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 栩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听取一年来脱贫攻坚情况汇报,要求扎实做好今年脱贫重点工作。会议指出,在今年工作中,要加大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倾斜扶持;增加转移支付等财政投入;更有效实施产业扶贫;完善督查核查机制,对弄虚作假、贪占挪用等严肃问责。加大部门、国企、对口地区和社会力量帮扶力度,调动贫困群众努力脱贫的内生动力。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一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此基础上,适时总结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有针对性地做出新一年的工作部署,我们无疑显得更加底气十足。从某种意义上说,脱贫工作既是一个不断坚持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之于脱贫重点工作的梳理与部署,一方面继续延续了对既定路线、成熟方法的坚持;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某些新的思考与尝试。
扶贫工作,事关一个社会的道德良心。精准扶贫,正是为了促成一套公平的收入分配秩序。需要明确的是,扶贫开发无疑可视作一次有针对性的国家收入再分配,也是一次收入再分配的深化改革。之所以要矢志不渝地坚持扶贫,就是为了让社会的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并最终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就此而言,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重申“增加转移支付等财政投入”,这无异于是对社会良知与政府责任的又一次声明。
财政投入是扶贫工作的基本条件,然而基于过往的实践经验,我们越发发现一套高效的扶贫方法,或许更加至关重要。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要“有效实施产业扶贫。” 对于进入决胜阶段的扶贫攻坚工作来说,产业扶贫更是要确保产业适应发展需要,确保真正因地制宜。过去很多时候,某些地方的所谓产业扶贫,往往是“一哄而上,一拍而散”,完全无视市场规律,由此导致惨败也就理所当然了。殷鉴不远,更是提示我们,要因地制宜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和规模,提高产业发展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如此产业才能扶贫。
时至今日,扶贫工作已经越发成为一项精细活儿。而精确识别正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前提,扶贫工作要到村到户,首先要了解哪一村贫,哪一户穷,摸清底数、建档立卡,被称为精准扶贫的“第一战役”。之于此,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也专门强调必须“完善督查核查机制,加强建档立卡、项目资金等管理”。有理由相信,信息化、动态化管理,将成为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的坚实基础。而这,也为高效率使用扶贫资金、精细实施一对一帮扶提供了可能性。
扶贫,只有深入到户、落实到人,才真正兑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过去几年,我们的扶贫工作成效有目共睹;今后,如何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开启扶贫攻坚的新局面,这着实值得期待。(蒋 栩)
(责任编辑 :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