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挤干脱贫的“数字水分”

2017年02月08日 10:2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105万,这是四川省2017年脱贫人口的目标。为顺利实现这一目标,四川省正在加强重点巡查,以打击履职不到位、贪占挪用扶贫资金、弄虚作假等行为,防止基层出现“数字脱贫”等现象。不止是四川一省,距离2020年全面小康越来越近,各地各级都应以实干与作为来挤干脱贫中的“数字水分”。

  脱贫攻坚,就是把数千万贫困人口归零,但不能有任何水分。一些地方虽把脱贫当成攻坚任务,精力却没有放在脱贫上,而是放在了“数字”上。例如,在贫困户收入数据上做文章,只要凑够了标准就算完成任务。又如,在脱贫人口的规模上想办法,只要一时摘下了贫困帽子就算成功脱贫。为了按计划或提前完成脱贫任务,不拿出脱贫的“硬货”“干货”,而用一些“水货”让群众“被脱贫”,毫无意义。

  防止“数字脱贫”,需要重点考虑两个问题:一是贫困户的退出机制问题,二是干部作风与作为问题。如果不能建立严格、规范、透明的贫困退出机制,“数字脱贫”可以很随意;如果各级干部不能做到务实、可靠、有为,“数字脱贫”更是难以避免。

  贫困如何被认定可以摘帽,不只是单纯的量化问题,并非达到一定数字水准就万事大吉了。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个机制问题。这个机制一方面是包括收入在内的硬指标,另一方面是保障性标准,如义务教育、住房安全、基本医疗等,更重要的是“贫困退出机制”。而贫困退出机制,是要在参考各类硬指标基础上,以群众认可不认可、满意不满意为检验标准。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正是要在制度层面解决这个问题,让脱贫不只是追求数量,而要更加注重质量和脱贫效益。

  认清了贫困退出标准和机制问题,“怎么做”是各地各级领导干部优先考虑的问题。算账是算人数账,还是经济账?扶贫是算输血账,还是造血账?致富是算一时摘帽账,还是持续发展账?凡此种种,无不考验着党员干部的作为与智慧。归根结底就是一点,要在精准上压实。这里的“实”,既是“主动做”,结合实情引进产业进行帮扶;又是“禁止做”,不能脱贫一户后就当起“甩手掌柜”。同时,各级党员干部还要避免两类症状,即慢作为、懒作为的“拖延症”和不切实际跃进的“急躁症”。换言之,党员干部只有以务实清正的风气,才能干出老百姓称赞的事业,脱贫攻坚亦如是。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张家口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确保每项工作落实到人,确保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不能搞虚假扶贫、数字脱贫。”新的一年,要有新的目标,更要有新的干劲。惟有撸起袖子加油干,下真功夫、硬功夫、苦功夫,才能真脱贫、脱真贫、谋共富。(理观)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