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6年,湖南省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减少125万名贫困人口,1053个贫困村脱贫出列,脱贫攻坚实现首战告捷。2月25日—28日,由中央网信办、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开展,湖南省委网信办主办的“迎接党的十九大”系列网络主题活动之“脱贫攻坚看地方”走进湖南张家界,50余家来自全国的网络媒体深入湖南脱贫攻坚一线,用敏锐的眼光,生动的笔触、镜头和声音展现湖南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的鲜活故事。
红网张家界2月27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王敏 摄影 秦楼)吃过中饭,79岁的熊廷华正坐在新家的客厅看电视。“砰砰砰”几声敲门声,熊廷华喜笑颜开,家里来客人了!2月27日,“迎接党的十九大”系列网络主题活动之“脱贫攻坚看湖南”走进张家界桑植县,记者与网络大V们第一站便来到熊嗲嗲的小窝“作客”。孤寡老人要脱贫?没有劳动力的他们该怎么扶?在桑植,记者们真正感受到了民有所需,政有所为,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孤寡老人迁“新居” 幸福晚年不孤单
“看看,这是我的新电视,液晶的。”难得见到这么多人上门,熊廷华话匣子一开便关不住了,一边介绍,一边带着记者们参观他的新家。房子不大,35平米,隔开了卧室、客厅、卫生间、厨房,熊廷华一个人生活绰绰有余。
熊廷华是桑植县刘家坪白族乡新桥村里唯一的孤寡老人,他的“新家”,是湖南省军区扶贫队为村里无房和危房户实施的“阳光院”安居工程。像熊廷华这样自身无力改善居住条件的村民,新桥村总共10余人,2017年元月,这些村民都免费搬进了包含床、柜、电视、灶具等基本家具和生活设施于一体的“新家”。
老人家上了年纪,无儿无女在身边,难免孤独,从原来年久失修的土坯房搬进了一应俱全的“小公寓”,熊廷华心怀感恩,情到深处不禁落泪,“今年过年是我最开心的一个年,往年一个人冷冷清清,今年,政府不仅给我挂了春联,还送上了米、汤圆和油,这样度过晚年我很知足了。”
桑植县委常委、湖南省军区驻新桥村扶贫队队长吴正平介绍,“阳光院”模式是桑植县针对最贫困农户脱贫奔小康创新的危房改造和易地搬迁工作新模式。2014年以来,共在18个乡镇85个村集中修建阳光院住房880套,有效解决了最贫困农户的安居问题。
扶贫一个村、带动一个乡、辐射一个县
丧失劳动力的老人,政府兜底扶贫,那些愿干、肯干、可干又享受劳动乐趣的老人,他们是不是也可以加入到产业扶贫的队伍中来呢?在刘家坪白族乡禾佳生态农业园,记者们找到了答案。
正值春耕时节,禾佳生态农业园处处都是热火朝天的春耕场景。绿油油的松花菜长势喜人,数十名村民正在采摘、打包、装运,井然有序。仔细一看,工人们大都是50、60岁“上了年纪”的妇女。
75岁的谷柏芝自诩为女工中年纪最大的,但她“警告”记者们可不要小看她。一天工作7个小时,工钱60元一天,谷柏芝一个月能挣上1000元左右。“做得起,我就做,做不起,我就歇息几天。”麻利地做着手里得活计,谷柏芝不时抬头朝着采访她得记者露出淳朴的笑容。
同样在一旁忙碌的王孟菊,是村里的特困户,如今领上了“三份钱”:1.3亩土地流转费800元,和老伴两人一年务工工资3.84万元,帮扶资金入股分红900元,净得4万余元。 “真没想到一年收入这么多,日子越来越好了。 ”
随同的扶贫办主要负责人介绍,新桥村是湖南省军区的帮扶联系村,工作组驻村后,引进张家界禾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注重“造血”,实行 “公司+基地+村集体+农户” 的股份合作模式,实现了当地贫困户脱贫、贫困村摘帽。去年,实施产业扶贫战略,整合资金2亿元投入产业片区建设,有效带动了1.7万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仅土地流转一项,便让村民每年收益高达31.38万元,其中流转73户贫困户土地140余亩,户均年收益1150元。”张家界禾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付斌介绍,自产业园成立以来,常年劳务用工数达200人以上,人均年增收6000余元,新桥村等6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不仅用工优先雇用,还可以产业扶贫资金入股、村集体和个人根据经营效益年底分红的效益分配机制增收。
预计到2019年,通过扩大生产和建立蔬菜购销平台,产业园可以辐射带动全县1000户贫困户脱贫,真正实现“扶贫一个村、带动一个乡、辐射一个县”的扶贫成效。
(责任编辑: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