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3月22日电 题:“小账本”记录精准脱贫路——陕西脱贫摘帽第一县佛坪见闻
新华社记者刘书云、张斌
在村民王治林家,记者看到一个特殊的“小账本”,账目内容包括家庭情况、帮扶措施、帮扶成效等,还逐月记录着这样一组数据:1月11日,到户了解基本情况,确定发展猪苓、天麻……5月26日,发放公益林补偿金1079.29元……12月13日,务工收入900元。
63岁的王治林是陕西省佛坪县长角坝镇龙草坪村人。初春的龙草坪,山茱萸花染得山坡一片鹅黄。可此前,他并无心观赏:“每天爬起来先要解决吃饭问题,饿着肚子,哪有心思四处闲转。”
王治林告诉记者,家里三人都是文盲,再加上自己腰椎受损,8亩田地仅能勉强糊口,“种啥吃啥,每天都是玉米和土豆,没得选”。2015年,王治林家人均纯收入仅2600元,被县上识别为贫困户。
2015年,像王治林这样的贫困户在佛坪县共有1348户3143人,占到全县农业人口的17.3%,而贫困村占比则高达79.5%。这一年,以大熊猫闻名的佛坪被陕西省确定为率先脱贫县。而致贫原因多、贫困面积大、脱贫时间紧等问题致使这个处于秦岭腹地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脱贫难度陡增。
经多次走访摸排,王治林家被“诊断”为因缺乏技术致贫,随后帮扶单位县财政局、县供电公司为他家开出了脱贫“药方”:短期项目为土鸡养殖500只、种植天麻50平方米,长期项目为种植猪苓200平方米;配套措施辅以扶贫小额贷款5万元。
记者从“小账本”上看到,王治林当年8月底出售土鸡、9月底出售蜂蜜,毛收入超过2万元。加上各类政策补助资金,到2016年底,王治林一家三口人均纯收入达4632元,高于3015元的陕西省定贫困线标准,成功脱贫。
记者在王治林家的厨房看到,菜筐中放着几样蔬菜,墙上挂着五吊腊肉。“门口的桥修好了,再也不用趟水过河。”王治林说,“今年打算再养些猪,多赚些钱。”
县扶贫办主任康忠民介绍,在精准识别上,佛坪先后进行了五轮建档立卡核查,争取不落一户一人;在此基础上,我们给每个贫困户发放了“小账本”,由帮扶干部上门与贫困户共同商议填写,贫困户签字确认。因户施策、跟踪记录、严肃督查、夯实责任,加速了脱贫步伐,保证了脱贫成效。在今年年初召开的陕西省两会上,省长宣布我们县脱贫摘帽,从而使佛坪成为陕西56个贫困县中第一个脱贫摘帽县。
记者发现,尽管佛坪县已经成功脱贫摘帽,但脱贫群众“造血”能力不强、产业基础也稍显薄弱。
在佛坪县脱贫摘帽过程中,共有中省市县四级97个部门单位参与帮扶,组建驻村工作队62个,直接投入和协调资金1491.5万元,争取国开行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1.8亿元。
记者在佛坪县长角坝镇、西岔河镇、陈家坝镇等地走村串户时,查阅了多户贫困户的“小账本”,发现种养业项目政策补贴、生态补偿金、帮扶单位和干部赠与等转移性收入往往大于家庭生产经营收入和劳务收入;绝大多数农户的产业项目雷同。一位脱贫户不无担忧地说:“前几年一斤猪苓卖到70多元,这两年大家一窝蜂都种,面积大了,收购价降到15元左右,也不知道年前栽植的猪苓三年后还能不能赚到钱。”
佛坪县县长冯永清说,最新摸底调查发现,全县仍有未脱贫2户9人、新增4户10人;在对以往的脱贫户摸底后发现,仍有1709户、4605人需要扶持。尽管目前全县已经脱贫摘帽,但巩固提升任务艰巨。接下来必须深入实施产业脱贫、就业脱贫等举措,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力促脱贫攻坚成效更加凸现。
(责任编辑 :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