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丹丹
作为省会城市,如何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力,描绘不一样的扶贫画卷?安徽省合肥市一直在探索有省会烙印的扶贫道路。2014年该市尚有建档立卡省级重点贫困村112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6万户、21.56万人。到2017年底,全市11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减少至2000余人,贫困发生率由建档立卡之初的4.8%下降至0.06%。
产业扶贫突出省会特色
“我家的鸭子、龙虾根本不愁卖,合肥的好多饭店都早早下了订单。多亏政府开展的产业帮扶。”这两年,长丰县下塘镇万岗社区后王村村民甄长勇日子越过越舒心,“免费提供鸭苗”“养殖技能培训”等扶贫政策让他在家门口就能自主创业。平均一只鸭子售价60元,甄长勇一共养了500只,一家人2017年有了不少的收入。除了养鸭,甄长勇还养殖了十几亩田的小龙虾,每亩田平均收入达到1000元。
人口众多、消费旺盛是省会城市的一大优势。合肥市为此大力推广各类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经营大户带动和贫困群众自主发展的产业扶贫模式,着力探索“蔬菜+扶贫”“特色经果+扶贫”“龙虾+扶贫”“苗木+扶贫”等特色种养业扶贫模式。支持贫困户以土地、水面、设施、资金等入股,土地托管或者务工等方式,参与特色种养业发展。全市112个贫困村全部产业到村,其中已有88个村达到省特色种养业扶贫发展标准。全市3372个新型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合作社)通过贫困村、贫困户入股、代种代养等多种模式带动70504户贫困户实施特色种养业项目,实现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为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合肥市还出台《特色种养业精准扶贫项目及产品产销对接实施方案》,从主导产业选择、农业订单对接、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等方面做好全方位对接帮扶,帮助贫困户降低市场风险。在每年的农展中专设“扶贫展区”,并召开全市特色种养业项目对接会,推介贫困村、贫困户特色农产品130余种,涉及蔬菜瓜果、畜禽产品、水产品、苗木花卉、加工农产品等众多种类。目前,全市112个贫困村与280个单位开展了特色种养业产品销售对接,主动与有农产品需求的学校、医院、酒店、农家乐、大型企业食堂等对接供销信息,拓宽了销售渠道。
对于缺乏劳动能力、因病致贫的困难家庭,合肥市采用光伏扶贫等方式助推脱贫。
早在2013年,合肥在全国率先启动光伏扶贫项目。截至目前,该市累计建设村集体光伏电站112个,实现贫困村全覆盖,每个村集体经济平均年增收6万元;贫困村户用电站达到8700个,户均年增收2500元以上。
在实现112个贫困村和“三无”特困户光伏电站建设全覆盖的基础上,合肥将进一步创新机制,探索路径,大力推进非贫困村光伏扶贫电站建设,重点建设产权归村集体所有、收益归贫困户共享、收益名单动态调整的村集体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在300千瓦左右。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市所有贫困户都享受光伏扶贫收益。
就业帮扶体现省会担当
巢湖市烔炀镇贫困学生葛翔大学毕业后一直未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人社部门的帮扶干部和他面对面交流谈心,将他的求职信息推荐给优质企业人力资源部,陪同从巢湖出发到市里参加招聘会,帮助筛选职位、制作简历、推荐岗位,葛翔最终通过了合肥悦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肥供电公司子公司)的录用面试,并拿到了让他十分满意的工资待遇。
合肥市牢固树立“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理念,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在全省率先出台就业脱贫工程专项文件《合肥市就业脱贫工程实施方案》,安排8000万元专项资金,综合运用各类奖补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吸纳贫困劳动者就业。全市累计有23551名贫困劳动者实现就业,其中通过帮扶实现就业7960人,开展扶贫就业技能培训2604人,已组建扶贫基地205家、就业扶贫驿站27个。
为确保贫困大学毕业生能够尽快实现就业、安心创业,合肥市强力推进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工作,进村入户摸底,点对点、面对面核实确认,形成了涵盖全市2017届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的帮扶工作信息库。全市2017年度648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中568名实现就业,80名继续读研、考学、参军等,圆满实现了“一个不漏、一个不少”的就业帮扶任务。
医疗兜底凸显省会力量
肥西县花岗镇贫困户翁世林由于患上了肾病,巨额医疗费成为压在这个家庭身上的一块“大石头”。但在2017年1月,翁世林一家发现,他的医疗总费用虽然达51840元,但新农合报补41472元,大病保险报补3076.8元,民政医疗救助补贴4621.6元,补充医疗商业保险赔付2613.04元,最后个人只需自付56.56元,医疗总费用补偿比达99.89%。
这么高的报销比例要得益于合肥市建立的贫困人口医疗补充商业保险机制。这一机制填补了贫困人口缺少医疗兜底措施的政策空白。据测算,该政策可使贫困人口的医疗实际报销比例在现行基础上提高10%左右,大幅减轻了贫困户因患重大疾病和特慢性病产生的经济负担,有效防范因病致贫、返贫风险。
合肥建立已脱贫户健康脱贫政策保障机制,将2014年、2015年已脱贫户在新农合系统中进行重新标记,并按普通参保人员报销(参保费用财政代缴)比例在新农合系统中报销,其余部分由补充医疗商业保险和财政兜底给予保障。
针对合肥市50%以上贫困户都是因病因残致贫或返贫的现状,合肥市工商联依托“华泰医疗救助基金”,在庐江县实施“健康脱贫”试点行动,分3年共投入50万元建立庐江县盛桥镇神墩村“华泰医疗救助基金”,用于救助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及其他困难家庭。试点成功后,市工商联积极推广华泰成功经验,组建由民营企业发起的7支新型扶贫基金,募集资金200万元,成立大病医疗救助基金。
(责任编辑: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