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南宁2月27日电(记者 谢青)“收入增加日子过好了,真的感谢政府帮扶脱贫摘帽。”回想脱贫后这一年的生活,黄善森诚恳地说道。家住广西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华康村那皮坡的黄善森,因村子地理条件偏远、农作物种植不佳等原因,多年来都处于贫困生活状态。
家中有父母及奶奶长期需要看病吃药,还有上初中的儿子学杂费等,黄善森夫妻俩紧靠着家中不足3亩田的收入支撑,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
直到2013年,黄善森将一半土地流转给了广西力臣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建的产业化扶贫园林绿化苗木示范基地,不仅得到了流转土地的租金,另外夫妻俩也可以通过打工增加收入。
去年底,黄善森用流转土地后得到的第一笔分红4000元,买了一台二手脱谷机。“这是全村唯一的一台脱谷机,现在有了机器,在农忙时又可以增加一笔收入,日子越过越好了。”黄善森高兴地说道。
靠天吃饭难 脱贫前全家年收入3000元
黄善森居住的华康村那皮坡属丘陵地势,全坡耕地面积有1090亩,水田570亩,畲田520亩,家庭户154户,其中2015年通过精准识别贫困户的就有20户。
“靠天吃饭太难,农作物收成不好的时候,全家真是难。”全家6口人,仅有夫妻两个劳动力,即使黄善森常年耕作于田地间,但经济作物的收成并不够支撑全家收入。
对此,黄善森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家中不足3亩的土地,每年耕种2季,成本包括种子、化肥、农药、人工等。即使是按丰收每亩水稻收获1000斤,也仅卖1250元左右,刨去成本,净利润在400至500块左右,三亩田地每年2季大约收入3000元。
家中父母及奶奶因年事已高,长期需要看病吃药,妻子在劳作时也落下病症,仅靠种地难以维持生活。对此,上初中的儿子屡次提出要辍学回家帮忙,每当这时,黄善森的心里就既着急又难过。
流转土地增收入 脱贫后收入翻8倍
“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孩子说要辍学是懂事,知道家里的难处。”但是盼着儿子好好学习,却又对家中情况束手无策的黄善森,在2013年迎来了脱贫转机。
邕宁区蒲庙镇华康村产业化扶贫园林绿化苗木示范基地于2011年7月份开始筹建,以市场为导向,以扶贫济困为目的,采用土地流转的方式整合开发华康村石康坡土地资源,发展园林绿化苗木产业。
2013年4月,基地的园林绿化苗木种植项目竞选为2013-2015年广西“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项目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助力村民脱贫,黄善森就是在这一年将土地流转给基地,种植果木。
土地流转后,黄善森又算了一笔经济账。流转一亩半的土地,每年可收入600元,不需过多劳动力,妻子也可以外出打工每月收入1500元。最为主要的是,经过3年的种植期,现在流转土地的苗木已经开始有分红收益,黄善森用去年4月份分得的第一笔收益4000元,买入了一直渴求的打谷机,每年2季农忙时可增加近7000元收入。
这样算下来,全家年收入超过2万5千元,是此前的8倍多,黄善森也终于在去年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和黄善森一样去年摘掉贫困户帽子的家庭,在那皮坡就有11户。而目前基地已流转土地面积2300多亩,涉及到蒲庙镇华康村石康、屯了、那皮三个坡12个生产小组共218户。
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以政府贴息贷款资金投入,实施时间为两年。主要是园林绿化花卉三角梅种苗与园林绿化果树种苗套种,种植三角梅21万株,绿化果树种苗12万株。
同时广西力臣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免费为农户提供优质园林绿化苗木种苗,给予相配套的种植管理技术培训,跟踪解决苗木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等技术服务,并签订保价回收合同,使农户得到从种植、管理到销售一条龙的服务与可靠保障。
在项目的建成与实施后,将直接给贫困户增加200多万的经济收入,每户贫困户在保底利润下增加收入11000多元,并辐射带动当地农户通过发展苗木种植产业快速脱贫致富。
“把贫困户的帽子摘掉后,还要跟上脚步,希望以后的生活越来越好。”说起未来的生活,黄善森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