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记者7次跟踪探访 见证武汉7户家庭如何告别贫困(组图)

2017年02月13日 00:00   来源:长江日报   

  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陈一新在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强调: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不让一个贫困人口落下”。

  本报今日推出特刊,从记者一年多来跟踪的10个贫困户中,选取已脱贫出列的7户,讲述他们一年多的脱贫之路,扶贫干部讲述如何帮助他们告别贫困,以此见证精准扶贫攻坚战的“武汉答卷”。

  2015年10月19日,全市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在蔡甸区召开,我市精准扶贫攻坚战正式吹响号角。长江日报当日推出“精准扶贫 不落一人”特别策划——《见证最后的贫困如何从武汉消失》,10路记者用3年时间全程跟踪蔡甸、黄陂、江夏、新洲四个新城区10个贫困户。

  一年多来,根据中央、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体要求,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奋勇攻坚,围绕我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任务,全力推进扶贫攻坚。各级扶贫部门和驻村扶贫队员担当让贫困乡亲迈入小康的使命,精准扶贫攻坚战在首役之年交出的是一份扎实的“武汉答卷”。

  一年多来,本报记者7次进村入户,跟踪的10户贫困家庭,已有8户从贫困名单中出列。记者探访观察到,这8个家庭有的受益于产业扶贫,让贫困户有一项长久可靠的致富门道;有的受益于技能扶贫,让贫困户增强自主发展、持久致富的能力;有的受益于就业扶贫,让贫困户能够有一份稳定可观的工作收入。对这8个脱贫出列的家庭,帮扶并未因他们走出困境而停止,而是在奔小康路上“扶上马、送一程”,让他们致富之路走得更稳健。

  2015年10月19日长江日报一版

  文字统筹 兰家兴 图片统筹 陈卓

  蔡甸区消泗乡渔樵村高计才:抗击癌症靠养小龙虾再次站起

  我现在是被村民们口口相传的抗癌“坚强哥”。没生病前,我可是蔡甸区消泗乡渔樵村有名的能人,我在村里最早一拨养鱼、养猪致富,盖楼。2006年,我确诊患上直肠癌,因为当时新农合报销比例不高,3次手术费,我花光了所有积蓄,加上后期昂贵的进口抗癌药,每月要花2万多元。“辛辛苦苦15年,一病回到起步时。”我成了贫困户,有一段时间,我以为自己再也爬不起来了。

  多亏了政府和很多好心人,是他们让我重新站起来。本来我还是抱着传统老观念,想养鱼、养猪,觉得自己技术蛮扎实。去年,消泗乡政府和村里特意帮我请渔业水产部门专家上门结对,他们改变了我的想法。养猪风险太大,资金投入也不小;养鱼一年最多挣几万元,只能维持我吃药的开销,要想翻身,还得尝试市场最受欢迎的。

  在乡里和村里的帮助下,2015年10月,我和村民置换了20亩闲置水田,养小龙虾。

  开始有点学艺不精,这中间还有个蛮有意思的插曲故事,多亏蔡甸区水产局专家,要不然我那套自学的养殖方法,搞不好还耽误了事。试验养虾时,我打算在水田中种一季麦子,然后再投虾苗。正好区水产局专家上门,说我方法搞错了,当时就应开挖虾池,为投放虾苗做准备。专家还指导我购买种植虾草,提前为小龙虾净化水质。村支书陈为炳知道我愁资金,主动帮忙联系挖掘机人员,垫钱帮我挖好虾池,村里还争取10多万元资金帮我新修通往虾池的机耕路。记者开始来采访的时候,还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车子进不来,现在铺好了碎石路,我的农用车可以直接开到虾池边。

  区里水产养殖专家多次上门给我蛮多帮助,也是我最大的底气。去年要不是暴雨洪灾,我不光是脱贫,肯定能打个漂亮翻身仗。

  (高计才口述 记者章鸽整理)

  渔樵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陈为炳:用好用活政策帮扶“坚强哥”

  高计才原本是我们村里的致富能人,他家是一个典型的因病致贫的家庭。

  我了解政策,帮他争取了区里的一些政策帮助。通过蔡甸残联寻求中华慈善总会的救助,获得部分赠送的抗癌药,通过区卫生部门了解到他吃的进口药有了国产的。他的药费从一月2.4万元降低到一年只要3.5万元,给老高办理的慢性重症报销了6000元,给他争取的大病救助又报了8000元,这样老高药费的负担小多了。同时,在老高重病后,村里给老高办理农村低保,保障他的基本生活费用。

  老高一直想重振养殖业,我们也十分支持他。他开始还是想养猪,我通过区、乡政府的支持,找到蔡甸区农业局水产中心专家上门服务,对口帮扶他,帮他制定了2016年试养小龙虾、同时养鱼的养殖计划。为了帮助老高和村民置换闲置水田,我陪着他挨家挨户去谈合同。水田置换回来了,我知道老高愁资金,主动帮忙联系挖掘机人员,垫钱帮他开挖虾塘。在市财政局、市国资委扶贫工作队和蔡甸区、乡、村三级领导关心和帮扶下,稻田怎样挖沟筑埂,怎么防止龙虾逃逸,如何投饲种草,老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基本掌握了养虾的技能。去年5月,老高第一笼虾捕捞出水时,我就在他身边,15元一斤的价格,第一次就卖了500元,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从老高家到虾塘以前是条泥巴路,我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向市里争取10多万元扶贫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新修了虾塘周边的机耕碎石路,方便了高计才等养殖户,农用车可以直接开到虾塘旁边,也便于小龙虾的售卖。

  去年我们消泗乡遭了罕见的暴雨洪灾,我们消泗乡1万多村民全都转移到安置点。老高的80亩鱼塘、20亩虾池全部被淹,好在他的小龙虾卖了小部分,卖出3万多元钱。

  今年,老高又找村里其他农户流转了30多亩虾塘,准备继续养小龙虾,我也会继续帮助他,希望老高不仅是我们村抗癌的“坚强哥”,还是养虾致富的“带头哥”。

  (陈为炳口述 记者章鸽整理)

  本版图片记者胡冬冬 摄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