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贵州老党员黄大发带领乡亲开凿天渠脱贫致富

2017年04月25日 10:09   来源:呼和浩特晚报   

  

  黄大发带领乡亲们开山凿渠脱贫致富,大伙觉得更有奔头了

  

  大发渠航拍

  千金一诺!一辈子,一传奇。

  他叫黄大发,今年82岁,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人。这两天,这个一辈子生活在大山深处的老人,在网上成了红人。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推出长篇通讯,央视更是用上下两集的篇幅,在《新闻联播》播出他的事迹。现代快报制作的关于这位老人的融媒体产品,视频和H5也在网上被刷屏……

  他,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

  用一生来兑现

  向村民许下的诺言

  黄大发生活的地方曾经是当地最贫困的山村。由于被大山隔断,村头的一口望天水井,成了唯一水源。当地有童谣唱到:“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谷沙,过年才有米汤喝。”

  1935年出生的黄大发是孤儿,吃“百家饭”长大的。23岁当了草王坝大队大队长,第二年入了党,他决心为村民做三件事:引水、修路、通电。

  1959年,黄大发带领村民上山修渠。但是,他们缺少修渠技术,也没有修渠的条件。他们挖开的沟渠只能用黄泥糊,结果一下雨就被冲垮了。作为村支书的黄大发没有放弃。“修不好,拿命往上盖,我第一道没有成功,那我修第二道!”

  1992年春天,第二次修渠工程开始。这个开山凿渠的工程总投资31.4万元,其中上级拨款6万元,另拨了38万斤玉米折抵14.4万元;村民自筹10万元(主渠8万元,支渠2万元)。村民卖鸡蛋、卖羊、卖蜂蜜,把这笔费用凑齐。剩下的1万元,黄大发自己贷款。

  草王坝想要把水引进来,必须绕过灵宝山的大土湾岩、擦耳岩、岩灰岩三重险崖。

  1995年,水渠竣工。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

  大发渠的精神

  没有过时更显珍贵

  耗时36年,在海拔1300多米的灵宝山上,开凿了这条高空水渠。村民们亲切地称它为“大发渠”。

  这是一条致富之渠。修渠前,草王坝年人均粮食150斤,人均收入80元,40%的孩子因为交不起学费而失学在家,村民生活年年靠国家救济、补助、回销。通水后,经过3年的坡改梯工程,草王坝年人均粮食产量达800斤,当年人均收入400元。

  20多年来,大发渠奔流不息,灌溉面积1100多亩,350余户、1200余人受益,每年收稻谷80万斤。

  这是一条脱贫攻坚的精神之渠。在引水、修路、通电的诺言兑现后,黄大发没有停歇。作为一名老党员,他的一颗心始终记挂着村民的生活。为了能让全村人过上好日子,他带头种上柚子树,因为种植蔬果要比纯粹种粮收入高。在黄大发的带领下,草王坝人开始逐步改变传统的种植结构。现在,全村有核桃5200多亩、柚子650亩、海椒2000亩……2016年底,草王坝农民的年人均收入突破6500元,是修渠前的80多倍。

  有了黄大发和乡亲们这种敢啃硬骨头、敢拼命的精神,草王坝的脱贫之路也顺畅了许多。而草王坝的脱贫之路,正是贵州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一个典型样本。

  全国还有5000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一定要实现全部脱贫目标——2016年7月,习近平发出总攻令:“扶贫开发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黄大发的精神非但没有过时,而且更显珍贵。

  现代快报用两个融媒体产品

  向老人致敬

  现代快报创作了两个融媒体产品,向这位老人致敬。

  《大发渠》是一条时长只有6分钟的短视频,但角度新奇,创意满满。视频中,既有震撼人心的航拍镜头,也有细腻入微的人物内心描述。黄大发的妻子徐开美回忆起女儿跟孙子病逝时,那低头想要哭的瞬间,让无数网友掉泪。

  这条短视频的“贵州味”也非常足。草王坝四面环山,风景优美,视频中的延时摄影和航拍画面,让众多网友过足了眼瘾。更有特色的是,视频中还有三段原声说唱。其中,童谣是由遵义平正仡佬族乡麦博希望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说唱。民谣则是现代快报作词,请平正仡佬族乡的民间艺人王玉德谱曲演唱的。另外还响起了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劳动号子。

  一个网友看了视频后评价说:“画面之唯美大气,细节之触动人心,民谣、童谣、劳动号子等多种表达语言之融汇缤纷,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现代快报的另一个融媒体作品是H5《黄大发引水记》。它用一本小人书的形式包装,视觉新奇。但这则H5的技术可不简单,它融入了视频、动图等多种播放手段。

  百万网友

  为大发叔点赞

  “修不好,拿命往上盖,我第一道没有成功,那我修第二道!”“黄大发语录”打动了无数网友。

  网友“郭扎西”:“‘水修不过来,拿命往上盖!’听了让人热泪盈眶。”

  网友“Zgxsun”:“满眼都是泪水,为这样的党性品格而热泪盈眶。”

  网友“太阳雪-43123”:“看得眼泪止不住落下,老人的手,农民的手,值得敬佩!”

  网友“鹤立荆溪”:“一辈子,一传奇,一条渠,一生求。在黄大发老人钢铁般意志的坚持和带领下,克服艰险,排除万难,‘大发渠’终于在悬崖峭壁上开凿成功,让山里的乡亲们终于告别了祖祖辈辈都没清水喝的历史。黄大发老人,您是当代愚公,向您致敬。”

  网友“Why”:“愚公移山精神,值得敬佩和学习。”

  网友“Teacher Li”更是写下了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动:“悬崖峭壁创奇迹,牵来银河挂绝壁。八旬老汉不服老,感天动地谱新歌。人间大爱惊天地,愚公精神永流传。”

  网友“天天向上”:“我们坚信无论什么事,一个人只要坚持就一定有成功的那天。”

  网友“彬”:“人的一生不需要多伟大,只要把一件事做好就行了!”

  还有网友,从黄大发的身上,看到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

  据《现代快报》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