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九三学社中央调研组:陕西脱贫靶心瞄得越来越精准

2017年09月05日 09:52   来源:光明日报   周洪双

陕西着力推进产业开发,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图为大张村村民在新建成的养殖小区喂牛。 本报记者 周洪双摄

  编者按

  2016年8月,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率队赴陕调研,正式启动对陕西省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一年来,九三学社中央和陕西良性互动,民主监督不断深入推进。今年4月、8月,九三学社中央调研组分两次深入陕西,开展入户调研和民主监督“回头看”。陕西对监督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限期整改落实,成效显著——

  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关庄镇大张村,120座蔬菜大棚划破荒山拔地而起,带来致富的新希望。工人正紧张地安装钢架,他们日夜赶工,要在九月下旬完工交付,保证第一茬棚栽蔬菜明年元旦、春节期间上市销售。

  今年4月中旬,九三学社中央脱贫攻坚民主监督调研组来此调研时,大张村还没有像样的致富产业,精准脱贫缺乏长期的依托。调研组离开后,大张村立即开始整改,几个月后,已是另一番面貌。

  那一次,调研组从陕北黄土高坡到陕南秦巴山区,深入陕西省延安市和汉中市的4个村,发现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向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政府作了反馈并提出整改建议。陕西立即建立台账,限期整改落实,提高脱贫攻坚成效。

  4个月过去,调研组8月中旬再赴陕西,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回头看”。这一次,调研组看到的,是干部群众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热火朝天的建设图景。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指出,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民主监督,深入推进前期脱贫攻坚民主监督提出意见建议的整改落实,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精准识别,让扶贫政策帮到真正困难的人

  调研组回访大张村一名原在册贫困户时,发现她已经退出贫困户名单了。以前,她一直养护患脑瘫的孙子,生活十分困难,被认定为贫困户。后来,她儿子把脑瘫的孙子接回去照料,经过群众评议等程序,她自愿退出了贫困户名单。

  精准扶贫,前提在于扶贫对象识别精准。调研组4月份进村入户调研时发现,有的地方存在精准识别过程不透明、群众参与度不高、识别结果不够精准等问题。

  立行立改,陕西一刻也不拖延。4月18日,调研组向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政府反馈了调研情况。4月20日,延川县即派出整顿建设工作队进驻大张村,帮助化解和处置各项难题,推动开展各项工作。

  在整顿建设工作队的帮助下,大张村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贫困对象审核确认、剔除、退出程序对贫困户进行核查核实。所有贫困对象都须由包扶部门负责人、第一书记、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成员和全体贫困户、在村的群众逐户逐人核查才能认定,确保识别精准。

  以前,有些家庭让老人单独立户,老人因没有收入而被识别为贫困户。调研组认为,这种做法将家庭养老义务推给政府,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悖,不应支持。陕西省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提出不得纳入贫困户“十条红线”,其中明确要求,子女有一户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由财政部门统发工资,或在国有企业工作的,父母不得列为贫困对象。

  大张村有乡贤传统,一些曾担任教师、村干部和其他有威望的老人,常常主动开展民事纠纷和矛盾调解等工作,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在贫困户核查核实工作中,他们也公平公正地提出意见,村民都很信服。经过重新识别、评议,最终30户74人被确定为贫困户,因标准明确、程序严谨,村民参与度很高,对评议结果很满意。老党员景生田说,这30户都是村里公认的、确实贫困的家庭,是国家政策最应该帮扶的家庭。

  在汉中市宁强县广坪镇曹家沟村,村民戚正全父亲中风,需长期就医。经过评议,干部群众一致将他评为贫困户。有群众说,谁是贫困户,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扶贫政策就应该帮扶这样真正困难的人。

  “进来的人明明白白,退出的人口服心服。”调研组通过对4个村回访调研,认为陕西省对贫困户的核查核实工作流程规范,不满足条件的贫困户已被移除,真正贫困的家庭也得到了精准帮扶,没有带来新的不公平,群众满意度较高。

  健康扶贫,补齐脱贫致富的短板

  “现在方便了,买啥药去村卫生室就可以了。”曹家沟村74岁的村民丁天荣患高血压,需常年服药,有时候出门散步或干活回家顺路就把药买了,十分方便。签约的家庭医生还定期到家中探望、体检,指导科学用药,讲解日常生活注意事项。若有突发状况,丁天荣给签约医生打个电话就能及时得到治疗。

  在4月份的调研中,调研组发现,有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常用药、低价药配送不齐全,一些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缺乏,有时候必须到县市级医院,甚至到外地的医院去购买。陕西省卫计委印发通知,明确实行县乡村药品一体化捆绑配送,同时对镇村医疗卫生机构使用非基本药物做了适度放开,有效缓解了基层用药难题。

  在陕西,疾病是重要的致贫和返贫原因。截至7月5日,陕西全省因病致贫返贫户20.2万户,占贫困户总数的25.8%。最新数据显示,延安市延川县4394户在册贫困户中,因病致贫户达2289户,占52.09%;汉中市宁强县因病致贫人口2626户,占18739户在册贫困人口的14.01%,而在重新核查核实前,宁强县因病致贫的比例为30.17%。

  专家指出,数据差异很大可能与分类标准有关,比如有慢性病人的家庭一般都缺劳力,他们既可能被认为是因病致贫,也可能被认为是因缺劳力致贫。但前述数据依然表明,因病致贫是精准扶贫中的短板,健康扶贫十分必要而迫切。在两次调研中,健康扶贫也是调研组重点关注的问题。

  为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陕西财政全额资助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和大病保险,并调高贫困人口报销比例、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在经新农合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后,贫困人口还可通过大病二次报销、申请救助等方式解决费用难题。

  调研组回访时发现,一个贫困户群众前不久做心脏手术,花销17万多元,各个渠道加总报销了16万元。患者家属说:“我们手头没有钱,亲戚朋友也愿意借给我这个贫困户,因为他们知道党的政策好,我们看完病能报销,能还得上他们的钱。”

  此前,一些乡镇卫生院全额报销贫困户的住院费用,出现了过度医疗的问题。陕西省及时叫停,明确提出严禁全额报销。调研组在广坪镇了解到,贫困户到镇卫生院住院,报销比例已下调至95%。“5%的费用,贫困老百姓也负担得起,但要花自己的钱,病好了他们就及时出院了。”广坪镇曹家沟村村长赵兴华说,过度医疗问题基本不存在了。

  调研组认为,健康扶贫政策保障到位,免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贫困群众感到有保障,能够积极治疗、不怕生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正在逐步缓解。

  产业扶贫,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在大张村新建成的养殖小区,村民李新民将青饲料喂给圈里的几头牛,它们大口地嚼着。李新民摸了摸一头牛犊刚刚冒出来的牛角,满脸皱纹就舒展开来了。

  李新民说,这几个月村里的变化太大啦。政府投资建成养殖小区,集中管理、分户饲养,20个圈舍可存栏200头牛,每年至少可出栏80头。李新民租下一个牛圈,第一批养了8头牛,预计每年可挣四五万元。说到这里,他又忍不住笑起来了。

  原来,村里没啥像样的产业,村民有强烈致富愿望却没有门路。整顿建设工作队入驻后,就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帮助村里推进产业开发上。

  大张村有13500亩土地,其中耕地只有2120亩。这些耕地不少都是坡地,耕种难度较大,却比较适合发展蔬菜大棚。一般来说,蔬菜大棚选址以交通方便、水源充足、坐南偏西、背风向阳处最好,村里正好有大片坡地符合要求。

  根据延川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要求和大张村的实际情况,工作队与村民充分讨论后,决定由政府投资建设养殖小区和蔬菜大棚,建成之后交村集体管理运营,贫困户可免费租用,其他村民付费租用。目前养殖小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大棚还在紧张施工之中。刚刚脱贫的村民张升元已经决定租用一个大棚,巩固脱贫成果。他说:“我不怕苦不怕累,有门路就一定能致富!”

  调研组4月份进村入户调研时发现,有的地方没有像样的精准帮扶产业,有的地方产业单一、规模小、附加值低、产业链短、发展后劲不足,有的地方产业非常脆弱,一旦遭遇市场价格波动或者病虫灾害,损失惨重,收入没有保障。

  回访时,调研组发现情况正在改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和脱贫增收能力正在增强。汉中市依靠秦巴山区的地理环境优势,按照长短结合的思路,大力发展粮油、蔬菜、茶叶、果业、中药材等主导产业,积极发展中峰、魔芋、食用菌、养殖等短平快产业,多种途径帮助贫困户通过产业发展获得收入。延川县实施“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农户散养土鸡,变贫困户的短期产业为长期产业,使贫困户的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调研组建议,各地应进一步因地制宜多元化发展各类产业,提高产业发展过程中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调研组指出,农村集体经济是未来彻底脱贫的基本保障,也是农村基层政治建设、社会治理的重要物质基础,要充分认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必要性、重要性,积极推动在集体经济中建立现代企业法人制度,保障集体经济健康稳健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 周洪双)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