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广场舞的音乐声,我们走进了平顺县西沟乡赵店村。
尽管临近大寒,山里的气候却略显暖意。村委会前,二三十个婆姨忘情的欢舞与不远处一群老人惬意的聊天构成一幅山村悠闲画。
我们的到来,让围坐的老人们打开了话匣子。
“你们写写老索吧,他可是个大好人!”他们说的老索,是市委派驻到这里的扶贫队长索文斌。
“过去干部下乡扶贫,一年来不了几趟。可老索自打进村后,就一头扎到赵店,村里的事没他不操心的。”
“老索帮村里建的加工厂、养牛场,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有了加工厂,我们再不用大老远去加工米面了。养牛场是合作经营、按份分成,有了财路,大家的积极性可高啦。要在过去,自己家只能养一两头,不是卖掉,就是过年杀得吃啦。”
老索回到村里后,已是十点半多。昨天他将收回的红豆送到市里的农贸市场,让人家村民给代销。今天一大早,他又联系到一家能付现钱的收购公司。兴奋之余,他当即就给村委会副主任裴根松打了招呼,并顺路在镇上买了点馒头和面条。
老索的住处在一个连厕所都没有的二楼上。水管又冻住了,尽管昨晚走时采取了防冻措施。报纸糊满窗户的两间房内,既是办公场所也兼做厨房。睡觉是旁边一个半间的屋子,有一套课桌椅,木板架起的床上半边堆放着扶贫资料。
老索开启了电暖气,同时打开了村里的广播,充满激情的歌曲迅速响彻山谷。
一位老大娘拿着一把葱和几个胡萝卜、土豆走进办公室。“知道你回来了,中午炒着吃吧。”老索顺手将带回来的馒头塞给了老人。一推二就之间,老索的电话响了。原来,裴根松已收下了14户的红豆。
眼看晌午,老索不忍让根松饿肚子,立马开着那辆小面包车赶了过去。10多个袋子,每袋大几十斤,把后备箱压下一大截。担心袋子脱口,老索重新把口绳扎了一遍,直到根松家爱人来喊丈夫吃饭。
村民裴福平跑来说想在年前开一次榨油机,但有些技术要领怕掌握不好,想请老索去指点一下。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文斌看到这一情形,忙问老索要走钥匙,招呼爱人帮老索做饭去了。老索则跟着福平奔向村里加工厂。
福平因为儿子去世、儿媳改嫁,成了村里的贫困户。眼下,老伴在城里陪孙子上学,家里只有他一个人了。在老索的鼓励下,他以一年5250元竞标承包了加工厂。福平说,老索为了解决他们和附近3个村的农副产品加工问题,不惜跑山东、下武汉、到河南,自己不知贴进多少钱。药材烘干机是他让厂里几次试验后引进来的,米面加工机是他压下保证金拿回来的,榨油机早没有螺旋式的,是在网上找、展会上看引回来的。老索不仅安装、调试,还手把手教操作。
加工厂是一座铁皮房,碾米、磨面、脱皮、压面、榨油等8台机器一字排开,都是庄稼人离不了的。老索认真调试了榨油机,又详细看了米面加工机的箩筛。出门时,老索又提醒福平应该注意的一些安全事项。
时过中午,路旁已有不少端碗的村民。不时有人喊老索到家吃饭。路过裴扎根家,老索掀起门帘跨了进去。父子俩一痴一残让这个三口之家的生活十分窘本报记者采访索文斌(右一)。 李家鸣摄
迫。前几天,老索特意到县里对孩子的残疾进行了重新鉴定和认定。这样,他们家每年可领到500元的补助款。裴扎根的老伴听说后眼里有些湿润。她激动地对老索说:“咱村的孩子上学、老人五保,你哪个没操心,你真是个好人呀。”
刚回到屋,电话铃响了。儿子问能不能腾出时间陪他妈到医院检查一下?老索一时沉默,这样的选择对他并不轻松。
从2012年开始,他先后被派到沁源、武乡、平顺扶贫。去年6月,他又被调整到平顺西沟乡流泉沟、正村、赵店三个村担任扶贫队长。那时,小孙子刚出生半个月,爱人胯关节脱位,老索硬是坚守村里。中间,他竟中暑昏倒在村民家中,连老伴也没敢告一声。去年11月,是他退休的时间,可他一直扛到现在。
说起退休,老索说,“领导信任咱,乡亲们需要咱,无论如何也要把这班岗站到最后。”这个曾经的军人把他的倔强从年轻延续到现在。他说:“一天没完成任务,我一天不会退休。”
小年将近,外出打工的人纷纷回到村里。吃过午饭,人们三三两两来到老索的“办公室”,围拢在一起,说东聊西。最感兴趣的,是养牛合作社的事。眼下已有30多头,但随着规模的扩大,年后必须重新选址搬迁。
今年是赵店村最红火的一年。老索告诉大家,他们局8个党支部都在准备节目,元宵节将和村里人一起欢度。
屋子里的人越聚越多,一阵阵笑声在山村荡漾。
本报记者 杨天闻 李家鸣
(责任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