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青岛3月28日消息(记者王伟 通讯员王尽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准扶贫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如何啃下扶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关键就在于找准扶贫项目和致富产业,如此,扶贫才能扶到根儿上,脱贫才能脱得彻底。如何选准致富项目,改变等靠要思想?如何培植富民产业,让百姓得实惠?山东平度市白沙河街道按照扶产业、重长效的思路,因村施策、量身定做, 探索出精准扶贫三策,将项目建在群众身边,让群众切身感受扶贫带来的变化,增强群众对扶贫工作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闲置资产变工厂 村民就业不出门
“现在,咱在家门口就能上班,计件工资,不耽误地里的农活,每月还能挣3000多块钱呢。”在白沙河街道任家河岔村,坐落在村委大院内的恒新基电子有限公司平度分厂加工车间里,200多名工人正忙着将一根根电线器件组装、缠棉、检测。年近五旬的刘美芳一边忙活手头的电线缠棉,一边乐呵呵地说,种了半辈子地,没想到自己这个年纪还能成为工人,政府扶贫真是扶到点上了。
3年前,刘美芳的丈夫因病逝世,留下她和两个孩子。“上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边有2个孩子,大的刚上大专,正是花钱最多的时候,多亏国家政策好,给我们“雨露计划”的补助。小的在上小学,离不开人。我只能留在家里照顾老小,靠种点小麦、玉米为生,生活实在艰难。幸好村里有了这家电子厂,现在不但还上了饥荒,还攒下一笔钱,生活比过去强多了”,刘美芳说。
刘美芳生活的变化,得益于村里引来的“金凤凰”。村支部书记任德武介绍说,2014年10月,村里利用村委大院50多间闲置房屋,引进了青岛恒新基电子有限公司平度分厂。这样既可以增加盘活村集体资源,增加集体收入,又可以为留守村庄的乡亲找到一个足不出户就能打工挣钱的门路。
据了解,任家河岔村有390多户人口,“扶贫工厂”是该村探索出的一条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脱贫的新路子。扶贫工厂招工优先面向贫困户,对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众,采取上门送货上门取货的方式帮助增收。工厂食堂优先采购贫困户种植的农作物,帮贫困户打开市场销路,给困难群众带来了脱贫的希望。现如今,“扶贫工厂”除了解决了200多村民的就业,每年为村集体支付场地租赁费2.6万元,同时负责修缮维护房屋,并带动了村庄的餐饮及超市业务的红火。
光伏+扶贫 照亮脱贫路
“自从按上这些‘板板’,每天都盼着有晴天,看到电表一圈一圈地转,仿佛就看到一张张钞票从天上掉,别提多带劲了”,在白沙河街道王家屯村村委的办公大院里,村支部书记于淑兰打趣道。于淑兰口中所说的“天上掉钱”的好事,就是该村利用上级的扶持资金新上的光伏发电项目。“今天天气好,这168块光伏发电板仅6个多小时就已经发电162度。”于淑兰说。
据了解,王家屯村138户,477口人, 耕地面积960多亩,主要靠传统农业种植和水果栽培为主,村集体收入没有,2014年被确定为省定贫困村。为帮助村庄脱贫,2016年利用上级扶持资金,修路1万平方米,打机井7眼,安装净化水设备1台,新建光伏发电站一组。
于淑兰给算了一笔账,“天气有晴有阴,平均下来一天能发电140多度,一年下来村集体就收入五、六万元。“有了它,我们脱贫致富就有底气了。”
在午后暖阳的照耀下,一排排太阳能电池板闪闪发光,一根根电缆汇聚一起,源源不断地将电流汇入电网…… “现在光伏发电技术成熟,投资回报率较高,无需劳力投入、操作简单,一次性投资,可长期受益,很适合贫困村。集中建设光伏扶贫电站,产权归集体所有,村集体有了收益,又可以按照分类分等级分配给贫困户,并对贫困户实行动态管理。”白沙河街道扶贫办副主任顾化肖表示,目前,此类项目正在尝试开展。
土地流转变宝地 发展产业促脱贫
“我的3亩地由村里统一对外发包,每年每亩地就有流转费用1100元,合作社还雇佣我去干活,每天不用出大力就能挣120元钱,年底好了还有奖励,上哪去找这么好的事?!”在白沙河街道前麻兰村明德康泰香菇合作社打工的贫困户魏高波这样说。今年40岁的魏高波因双亲卧床,不能外出打工,以前,全家只能靠着3亩薄田不到万元的收入度日。自从将土地流转到专业合作社后,生活面貌有了新变化,“以往卖了粮食就全还了账,一分掰成两半花。活了半辈子,今年终于手头宽敞了,生活也有了盼头。”
“过去全村土地被分割成数百个散小地块,有的农户一家就有七八块地,大型农机派不上用场,新技术、新品种难以大面积推广,种植效益也不高。”该村支部书记金正木介绍。在脱贫攻坚进程中,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将分散的资源统一规划利用,成立了香菇合作社、芦笋基地、小农兵合作社、桃源基地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贫困户依靠流转土地收取“租金”、劳务打工“挣钱”、发展产业“增收”,将贫弱村庄、贫困户联结在产业链上,组建利益共同体,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双脱贫”。如今,前麻兰村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2000多亩,每年仅土地租赁服务收入50多万元,年人均土地流转收入2200元,务工收入9000元。
“过去农民增收难,难就难在传统农耕形态带来的高成本、低产出和单一的收入来源。现在,我们因地制宜,立足土地做文章,探索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就业’的模式,不仅让村集体鼓起了“钱袋子”,还增加了贫困户土地流转收入和务工收入,让其中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也有了稳定的地租。”顾化肖告诉我们,像前麻兰村的土地流转,不仅带动本村脱贫摘帽,还可以辐射到附近七、八个贫弱村庄的贫困人口。
“随着精准扶贫将攻坚引向纵深,传统扶贫政策边际效应不断递减,常规办法已经难解新问题。因此, 围绕年内188个贫弱村庄全部摘帽,我们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实施“农创+扶贫”、“光伏+扶贫”、土地流转+扶贫”等多种脱贫模式,确保188个贫弱村庄年底前全部摘帽,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持续稳固脱贫和新发生的农村、新识别的城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精准帮扶范围,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始终走在青岛各区市前列。”平度市政协副主席、市扶贫办唐云莉谈起今年的脱贫任务时 ,既感到压力山大,更表示信心满满。
(责任编辑 :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