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井怀、霍瑶
今年春节,山西省永和县奇奇里村第一书记郭若桥过得很开心。他高兴不仅因为年幼的女儿长大了一岁,还因为奇奇里村这个原来“鸟不拉屎”的贫困村大变样,脱了贫。
中央强调,扶贫要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脱贫攻坚的格局。郭若桥对此深有感触:贫困村是个“穷小子”,扶贫干部要当个好“红娘”,一方面要把扶贫政策用好,让“穷小子”富起来,更要主动牵线搭桥,把外面的“好姑娘”介绍到村里来。
“红娘”并不好当,尤其是给“穷小子”说媳妇。刚到奇奇里村时,郭若桥发现,几百口人全靠房前屋后的枣树过日子。村子偏远,路难走,有了好收成也运不出山,卖不出好价钱。
为脱贫头疼几个月后,郭若桥偶然发现有摄影师来村子附近的黄河美景乾坤湾拍照。当时他也没有想到,这个村里人司空见惯的黄河滩,能够蜕变成撬动全村脱贫的支点。
郭若桥经常与摄影家们交流脱贫的想法。那时,时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悦和郭若桥商量出“认领枣树”的点子——中国摄影家协会发动会员自愿在村里以每棵枣树120元的价钱认领,无论丰歉都认账。很快,1000棵枣树就全部被认领了。120元,是摄影家扶贫的一份心意,贫困户则多了一份稳定收入,村民们再也不用担心风吹雨打,红枣烂地里了。
郭若桥又想依托乾坤湾的知名度发展旅游。随后不久,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的全国第一个“摄影家影像村”落户村里。现在,这已经成为村里发展旅游的重要资源之一。
此前,郭若桥就想着把新时代的元素引进闭塞的小山村。路修好后,他把目光投向了一家知名共享单车公司,很快联系了这家公司的山西分公司。对方很吃惊,因为农村根本不是目标市场,更何况贫困村。
“扶贫是全国的大事,你们不想出份力?”“奇奇里村很快就出名了,你们投放到这里,能提升公司形象。”对方还是摇头。被拒绝不要紧,接下来的半年里,郭若桥时不时给去个电话、发个短信,“汇报”一下村子日新月异的变化。
“影像村”打出了全国名气,让郭若桥更有底气。果然,“影像村”落户后仅几十天,共享单车就“骑”进了奇奇里村。现在,双方在山西省扶贫办的指导下,正合力打造全省首个共享单车旅游扶贫示范区。
当然,“红娘”不能只介绍“好姑娘”,更要提醒“穷小子”怎么“拾掇家”。在当地市、县、乡政府支持下,郭若桥一边组织修建路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环境,办起“农家乐”;另一方面,苦口婆心地指导引导加劝导,逐步改变村民观念,让村民从“吃饱就行”到“想致富”。几年下来,“穷小子”变身“小鲜肉”,贫困村成了“世外桃源”。
在脱贫进入啃硬骨头的阶段,不少贫困村都面临着此前奇奇里一样的情况:穷、偏、没资源,别说发展,就连脱贫都得靠政府兜着,否则看不到希望。
真的没希望吗?恐怕不见得。希望在贫困群众的观念转变上,更在扶贫干部的观念转变上。扶贫干部不能只是把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更要主动当“红娘”。
对扶贫干部来说,当“红娘”必然比“讲政策”难,要千辛万苦找到有志于脱贫的社会力量,更要巧妙地找到双方的“共同语言”,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让贫穷的山村融进时代的潮流。换个角度看,这种突破,又何尝不是扶贫干部为自己的能力、见识“脱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