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大通县青山乡青山村农民代存来:去年,我脱贫了!

2017年04月20日 10:20   来源:青海新闻网   

  开栏的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我省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今日起,本报开设《喜迎省十三次党代会讲述·我们的故事》栏目,邀请社会各界代表讲述他们的故事,从而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在经济、文化、生态、民生等各方面发生的喜人变化。我们将用充满真情实感的故事打动你,用榜样的力量传递出满满正能量。

  4月11日,白雪素裹下的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青山乡青山村祥和静谧。去年,这个山脚下的村庄退出了贫困村的行列。更让人欣喜的是,曾经的贫困户们也在“充电”,迸发出不同以往的能量。这不,脱了贫的代存来就讲起了他的故事。

  我的名字叫代存来,是大通县青山乡青山村的农民,今年刚六十岁,去年年底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这一年里,村里发生了大变化,不仅娶进了两个新媳妇,家家户户的日子也红火了起来。

  以前的我没啥大志向,心里想着能吃饱饭就行。如今我老在心里想,咋样能多挣些钱,让日子过得更好。现在的扶贫政策这么好,给咱过好日子搭了桥,但致富还得靠自己,我也想成为致富榜样啊!

  年轻的时候,我和媳妇种着家里的7亩地,农闲的时候,自己常常外出打零工挣些小钱,日子还算过得去。有了儿子以后,生活紧巴了,可心里高兴。后来儿子读到初中就不上学了,因为没有一技之长,也只能外出干零活挣钱。

  原以为日子就一直这么过下去了,没想到七年前我病倒了,得了帕金森综合征和心脏病。重活累活不能再干,平时也不能断药,陆陆续续花掉了近两万块钱,家里的负担更重了。2015年,我们一家人人均只有2700元的收入。

  家底本来就薄,加上生了病,我的心情就没好过。我们青山村地处脑山地区,海拔2900米,村民们祖辈都是靠天吃饭,我也不知道干点啥能改变现状,更麻烦的是,姑娘们知道家里的情况都不想进门,儿子一直没找着媳妇。

  前年10月,村里来了个新人,我听邻居说,是省国土资源厅一个叫李培坤的干部来我们村当扶贫“第一书记”。从这开始,我算是开始接触到了精准扶贫,也是从这开始,我的生活开始发生变化。

  “第一书记”带着驻村扶贫工作队来到后,第一件事是识别我们村的贫困户,接着开始为每个贫困户制定脱贫方案。我文化程度低,一些政策说不太清,但确实能感受到政策的好。

  就拿我家来说,低保、农村合作医疗与大病救治让我们看病不再发愁,依托村里的订单种植,我们两口子又代种了15亩地,种起青草和马铃薯,去年实现增收8000元。儿子参加了挖掘机和塔吊机培训,去年农闲时去西宁开了两个月塔吊机,挣了10000元。

  去年年底,加上村里1296元的资产收益和退耕还林等补贴,我家三口人有了两万两千多元的收入,人均收入七千余元。生活也有了起色,并且顺利脱了贫,我是打心里感谢“第一书记”和村“两委”班子。

  我举个例子来说吧,当时县上培训班快开始时,李书记前后来家里六七趟,一是给儿子讲明培训的重要性,嘱咐一定要好好学,二是帮忙分析应该学点啥技术。当时李书记说别人家的尕娃有技术,在城里开挖掘机、做泥瓦工或者当理发师,一个月少说也能挣三四千块。

  同样是打工,别人家也是一个人外出,但是有了技术就能多挣钱,那我们家也不能一直落后啊。有了脱贫的好路子,致富得需要自己努力,我也跟儿子说了说这其中的重要性。这不,去年5月儿子学习了开塔吊机,考取了塔吊证,又在11月学习了开挖掘机,工资也蹭蹭往上涨。

  还是去年,有一天李书记又来家里,给我们说了一个好消息。村里为了调整种植产业结构,联系了西宁的两家公司,订单种植675亩青草和267亩马铃薯,并签订保护价合同,就是我们只管种地,不用再愁销路和价钱了。

  李书记还给我们家分析,一吨青草能卖410元,还能为我家的牛马省下了饲料钱。就这样我家又找到一个增收的路子,种起了青草和马铃薯,一年下来,家里的牛从1头变成了4头,马从1匹变成了2匹。

  如今摘了贫困帽,我总觉得生活的目标比以前更清晰了,2017年我打算在年底卖掉两头牛,这样家里又会有一万余元的收入。儿子目前开挖掘机每月挣五六千,再加上种地的收入,只要一家人努力,相信未来会更好的。

  记者手记

  走进老代的家,窗明几净,地板锃亮,沾了些雪水的鞋,让我不好意思踩在干净的地板上。

  进屋坐定,老代的老伴忙摆上了自家做的蒸馍,招呼大家喝茶,笑容挂在两口子脸上,格外温暖。11点左右,在老代家的采访接近尾声。临出门,老代家的小牛不知从哪里听到了动静,“哞哞”叫了起来。

  “它这是说下次再来啊。不过说真的,等夏天村里的树绿了一定要再来啊,到我们村文化公园坐一坐。”老代说着,黝黑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和老代一家人握手告别后,记者跟着“第一书记”李培坤沿青山村的主路往村委会大院走。整条路平整干净,路边几乎看不到垃圾,崭新的太阳能路灯格外显眼。

  “去年,村里投资549万余元建设美丽乡村,也把之前村口的垃圾沟填平,建了文化公园。现在水、路、电、通信也都实现了全覆盖,村里的生活越来越精彩。”李培坤说。村容村貌的大变样,更让村民鼓起了脱贫致富的信心。

  2016年,青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增了38名技能人员,25人持证上岗拓宽了就业渠道,实现增收脱贫,务工总收入人均4000多元。按村民意愿,村里用74.52万元的产业扶贫资金购置了49.17平方米商铺,建档立卡贫困户能获得人均432元的资产收益。

  目前,退耕还林、粮食直补、养老受益、贫困户三个档次低保、公司+农户收益等扶贫惠民措施也都一一兑现,村里贫困户年人均收入也远远超过了标准线。

  接近中午,该和青山村告别了,原本有些阴的天渐渐晴了起来。采访车渐渐驶出村子,越开越远,老代认真规划今年生活的样子,久久在脑海中回放。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