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陕西城固县:“四种模式”做实做好产业扶贫

2017年03月04日 15:18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李朝民

  本报记者李朝民

  新型经营主体在产业扶贫中如何发挥带动作用?近日,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活动赴陕西调查组在城固县进行深入调研。城固县既是农业大县,也是省定贫困县,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36万人。近年来,该县围绕“粮油、果品、畜牧、蔬菜、中药材、大鲵、茶叶和食用菌”八大主导产业,积极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2016年全县通过农业产业脱贫7800人,占当年脱贫人口的1/3以上。

  城固县做实做好产业扶贫的主要模式有四种:

  “土地流转+务工”型。龙头企业或农业园区通过流转贫困户的土地并吸纳贫困户务工,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实现“一块土地两份收入”。陕西禾和公司猕猴桃产业基地流转200户贫困户的土地,每年每亩流转费700元;基地常年吸纳贫困户136户近400余人就业,每人年务工收入近8000元,全部实现了脱贫。

  “借鸡生蛋”带动型。鼓励合作社或龙头企业与贫困户对接帮扶,带动贫困户实现脱贫。汉中弘泰农牧业公司对接贫困户42户,每户免费发放犊牛2-5头,由贫困户代养,同时提供技术、防疫、饲料配方等服务,按照每斤高于市场价5%的价格回收育肥牛,每头牛贫困户可获利3000元以上。

  订单收购带动型。合作社或龙头企业与贫困户签订农产品订单收购协议,通过高于市场价回购产品。汉中榛旺合作社在2015年实现脱贫50户的基础上,2016年又与21户贫困户签订土鸡订单协议,按高于市场5%-10%的价格回收,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建立了稳定增收渠道。

  妇女合作社带动型。引导妇女通过协商方式建立生产合作社,实现增收脱贫。雨露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由6名妇女牵头倡导成立,通过精准扶贫到人、产业扶贫到户的方式,吸纳了23户贫困户的妇女入社,统一生产,统一经营,通过发展柑橘等特色农产品一举脱贫。

  为了提升新型经营主体自我成长能力,城固县设立了产业化扶贫专项资金。对于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运作的合作社或涉农企业,给予30万元以上的专项资金扶持,30%的资金用于合作社或涉农企业自身建设,70%资金用于支持贫困户产业发展。同时,还发挥金融扶贫“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凡涉农企业或合作社每带动1户贫困户,可享受10万元贴息担保贷款,最高不超过200万元。2016年共提供贴息贷款9180万元。据统计,2016年全县新型经营主体共带动1680户4872名贫困人口脱贫。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