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这片红土地,打响广西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摘帽第一炮

2017年06月20日 10:03   来源:广西日报   

  这是一片尚未脱贫的红土地。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龙州尚有47个贫困村1.16万户4.13万名贫困人口,今年计划脱贫销号3.83万人,脱贫出列30个贫困村。

  6月14日至15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深入龙州县调研,充分肯定当地干部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强烈愿望、决心和干劲,勉励该县打响我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脱贫摘帽第一炮。

  连日来,记者蹲点龙州,进村入屯,记录该县广大干群脱贫攻坚的铿锵步伐。

  “四字诀”激发动力

  “脱贫不能等靠要,致富不可睡大觉,人只要精神不倒,再难的日子都能熬出头,更何况现在党和政府的政策这么好。”金龙镇侵笔村板球屯的农国胜说。

  去年1月4日,儿媳生了三胞胎女儿。四世同堂,本是喜事,但农国胜的生活却变得“慌乱”起来。几年打工赚来的钱差不多都投入建房子了,积蓄所剩无几,奶粉钱就是一个大问题。

  3个月后,农国胜向亲戚借2万多元买了24只黑山羊,每天下午3时赶到山上放养。不久,农国胜又投入5万元扶贫小额贴息贷款,不到一年的时间,黑山羊的数量翻了一番,当年脱贫销号。

  “要我脱贫”变“我要脱贫”,龙州县念好“引、培、领、实”四字诀,注重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思想引导、技能培训、典型示范、资金支持等方式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积极投入产业项目创收增收,形成了外部多元扶贫与内部自我脱贫的良性互动机制。

  着力于“引”。引导贫困群众转变思维方式,破除等靠要思想。利用各村传统歌圩日,传唱扶志山歌,表演扶志小品等形式加强宣传引导。

  注重于“培”。围绕贫困群众产业发展需要,从发展技能、技术推广、市场信息等方面提供精准培训,帮助贫困户提高发展产业的能力。今年2月,选派32名科技特派员帮扶47个贫困村,为贫困村提供产业发展咨询、产业科技攻关、项目示范推广、实用技术指导培训等服务。

  突出于“领”。积极培育脱贫领路人,支持能人创办、领办扶贫产业项目,实现能人带众人,众人变能人,共走致富路。

  真帮于“实”。制定出台资金整合、以奖代补、小额信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一系列脱贫攻坚政策,破解贫困群众产业发展资金困难。2016年至今,该县共发放财政扶贫“以奖代补”资金3393.15万元,惠及12637户贫困户。

  水口镇共和村驮一屯贫困户戴洁振,不仅经营早点摊,还参与边贸生意。他说,国家给了边民这么好的政策,自己还得发奋。戴洁振很反感“贫困户”的帽子,认为自强不息才光荣。

  五大产业齐步走

  6月10日,烈日下,下冻镇峡岗村那宋芭头休闲农庄游泳池游客如织。当地群众依托天然泉水资源,筹资150万建设农庄,去年“五一”以来日均营业额达1万元,入股的19户贫困户,工资加上分红,月均收入达3000元。

  下冻镇扶伦村板端屯,67户村民以每股1万元自筹155万元开发的跑马洞景区,也将于今年10月迎客。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派驻扶伦村担任第一书记的肖穆辉说,项目利用了当地资源,又契合了消费需求,前景看好。

  “贫困户增收是脱贫攻坚的核心,产业发展是贫困户增收的最主要途径。”龙州县委书记秦昆说。

  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因人因村选择特色产业,既发展短平快的产业,也发展中长期产业,“种、养、贸、游、工”成为该县扶贫产业的“主旋律”。

  狠抓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巩固甘蔗支柱产业,同时因村制宜发展澳洲坚果、食用菌、种桑养蚕、特色水果等种植业。同时,大力发展牛羊养殖。

  深入推进“九个一批”边贸扶贫工程,水口镇共和村260户贫困户成立边民互市专业互助组,加入边贸专业合作社,携手奔小康。

  以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为契机,围绕“好吃好玩在龙州”主题,深入挖掘村屯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加快推进水口扶贫产业园、下冻食用菌扶贫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带动贫困群众就近就业。

  目前,该县选派47名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向12个乡镇派驻12支扶贫工作队296名队员,8000多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发展扶贫产业。

  产业联盟破难题

  6月11日,李国兴在南宁“卖完”东西后回到下冻镇峡岗村,尽管一路奔波但他依然笑容满面。“‘樸矩’产品又多了一个平台,生产还得抓紧。”作为自治区公安厅派驻峡岗的第一书记,李国兴现在像个“生意人”。

  2012年3月,他来到峡岗村,发现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很适合发展菌类种植业。

  当年6月,由村两委带头,11个党员入社,樸矩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利用甘蔗渣、枫树叶等资源发展菌类生产,按股份进行分红。

  合作社的局面打开了,社员们担心的销路问题也出现了。李国兴把自己的苦恼跟其他驻村第一书记说了后,发现农产品形不成规模、销售渠道不畅是大家在扶贫中遇到的共同问题,于是决定抱团闯市场。“全县组建第一书记产业联盟,推行第一书记+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模式,在组织、产业、销售上实行联盟,共同闯市场。”李国兴说。如今,樸矩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区内外有387家联盟合作社、48家农业科技公司、8家专业种植农场、4家专业种植合作联社加盟,灵芝、蘑菇等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全国各地,去年利润38万多元。

  村里还将未脱贫户都纳入合作社,每户一年就有500元分红;入股合作社的贫困群众每年有大约9个月用工,每月工作15天以上,每天收入60-80元。

  目前,第一书记产业联盟发展产业项目35个,主要包括食用菌、灵芝、无公害蔬菜、澳洲坚果、珍贵树种育苗种植,以及蔗海养鸡和龟鳖、肉蛇养殖等。

  2015年以来,全县第一书记产业联盟销售额已超4000万元。

  产销一条龙,群众发展产业信心十足,脱贫摘帽胜利在望。(记者 莫 迪)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