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3月21日电题:一位“鹅倌”的脱贫故事
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一片尚未插秧的水稻田中,几百只绒毛还泛着黄色的小鹅呱呱地叫着,尽情享受美味的早餐。初春乍暖还寒,鹅群的主人王应付刚运来一车稻草,给小鹅垫窝。
今年48岁的王应付是河南省固始县分水亭乡王塘村人,早年在外地当建筑工、做服装生意,近几年成了小有名气的“鹅倌”。
“这是本地特有的白鹅稻田散养方法,让鹅吃青草、呼吸新鲜空气,鹅肉品质才好。”正在给小鹅投食的五保户李广学说。
固始白鹅是我国优良的地方鹅种之一,随着外出务工农民增多,养鹅的农户越来越少。2008年,在江苏做服装生意的王应付返回老家,以高价从农户手中收购100只纯种固始白鹅,培养白鹅种苗。
2009年,王应付将养殖规模扩大到了1500只,由于缺乏防疫经验,大部分白鹅死掉,亏损15万元。“当时赔光了所有积蓄,孩子问我要两元钱吃早饭我都拿不出。”王应付回忆道。
遭遇挫折后,王应付并未气馁,他多方咨询专家,学习养殖技术。2010年,王应付摸到了窍门:春天卖鹅苗、夏秋拔羽绒、冬天卖商品鹅,这样每年能赚到20多万元。
“养鹅的差事太苦,常年风餐露宿,有时出去放鹅一走就是几个月,很多年轻人都干不了。” 王应付的妻子说。2015年,王应付注册成立固始县蓼东白鹅养殖场,他和妻子决定雇佣当地的五保户来到养殖场劳动,带动他们脱贫致富。
就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意外接踵而至。2017年10月,王应付不幸遭遇车祸,胸骨和腿部受伤。2018年1月,养殖场刚建好尚未投用的15间鹅苗孵化板房被大雪压塌。
分水亭乡泗洲村70岁的王明志已经在蓼东白鹅养殖场打工3年,包吃包住每月工资1600元。王明志说:“王应付的精神很坚强,不怕摔跤。他从不放弃,认定只要肯吃苦总有一天会挣回来。”
王应付的遭遇和百折不挠创业的精神引起了当地政府的关注和重视。“目前一些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不愿意吃苦受累。而十多年来,王应付不仅没有向政府提出过任何要求,还主动带五保户、贫困户脱贫,精神非常难得。”固始县脱贫攻坚指挥部一位工作人员评价道。目前,当地政府正在积极想办法帮助他化解困难。
目前,王应付共雇了3名五保户在养殖场工作,同时给8个贫困户提供种苗和养殖技术。“我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扩大养殖规模,将固始白鹅这一原产地产品注册商标,未来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王应付说。
(责任编辑: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