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啃掉脱贫“硬骨头”还要靠产业

2017年03月10日 10:44   来源:农民日报   

  图为本报记者简承渊向王文彪提问。本报记者陈涛摄

  本报记者王澎简承渊

  3月9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黄洁夫、王文彪、许家印、胡晓义、李彦宏5位全国政协委员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任务,就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高医疗公共服务水平、以创业带动就业、推进养老服务、持续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等回答记者提问。

  生态产业扶贫是我国一些资源条件恶劣地区脱贫的一个重要途径,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彪在回答本报记者提出的“如何通过生态产业扶贫来推动脱贫攻坚”问题时说:“非公有制经济要积极参与精准扶贫行动。一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发展势头、发展质量越来越好。非公有制经济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的势头很猛,数量很多,行动很快。去年到现在,大概有2.2万家民营企业与2万多家贫困村建立帮扶关系,实现互动收益,效果很好。”

  目前,我国还有4300多万贫困人口,而这些人主要集中在荒漠化地区、石漠化地区等生态脆弱的地区。“这些地方的扶贫攻坚是困中之困、难中之难、贫中之贫,难度很大,既要解决生态问题,还要解决如何富起来的问题。”谈到生态脆弱地区的扶贫问题时,王文彪坦言,“在生态脆弱地区进行精准扶贫,应该解决三重问题:既要解决绿起来的问题,还要解决富起来的问题;既要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也要解决他们的生态问题;既要解决他们的产业问题,同时还要解决他们的脱贫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扶贫攻坚才能站得稳、立得住、不返贫、可持续。”

  自然条件恶劣、产业基础薄弱地区的脱贫攻坚是块“硬骨头”。“首先是需要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教育扶贫等综合措施,需要‘输血’,更需要‘造血’,需要见效快,更需要着眼长远。”谈到如何啃掉这块“硬骨头”时,全国政协常委、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认为,“产业扶贫是非常重要的,就地扶贫如果没有产业的支撑,就很容易返贫;搬迁扶贫如果没有产业的依托,就很容易搬得出而稳不住。贫困群众的主要生产资料是土地和劳动力,只有依靠发展产业,把贫困群众的土地和劳动力转化为家庭的收入,才能实现脱贫。”

  在许家印看来,成立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引进上下游企业是产业扶贫的三要素:“首先,有40%以上贫困群众是因病致贫,基本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不少。缺资金、缺技术、不懂经营的情况也很多,这就需要合作社把他们组织起来,通过土地入股、分红,以及力所能及的劳动收入,来实现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第二,贫困地区的资源条件各不相同,这就需要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第三,农产品市场经常波动起伏,很多老百姓不知道种什么、种多少,甚至有的也不知道怎么种、卖给谁。这就需要引进上下游的企业,在产前根据市场指导生产;在产中提供生产资料、帮助生产管理、提供技术服务等等;在产后上门收购,并销往市场,形成供产销一体化的产业经营模式。”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