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感
青海省乐都区农民王国新,四川省红原县牧民贡波,山东省单县种植户张二喜,广东省雷州市枣农麦妃目
定政策树样板
农业部会同8部门印发《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组织839个贫困县编制产业扶贫规划,指导全国所有贫困县编制完成产业扶贫规划,确保产业对人、人队产业;总结遴选了200多个产业扶贫优秀范例。
环京津帮扶
农业部对环京津28个贫困县实施特殊帮扶,选择28个部直属单位对口帮扶环京津28个贫困县,派出28名优秀处级干部蹲点2年专抓农业扶贫,落实技术援助、营销帮扶、企业合作、典型引路等工作。选择100个贫困村重点帮扶,打造“百村示范”。
定点扶贫
31年来,农业部累计选派336名干部挂职,“十二五”以来累计安排资金近50亿元。去年,专门召开定点扶贫工作会议,印发《农业部定点扶贫帮扶规划》;今年又研究制定《农业部定点扶贫县帮扶责任方案》,明确了20条具体帮扶措施。
晒晒触摸到的幸福
缪翼
以前饮用水稀缺,现在拧开龙头就有洁净的自来水,这是住在大山里的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曩宋乡关璋村阿昌族村民赵家贤的获得感;从种些玉米、小麦维持基本生计,到进入园区承包大棚种植食用菌,一年实现脱贫,这是河北省平泉市卧龙镇八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占成的获得感;从靠种地打工艰难度日,到大搞冬枣经济、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这是重庆市云阳县农民佘中兰的获得感……
发展一个好产业,带动一方贫困户。昔时的湖南省湘西州保靖县水田镇中心村贫困户向元焦,因为发展了颇具市场前景的竹鼠养殖产业,如今已成为该村小洞冲竹鼠养殖产业合作社的向老板。因为有了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产业,向元焦的这份获得感实在而长久。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都说养户撒猪能赚钱,云南省陇川县户撒乡项姐村养殖户刘朝明也动了心。然而,新式猪圈怎么建、养殖需要哪些技术、饲料从哪买怎么喂、销路靠什么?刘朝明统统不知道。因为看准了当地德宏森佳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公司+农户+肉店”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刘朝明成为了第一批社员,也收获了“第一桶金”。
有存在感,才更有获得感。“在政府帮扶下,乡亲们腰包鼓起来是好事,但要真正增强乡亲们的内生动力,用双手去赚钱,这才能彻底脱贫。”因残致贫的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王港乡王港村贫困户汪永明,主动进入园区打一些力所能及的零工,成为了一名“产业工人”。用他的话说:“有尊严的获得,幸福感更强。”
一座座脱贫村庄、一个个脱贫群众……“中国式”脱贫致富的故事每一天都在上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时无刻都在被满足着。
青海省乐都区农民王国新
手攥订单种大蒜
本报记者郜晋亮
明年开春,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荒滩村农民王国新又要和区里的一家大蒜深加工企业签订大蒜销售订单。他给这家企业供应大蒜已经有4年时间,也算是老交情了,可是每次不把签好的订单攥在手里,心里都不会踏实。
前几年,王国新可是穷得叮当响,靠着种地与打工的微薄收入勉强供应着上大学的孩子。2014年,区扶贫局牵线搭桥,让他与县里的一家大蒜深加工企业攀上了亲,以订单形式为企业供应大蒜。从此,王国新开始专心经营自己家中的3亩蒜地。两年后,王国新一家脱贫了。今年,王国新大蒜的销售收入有3万元。
海东市乐都区素有种植大蒜的传统,并以紫皮大蒜最为有名,加之当地特有的富硒土壤,又给这本就有名的大蒜又镀了层金。不过,由于受到近几年大蒜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当地农民种植大蒜的积极性不高,种植面积也一度缩减,富硒大蒜在成长为富农产业的路上遇到了一个坎儿。
2014年,在扶贫资金的支持下,乐都区富硒大蒜产业园落成,并引进了大蒜深加工企业。通过“企业+农户+基地”的模式,重做富硒大蒜产业,跨过富硒大蒜产业发展路上的这个大坎儿。为了能重新唤起农民种蒜的积极性,政府和企业联合提出了免费供种,免费技术指导,订单收购,精准贫困户还能坐享固定收益分红的应对策略。
王国新之所以要专心经营家中的蒜地,一来是想靠着种蒜早日脱贫,二来就是切实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他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算账:一亩地蒜种花费3000元左右,人家免费给种子,这个成本就节省了;通过科学种植,每亩的产量能提高1000斤左右,增产就是增收;订单收购,价格还高于市场价,与前些年埋头跟着市场转也不一定能赚到钱的情形相比,这些让大伙儿心里有了底,要再不积极那是假的。
如今,像王国新一样与企业攀了亲的在乐都区已超过3000户,其中贫困户就有905户。把富硒大蒜产业做成扶贫产业、富农产业指日可待。
四川省红原县牧民贡波 本报记者缪翼
“马”上致富不是梦
“明年5月,我的小马驹断奶了,能卖三四万元。”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瓦切镇牧民贡波对未来生活满怀期待,“自从2013年到马场做管理员,每月还有3000元的稳定工资收入。”
见到贡波时,他正在西藏藏骏马业发展有限公司红原基地的马房做着喂食、清洁等日常工作。
基地的左右两边,分别母马和公马的马房。走进马房的人,想必都会被里面的高头大马所吸引。“这匹‘112’红马是从纯正新西兰血统,价值180万元;那匹‘23’黑马是从澳大利亚引进的,价值160万元。”马场场长曾勇介绍,“我们红原县是阿坝州以藏族聚居为主的纯牧业县之一,历来就有赛马的传统。这两匹都是在赛马大赛上得过冠军的,当地牧民很认可,和它们配种后繁育出来的半血马一匹能卖到四五万元。”
今年,贡波的儿子切日塔依也来到马场,边干着放马的工作,边学骑马驯马技术。“我想要当一名骑手。”这样切日塔依就可以拿到马场里最高的每月1.2万元的工资,如果赛马获胜还能有额外奖金奖励。
同时,脑筋灵活的切日塔依,在马场工作期间也开拓了他的思路,把握住了赚钱的机会。他把工资攒起来,又向朋友借了钱,花5000元买了一匹母马。“今年已经跟‘23’号配上了,生了一匹小马驹。”不出切日塔依预料,明年他就会有几万元的卖马收入。
来马场配种是免费的吗?对此,曾勇介绍,给青海、甘肃当地牧区牧民配马,一匹收6500元的繁育费用;给红原县当地牧民配马,则本着前期免费,等小马驹出售以后,收取售价50%的费用。
“我们需要这样的机会,等于是可以零成本脱贫。”说起和他一样的贫困户,贡波深有感触,“以前马场包括我在内的17名工人都是贫困户,不久的将来我们肯定可以脱贫了。”
山东省单县种植户张二喜
承包大棚有奔头
本报记者吕兵兵
在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终兴镇小阁子村,原先做中药材生意的朱瑞广返乡牵头成立了金信中药材专业种植合作社,带头发展瓜蒌、西洋参等中药种植。与县扶贫办开展产业扶贫合作后,合作社对贫困户出台了三类政策:劳动能力强的,合作社指导着种,在农资供应上给予优惠;劳动能力差的,优先到合作社的基地务工,获得稳定的工资性收入;没有劳动能力的,合作社每年拿出5万元为其分红。
这是菏泽市实施“主体带动+因户施策”,最大限度地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张二喜就属于有劳动能力跟着新型经营主体干的贫困户。他去年承包了一个大棚,由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销售服务,年纯收入超过3万元。“日子有奔头了,咱浑身充满了干劲。今年,俺家又承包了一个棚,争取年收入上8万。”张二喜笑着说。
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户造血能力,实现根本性脱贫的关键举措。然而,贫困户往往缺资金、缺技术、缺经营能力,资金可以通过项目扶持、金融扶持等方式解决,但技术和经营能力,就需要结合当地主导产业,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
对于劳动能力差的贫困户,可以到新型经营主体领建的农业园区内打工,还可以用扶贫资金、土地等入股到园区,获得分红等财产性收入,还可以把土地托管给新型经营主体,让专业化组织帮他们种地。在东明县马头镇,麦丰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自1016年起就与137户贫困户签订了土地托管协议。“地还是贫困户的,收成也是贫困户的,由合作社提供耕、种、收、储、销全程托管服务。”合作社理事长马国兴介绍。
合作社代种,比贫困户自己种还挣得多。东明县扶贫办副主任陈永东给记者算了笔账:以种一亩富硒小麦为例,社会托管费用是300元,合作社对贫困户只收150元;一般能增产100斤,增收100到200元。合作社加价0.2元/斤回收富硒麦,可增收240元。如此一来,托管比贫困户自己种可节本增效约每亩500元。
广东省雷州市枣农麦妃目
租种青枣好收成
本报记者操戈邓卫哲
“种植青枣成本较高,第一年算上苗钱、水泥钢丝支架、农药肥料、灌溉,一亩要投入6000多元。我家两个小孩都要念书,投不起也赔不起。”看着别人种植青枣和芒果发家致富,广东省雷州市乌石镇塘东村贫困户麦妃目苦于缺钱缺技术,这些年来只有眼红的份。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村里想出了让贫困户向合作社现成认领租种青枣、芒果树的法子,贫困户掌握种植管理技术后,一是可以自己种,二是可以继续在合作社打工。
今年,麦妃目认领租用了村里合作社的35棵青枣树,“不投一分钱,只要管理好,收成基本全归自己”。合作社每年只提取8%管理费,塘东村委会用贫困户每人3年2万元的扶贫资金来代付管理费和农资成本,由帮扶单位热科院南亚所提供全程技术指导。
“农民见到满树果,不舍得剪枝疏果,总想着产量高就能卖得多,可事实并非这样,提高商品果率才是关键。”热科院技术专家指导说,这样种虽然产量稍高,但商品果率低,价格卖不上去。今年青枣平均价格2.5元,可大量残次果几毛钱一斤都没人要。
除了青枣,热科院南亚所还专门引进自主选育的热农1号,免费对有意愿的农户进行高管嫁接换冠。从去年的销售价格来看,当地主要品种鸡蛋芒每斤价格不到4元,热农1号则达到每斤10元。
这一季的芒果刚刚摘完,塘东村不少农户就把芒果树修剪得光秃秃,而南亚所的10亩示范田里则枝繁叶绿,基本没有修剪。张新民解释,芒果跟青枣不一样,属顶生花序,果实的营养全靠叶片供应,农民应在考虑抗风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保留叶片为下一年丰产打基础,而不是早早剪光来年全靠大肥催,这样才能最大程度节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