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枣管饱,富靠人:“陕北枣王”科技扶贫路

2017年03月04日 13:15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郑昕

  ▲3月2日,武子生(左二)在修剪枣树枝。

  新华社记者邵瑞摄

  据新华社西安3月2日电(记者郑昕)“陕北枣王”“土专家”“枣树医生”“脱贫带头人”……这些名头指向的都是同一位枣农,他同时也是一名科技特派员。他的科技成果,都在位于陕西佳县的30多亩红枣丰产技术示范点乃至全县逾80万亩的枣园里。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位于陕北黄河沿岸,气候条件适宜优质红枣生长。“只要树上有枣就饿不死人”,这是佳县老百姓的一句俗话。枣林沟、枣树坪、枣树梁等地名,就是世世代代佳县人把希望拴在枣树和红枣上的证明。

  靠种枣维持温饱,这在当今已不成问题;而靠种枣脱贫,则是这些年来当地群众的新需求。佳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这个民歌《东方红》的诞生地,红枣作为主导产业,少不了脱贫的“能人”,武子生则是这些“能人”中的名人。

  记者见到武子生时,他正在合作社的有机红枣生产基地里给10多名社员授课。“别看现在是枣树休眠期,枝子剪不好,秋来别想打下好枣。”

  喝着黄河水长大、如今50多岁的他,对红枣的感情深厚。凭着世代种枣经验加上反复实践,武子生年轻时就总结出管理窍门,自家枣园的产量和质量总是好于旁人。对此他并不守口如瓶,而是乐于把自己总结出的技巧传授给乡亲。在他的动员之下,他所在的武家峁村从上世纪80年代就新栽红枣1600亩,实现了全村耕地面积的枣林全覆盖。

  武子生的“出名”还与一次病虫害防治有关。2013年,对枣树伤害极大的“绿盲蝽”虫害袭击佳县。“那年全县枣歉收,和‘绿盲蝽’有很大关系。”武子生通过跟踪观察枣树叶片,不断比对找出办法,选择适合的农药和喷施方法展开防治,取得不错成效。他也因此被县上安排为枣农进行技术培训,与佳县数千名枣农和周边的枣业大县共享“防病秘籍”。

  摆脱了病虫害的威胁,武子生随后与当地红枣产业办、红枣工作站等机构共同开发了30亩的“强力降高塑形”丰产技术示范点,这种新技术将枣树的优果率提升1倍。到2016年,这一丰产技术已推广到全县8个乡镇50个行政村的3万亩枣园,每亩能增收2000元左右,并顺理成章地获得了“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的认证。

  通过技术推广和虫害防治,武子生带动了神木县、佳县、临县(位于山西省)和吴堡县等黄河一线枣产区共5858户18750名贫困群众脱贫。

  在产业化经营上,武子生于2007年就带领本村村民成立枣业合作社,注册“千年油枣”品牌,对红枣产品统一包装、统一标准,并建立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销售红枣。目前,这家合作社集科技示范、技术培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红枣基地,已累计为武家峁村增收300万元,直接带动村里32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实现脱贫。

  “枣子要卖上价钱,除了品种、技术改造,还要在深加工上做文章。我们已研制出红枣酒和红枣醋的技术规范,工厂也在建设。”面对市场需求的多样化,武子生觉得,只有紧跟市场,延长红枣产业链,才能在今后给广大枣农带来更大的收益。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