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沙湾镇大寨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时作出的成绩。驻村工作3年的时间,他给大寨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道路硬化了,太阳能路灯亮了,安全饮水通了,更重要的是整合种养殖户、代加工厂、检验机构、线上线下平台等优势资源,建立了农村电商产业链,村集体收入从几乎为零到现如今的55万元,大量外流务工人才开始回流。记者近日采访了被称为“臊子书记”的宋鹏,听他讲述变化背后的故事。

  宋鹏为陇南人熟知是因为电商扶贫,他提出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沙湾探索”。记者联系到宋鹏时,他正返回天津大学与2018届选调生座谈交流。

  2015年8月,受中共中央组织部、天津大学的联合选派,宋鹏离开学习工作生活了10年的大城市,离别已怀孕的妻子和高校工作,远赴大寨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作为农民的儿子,我深知农村的艰苦、农民的艰辛、农村孩子的不易,但到大寨工作之后,我深切感受了什么是贫困。”宋鹏说,通过入户走访,对贫困根源的探究也在逐步深入。大寨村土地缺乏,全村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2亩,山地荒芜,农业生产不成规模,村民多以外出务工为主,受教育水平低,思想观念保守,发展产业意愿不强,几乎无村集体经济收入。

  治贫先治愚,扶贫要扶志。精准扶贫,要因村、因人精准施策。宋鹏认为,在解决贫困地区理念、人才、信息、渠道等问题的同时,要通过典型示范引领,充分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主动性。他通过走访、交流,深入学习、领会农村电子商务在促进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及助力脱贫攻坚方面的重要作用,依托“一村一品”工程、电商扶贫政策,立足镇情实际,积极探索构建点面结合、互助带动并适合大寨村经济发展的富民产业,探索“造血”与“输血”并重、内生动力与发展合力相结合的“大寨精准扶贫富民产业发展模式”。

  宋鹏带领村民,以农村电子商务为工具,构建“种植户、养殖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村办企业──多渠道销售”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体系,打造全链条的农村电商产业;整合学校扶持资金、扶贫资金、政策奖补资金共计138万元,以农村“三变”改革为契机,扎实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已成立村办企业1家、合作社3家,建成厂房300平方米,种植油橄榄350亩、核桃及梅花椒1500亩,开垦荒山种植杜仲800亩,已培育、开发沙湾臊子、宕昌罐罐酒、宕昌参芪蜜、沙湾蜂糖酒、沙湾梅花椒等产品5类10款,创新“产品代销、农成品入股、技术入股”3种带贫方式,与180余户村民签署了“三变”改革入股协议,已实现村集体经济销售收入55万元。

  针对农村电商人才、经营型人才匮乏的问题,宋鹏等人组织开展“农村电商培训生培训”;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知识不足、制约贫困村富民产业发展的问题,举办“农村电子商务能力提升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培训班”;成立“电商工作室”,开展农村青年电商创业项目培育、孵化、推广,已培育、孵化创业项目9项,协助注册合作社4家,注册公司1家;发起成立“宕昌县青年电商荟”,在市场、技术、人才、渠道等方面为广大青年电商创业者、从业者提供服务,助力农村青年电商创业。此外,宋鹏等人还积极探索构建“1+X帮1”的扶贫工作模式,即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的资源优势,广泛团结社会各方面力量,助力大寨村扶贫开发及集体经济发展,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沙湾特色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道路。

  “老有所养、少有所教、互助帮扶、互利共赢,这是我制订的大寨村三年发展规划的发展目标。”宋鹏告诉记者,通过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他们挖掘沙湾特色,整合种养殖户、代加工厂、检验机构、线上线下平台等优势资源,探索并建立农村电商产业链,培养农村电商人才,既盘活了大寨村闲置“资源”,实现网货产品从无到有、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农村电商人才从无到有,又营造了自力更生的氛围,让更多老百姓意识到通过自身努力,在富民产业开发、电商扶贫的帮助下,可以很快实现稳定脱贫致富,激发了村民的内生动力,全村呈现出自力更生、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也进一步提升。

  去年8月,宋鹏主动申请延期驻村工作1年,眼下他的第一书记任期尚未结束。“中央对第一书记的工作要求是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我的大寨梦就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宋鹏说。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