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产业扶贫:把每一分钱用好

2017年04月20日 10:20   来源:安徽日报   

  编者按

  产业扶贫是“拔穷根”的治本之策,如何扶到点子上则要看战术运用。近年来,许多地方采取分户施策的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种“扶贫资金发到户、一家一户兴产业”的方式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例如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部分扶贫资金被挥霍等,削弱了产业扶贫的帮扶带动效应。鉴于此,宿州市一些地方在分户施策的基础上,探索整村推进,以全村抱团兴产业的方式,让贫困户真正在产业链上快速稳定脱贫,提升产业扶贫的效率和质量。

  本报记者 何雪峰

  资金到位 分户施策

  “产业扶贫到户资金真是‘及时雨’,有了这笔钱,俺们贫困户就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来脱贫致富。 ”日前,宿州市埇桥区支河乡团结村贫困户陈明兰激动地说。

  前些年,陈明兰因病做过4次手术,欠下12万元外债。去年6月,她从村干部那里得知,贫困户可申报产业扶贫项目,获取到户资金,于是上报养猪扶贫项目,很快获得7000元资金。在包保干部和技术指导员的帮助下,她建起了3间猪舍,购买了2头母猪和10头小猪,不久便见到了效益。

  “已经卖了三茬猪,收入了6万多元,最近这10头猪也将要出栏,又能收入2万多元。 ”陈明兰感慨,党和政府出钱给贫困户发展产业真是扶到了他们心坎上。

  团结村贫困户侯传江因为照顾家中多病老人和两个孩子,无法外出打工挣钱,希望在家门口养羊挣钱。今年初,他申请到了7000元养羊扶贫资金,首批购进了20多只优质山羊,下月即将销售。记者来到他家时,他正用钢管焊棚搭圈垒院墙,准备把养羊规模扩大到40只。

  “脱贫不能光靠政府唱‘独角戏’,贫困户自己也要争气,拿到扶贫款要真能做点事。 ”侯传江说。

  今年这个村应贫困户的需要分户施策,共落实养猪、养羊、养鸡等49个产业扶贫项目。为确保扶贫资金安全,乡村严格审核程序。贫困户申请扶贫资金,要经“三员”入户调查认可后,经过村“两委”讨论,再把讨论结果拿到群众、党员代表会上评议,实行“两公示、一公开”,并且,村委会和贫困户签订“精准帮扶双向承诺书”。

  “产业扶贫分户施策,让每一户贫困户都有项目可做,激发了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提升了他们的‘自我造血’功能。 ”支河乡一位人士说。

  【记者手记】

  钱要用在刀刃上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因为思想观念、精神动力和能力水平等因素,一些贫困户分散实施产业项目的效果还有待改进,资金监管也存在漏洞。首先,户户上项目,资金存缺口。宿州市许多贫困户都承包了扶贫大棚,虽然承包费全免,但其他诸如土地流转费、电费、农资费和薄膜费需要贫困户自筹,即便有产业扶贫到户资金也仍存“缺口”。其次,分散做项目,竞争力不强。大市场需要大批量货源,贫困户单打独斗,很难对接大市场,容易出现卖难和增收难。此外,资金给到户,监管有盲区。少数贫困户拿到扶贫资金后,不是用于发展产业,而是挥霍之后继续戴“贫困帽”。灵璧县一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少数贫困户以养羊的名义申请扶贫资金,结果钱一到手就拿去吃喝、赌博了,遇着检查时,他们要么借羊凑数,要么假称羊病死,让有限的扶贫资金打了水漂。

  扶贫资金光到户还不够,得要用在刀刃上。各级干部要思考如何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让扶贫资金成为脱贫的“撬杆”,切不可采取给钱了之的懒办法。

  加强统筹 抱团兴业

  “产业扶贫旨在帮助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来脱贫,当然要依靠贫困户这个主体,但又不能完全依赖贫困户的自发行为。在实际操作中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宿州市三八街道副书记孟爱学说,街道在九里村试点产业扶贫整村推进,通过村集体牵头统筹,整合各类扶贫资金,打造有竞争力的核心产业,实现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真正把贫困人口纳入到产业链中,变资金到户为效益到户,让扶贫资源精准地落到贫困户身上。

  近年来,九里村从省科技厅、埇桥区政府筹集扶贫资金100多万元,整合产业扶贫到户资金,集中流转土地,建设了连片蔬菜大棚,探索出一套政府建设、集体经营、分户承包的管理运营模式。同时,制定了整村推进“三步走”计划,第一步,连片大棚无偿交给贫困户种植,村里承担所有生产管理成本,并提供一揽子技术支持和销售服务,贫困户只需出力即可获得可观收益,实现一两年内快速脱贫;第二步,引导脱贫户在种植连片大棚的同时,带着成熟技术在自家地里发展大棚,农资由村里全部承担,实现贫困户持续脱贫;第三步,连片大棚逐步向有偿租赁过渡,引导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迈向市场,自力更生,连片大棚收入则充实村集体积累,用于脱贫致富再提升。

  在九里村的连片蔬菜大棚里,记者看到技术员正指导六旬贫困户陈明亮管理香菜和青菜。 “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真好,俺没出一分钱就种上大棚菜,还有全程技术指导。 ”陈明亮连声赞叹。

  记者又来到贫困户马万福的大棚里,他一边侍弄着芹菜,一边对记者说,承包集中连片蔬菜大棚,最大的收获就是学到了实用技术。 “今年,俺利用在连片大棚学到的技术,在自家3亩地里种了大棚菜,仅一季就有近8000元收入。 ”

  “村里最近成功申请了‘九里翠’‘九里脆’商标,有了响亮的品牌,村集体可以把贫困户的产品直接卖到大市场、大超市。 ”九里村第一书记陈雷向大家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他说,过去,市场上的农产品再涨价,农民也得不到多少实惠,原因是许多利润都被中间商吃掉了。现在,村里帮农民集中创品牌、闯市场,让他们直接插到市场终端,跳过中间环节,可以挣得更多利润。

  正在挖萝卜的56岁贫困户周为山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他收的萝卜卖给贩子,每公斤只能卖1.2元左右,现在村里统一品牌,集中销售,他的萝卜每公斤可卖到约1.8元。

  “产业扶贫整体推进以来,村里有了主导产业,有利于增加村集体积累;贫困户有了家庭副业,可以快速持续脱贫,可谓一举两得。扶贫资金由到户变成集中,也便于资金监管。”陈雷说。

  【记者手记】

  统筹也是技术活

  产业扶贫到户,不应只是单一的资金到户,而应是多种形式的到户,最终目的是效益到户。整村推进产业扶贫,资金统一使用,产业集中发展,有利于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从而提升产品竞争力,促进一方贫困人口快速整体脱贫。

  不过,一些基层干部也有担忧:整村推进势必会造成产业门类相对集中,一旦发生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可能会扶贫不成反成拖累。记者在灵璧县就了解到,部分村集中发展蔬菜大棚、蘑菇种植、规模养殖就出现过亏损。因此,整村推进须谋定而后动,因地因人制宜,科学制定规划,精细分步实施,这些方面都需要各级政府尤其是扶贫干部下大力气、花大工夫。

  政府担当 兜底风险

  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干部群众最担心的就是风险。如何规避风险,科学的顶层设计必不可少。

  记者在九里村了解到,这个村在省科技厅、农业院校等单位的帮助下,“量村定制”了一老一新两个优势高效核心产业,一是本地传统的萝卜等优势蔬菜品种;二是外来引进的农业新品种,如特种西瓜和南瓜。前者在秋冬季种植,后者在春夏季种植,时令上实现互补。村里还专门成立九里梦脱贫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领指导贫困户抱团闯市场。

  目前,这个村的农业新品种发展十分成功,带动一批贫困户半年内脱贫。去年夏天,全村贫困户种植某农业公司无偿提供的特种西瓜种苗,肥料则由省农科院无偿提供。由于公司回收的是瓜子,村民们吃掉瓜瓤,卖出瓜子,不仅大快朵颐,还轻松赚了个盆满钵满。根据村里缺水现状,九里村引进某科研所自主研发的耐旱型精品南瓜,贫困户订单种植,以每公斤2.4元的保底价卖给科研所。今年,九里村又引进了第二代精品南瓜,可在大棚里吊种,不仅售价翻番,而且节省空间。不过,基层干部也坦言,整村推进规划再科学,也会受气候、时令、市场等诸多因素影响,谁也不敢保证百分之百成功。

  “为保护贫困户的积极性,政府兜底十分必要。 ”九里村第一书记陈雷说。

  去年,九里村引导部分贫困户发展甜瓜项目,由于市场波动,贫困户只挣了个辛苦钱。 “这个项目是村里推进的,出了任何问题,村里都要负起责任。 ”陈雷说,这个村当年就给予贫困户一定的经济补偿。贫困户均表示愿继续配合村里的整体产业发展。与此同时,村里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做好风险防控。例如,选择小众化、高附加值产业,形成产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垄断性,把主动权掌握在贫困户自己手中;农产品分批生产,分批上市,以免集中供应,造成短期内市场供大于求。

  在灵璧县向阳乡和渔沟镇,部分村庄将贫困户的产业扶贫到户资金集中起来作为“股本”,参股农业企业和合作社,统一发展养牛产业和珍禽养殖产业,贫困户不仅可定期获得保底“分红”,还可为农业企业“代养”牛、孔雀等,后者免费统一供应幼苗、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疫病防控、统一配送饲料、统一保护价回收。乡镇政府除了承诺兜底贫困户的风险外,还要求农业企业和合作社以房产作抵押,增加了一道“保险带”,既保证贫困户“稳赚不赔”,也让政府的兜底接近“零风险”。

  保护价回收固然好,但遇到市场好光景,贫困户是否能够获浮动收益?埇桥区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该区政府、扶贫办和凯悦农副产品种植销售有限公司联系,引导贫困户实行订单辣椒种植,公司设定每公斤1.2元的回收保护价,如遇市场行情上涨,公司将在保护价的基础上给予实际涨幅的50%加价收购。按照亩产1500公斤辣椒计算,亩均收入可达2500元,再加上扶贫奖补每亩600元,仅种植辣椒一项,贫困户至少可实现亩均增收3100元,达到稳定增收脱贫。并且,辣椒只种秋季,不耽误种植小麦,也让贫困户欢喜。

  【记者手记】

  扶贫扶到点子上

  产业扶贫的最终落脚点是让富民产业兴起来,让贫困群众富起来。路径对不对,关键看效果。产业扶贫能否扶到点子上,扶出好效果,扶得可持续,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

  记者调查发现,在产业扶贫中,分户施策与整村推进各有优势,执行者应正确处理好贫困户个人努力与政府统筹的关系,将两者有机结合,精准施策,增强实施效果,防范有关风险。记者还了解到,灵璧县和泗县立足“能造血”“可持续”,正在全县开展“组团式”产业扶贫,积极对接光伏产业、电商产业、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业等众多产业扶贫项目,打造“政、银、农、科、企”五位一体扶贫产业平台,构建滴灌到户的投资收益扶贫模式,通过打“组合拳”达到长效脱贫目的。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