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要因人因户施策,按照缺啥补啥原则,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
精确帮扶是精准扶贫的关键,能让贫困群众梦想成真。
我省第三方监测评估显示,去年的脱贫户中,有4421户没有安排任何帮扶项目及措施,祁门县、淮南市潘集区和宿州市埇桥区等3个县(区)安排帮扶项目及措施的脱贫户占比较低。
针对扶贫人口的致贫原因,需要因人因户施策。太湖县新仓镇牌楼村村民王昌干,两个女儿同时上大学,家里被砸出个“大窟窿”。对此,驻村工作队引导老王通过小额贷款发展香菇种植和畜禽养殖。去年,老王拿到了脱贫“小红本”。 “以前想发展项目,但是缺资金、缺技术。这些问题被解决后,日子也就好过了。 ”老王深有体会地说。
病残老弱等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是攻坚难啃的“硬骨头”。多地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电商+贫困户”等模式,让这类群体增收有道。休宁县流口镇流口村实施流水养鱼村集体项目,与全村71个贫困户签订协议,确保每户每年950元的保底收益。
帮扶若要实现“吹糠见米”的效果,则要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在萧县皇藏峪景区门口,记者遇到70岁的脱贫户纵瑞宝,他正在打扫卫生。“政府安排俺在景区打工,月收入1300元。去年土地流转有了2000元收入,除去生活开支,还存下5000多元。 ”老纵说。
今年,我省要完成90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1000个以上贫困村出列、力争2个贫困县摘帽的任务。确保再打胜仗、再下一城,精准帮扶期待更给力更有效。
脱贫攻坚越往后,越要集中火力向最难攻的山头进军。从区域看,大别山区和皖北地区特别是沿淮行蓄洪区,基础设施欠账多,是区域攻坚的重点;从贫困人口看,脱贫难度最大的是残疾人、低保对象、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这就需要把这些特困群体当成帮扶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慢性病门诊、残疾人特惠等政策保障力度。
政府“配菜”,干部“端菜”,贫困户“点菜”,帮扶到最需要扶持的地方
山高水长,茶叶飘香。 4月15日傍晚,休宁县东临溪镇小阜村脱贫户刘荣前背着一篓鲜叶下山,他高兴地告诉记者:“我已经不再是贫困户了! ”
一年前,记者在村头遇到刘荣前时,他满脸惆怅。刘荣前与老母亲相依为命,虽然人很勤快,但实在太穷,到了40岁还没娶上媳妇。当地政府为其安排了两口鱼池,还免费提供了100尾草鱼。 “去年底泉水鱼纯收入3000元,冬笋卖了2000元。政府还补贴了我家的6头黑毛猪和一头黄牛,各种项目合在一起,收入就上去了。 ”刘荣前告诉记者。
去年,全省脱贫户共获得帮扶项目及措施总数为1410870个,户均安排项目及措施3.4个。
帮扶措施单一是“老大难”。部分地区的一个乡(镇)、一个村内的到户帮扶措施基本相同,出现“大呼隆”现象,潜伏着“鸡蛋放一个篮里”的风险。对此,青阳县组织种植、畜牧、渔业等方面专业技术人员,编印特色种养业“菜单式”扶贫参考手册,列出共8大类23项产业及其适宜地区、适宜贫困家庭,明确了补助标准,让贫困户有充足的选择余地。
政府“配菜”,干部“端菜”,贫困户“点菜”,能扶到最需要扶持的地方。怀宁县雷埠乡白桥村的陈绍节靠养殖脱了贫,他去年养了1000只绿头鸭。 “我当时拿到了一份‘扶贫菜单’,我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养鸭子。 ”
“政策搭台我唱戏,二层小楼平地起……”一则称赞扶贫搬迁的民谣,金寨县油坊店乡龚冲村搬迁户刘发耀脱口而出。
精准帮扶既要不断创新,又需总结经验教训。去年是我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第一年,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政策执行、迁建选址、标准把关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一些地方还走了弯路。今年,多地针对住房面积、工程进度和质量等重点领域开展对标检查,确保达到国家要求。金寨县扶贫和移民开发局负责人介绍,对于少数完全无能力建房的特殊贫困户,缺口资金由政府统一承担。
对117名驻村扶贫工作队长进行调换,对49万户帮扶措施进行调整,促进帮扶措施精准落地
完善督察和评估机制,能够有效反映帮扶措施精准与否、有效与否。
光伏扶贫是一次性投入,能受益20年及以上的项目,被贫困户称为“阳光收入”。但是,光伏电板、施工质量等影响到光伏发电效果、使用寿命等,为此,我省首次聘请专业公司对光伏工程进行了监测评估。结果显示,颍上县富大光伏(承建颍上县光伏扶贫工程)和潜山县新城电力、马鞍山徽枫市政公司(承建潜山县光伏扶贫工程)质量问题较多。目前,这三家公司被拉入黑名单,从此不得进入光伏扶贫领域。
强化监测评估,能及时发现薄弱环节。监测显示,去年全省对脱贫户共安排帮扶项目和措施1410870个,其中产业发展类项目260952个,仅占18.5%;资助类项目574567个,高达40.72%,超出产业发展类项目2.2倍。省扶贫办计划项目处负责人认为,多地患有“光伏依赖症”,今年要重点发展带动作用突出的加工业和乡村旅游业。
社会大扶贫的格局下,需要正确协调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间关系。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处负责人认为,我省对督察、评估的指标和流程等要制度化、系统化,构建出多种手段相结合的考评方式,既要有重点考核又要有基础考核,既要有传统手段评估又要有现代手段计量。同时,严格奖优罚劣,对无效果的项目予以取缔,对有成效的项目予以支持。
贫困群众对帮扶工作满意度直接反映了帮扶效果。去年,全省脱贫户有414939户,不满意的169户,对帮扶工作的满意度达99.96%。
在精准帮扶上聚焦聚力,要健全扶贫干部的管理机制。为提升帮扶效果,多地创新机制,对驻村工作实行召回制。宿州市从市县选派359名副处级以上干部到村任“脱贫攻坚第一书记”。 “去年以来,对117名驻村扶贫工作队长进行了调换,对49万户帮扶措施进行针对性调整,进一步促进了帮扶措施精准落地。”省扶贫办社会处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