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邹一南:做好产业扶贫与市场需求的对接

2017年04月28日 10:42   来源:广西日报   

  邹一南

  产业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模式的重要特性,发展特色产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根本举措。做好产业扶贫对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在广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依然较差、农产品市场整体供大于求的背景下,扶贫产业能否有效打通农产品的市场渠道,使贫困群众真正受益是一个现实的挑战。在精准扶贫实践中,务必要优先考虑农产品的市场去向,对接好市场环节这个产业扶贫的关键。

  在我国一些地方,贫困发生的主要原因并非是由于缺乏生产资料导致的产出不足,而是由于生产出来的产品无法到达市场,或无法对接市场的需求。产品与市场脱节成为导致贫困的重要诱因,尤其在产业扶贫方面的“重生产、轻销售”带来诸多隐患。

  重视前期农业生产,忽视后期的产品销售是目前产业扶贫比较突出的问题。当前,在行政主导下的扶贫项目倾向于关注产业的规模、技术、生产等有形状态,在销售领域更多地依靠培育的龙头企业,而龙头企业与小农户的结合方式主要以销售合同或订单为主,先由公司提供种苗,再由农户来进行种植或饲养,最后再由公司来负责加工、运输和销售。在这种结合方式下,农户所承担的是风险较大、利润较低的生产环节,利润较高的销售环节则由龙头企业运营,众多分散的农户在组织性强的龙头企业面前,谈判能力明显不足。即使成立专业合作组织解决市场销售问题的扶贫项目,受制于地理位置偏僻、运输成本高、远离市场、信息闭塞、基础设施薄弱等影响,加之合作社内部组织管理松散,在外部具有信息资金优势的收购方面前仍不占优势。收购方以压级压价等方式蚕食农产品价值,农业利润最终被销售商和终端环节攫取,政府通过多种方式支持的扶贫项目的收益最终却落到非农产业中,农户仍旧未从产业化扶持中享受到较多市场收益。因此,应构建市场导向的产业扶贫模式,真正让农户脱贫增收。

  优化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环境是建立市场导向产业扶贫模式的基本前提。一方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贫困地区与外界的联系,便于产品的输出和信息的输入。另一方面,要完善扶贫产业的支撑保障体系,使有限的扶贫资金产生杠杆效应。

  构建贫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是建立市场导向的产业扶贫模式的重要举措。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小农户无法对接好大市场的问题,但如果不能建立农户与产业项目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贫困户也很难从中受益。要探索多种形式的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将贫困户纳入到现代产业链中。应尽量减少通过简单地签订销售合同或订单的联结方式,而应更多地采用按股分红或利润返还等形式,提高贫困农户在产业链中的地位。

  把握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建立市场导向产业扶贫模式的根本要求。政府的主要职责是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而不能为了完成脱贫任务,就不顾市场容量和环境容量,一味地扶持传统农业产业,为了脱贫而盲目发展产业。产业扶贫固然需要包括政府、社会、企业在内的多方参与,但是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而这个客观规律,既包括当地自然环境和产业基础,也包括外部的市场容量和市场环境。

  (摘编自《学习时报》/4月21日)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