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 宾:
尹小健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潘茂栋 江西省商务厅电子商务处副处长
张 敏 横峰县扶贫和移民办公室主任
许苏建 万安县扶贫和移民办公室副主任
郭修晖 万安县电子商务产业办公室主任
主 持:本报记者 黄 晗
核心提示:
网购对城里人来说再平常不过,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农村却并不普及。一些农村人不了解,原来林间竹笋、野生蜂蜜和日常糕点,都能借着电子商务的快车翻越深山,畅销全国各地……
当个“店小二”帮村民收购土特产,网购消费品;从大城市辞职回乡,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冬笋大王”。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让扶贫工作随时随地得以开展,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在电子商务发展中尝到甜头,有了巨大的获得感。本期《江报直播室》,我们走进乡村,走近贫困户,去看看他们如何借力电子商务东风,在家门口实现脱贫致富梦。
土特产触网 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画外音)万安县五丰镇西元村39号,这个距离县城半小时车程的地方,自从挂上了“农村淘宝服务站”的牌子,一下子成了人气聚集地,袁红英是这个服务站的“当家掌柜”。2009年,22岁的袁红英嫁到西元村,她家是村内70多户贫困户之一;2015年底,阿里巴巴农村电商江西工作组来到万安招募合伙人,经由层层筛选,袁红英成了40多位合伙人之一。借力农村淘宝和互联网,贫困户成了在脱贫致富路上拼搏的“店小二”。
袁红英(万安县五丰镇西元村农村淘宝合伙人):婆婆去世、公公瘫痪、孩子又小,平时我丈夫做小工赚的钱养家都难,那几年根本没有任何积蓄。
我是会计专业毕业,以前又做过微商,通过报名、筛选和培训,我成了“村淘”合伙人。有了服务站,村民把冬笋、蜂蜜和银杏果等土特产带过来,我帮他们收。比如冬笋,市面收购价每公斤4元,我多加1块钱;我们这里竹林多、耕地少,他们尝到卖土特产的甜头,都愿意把山里挖的、田里种的和家里做的拿到这儿来卖,我通过网络销售到全国各地。我还帮助村民从网上代购家电、服装和日用品等,从前不进村的快递车现在每天都来,把土特产送出去,也把村民网购的商品送进来。
2016年,我每个月的代购业绩在万安县(“村淘”合伙人中)都排前五名,每月能有5000多块钱的奖金。2016年“双11”“双12”和“年货节”时,我每天忙到凌晨,最多的一个月拿了8000多块钱。我们家属于成功脱贫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前不久我贷款买了辆小轿车,今年春节我让丈夫开车带我们回娘家。
(画外音)“独有葫芦溪上笋,一冬风味舌头甘。”万安县的冬笋远近闻名,每年10月至来年1月,上山挖笋的农户络绎不绝。这几年,镇上各村农户不等外地笋贩来收,他们都盯上了路口村的小伙子刘浩,这个30出头的山里娃,如今被乡亲们叫作“冬笋大王”。
刘浩(万安县五丰镇路口村村民):我家以前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004年我高中毕业,去了广东打工,一直在车间当工人,起早贪黑,活又累又重,拿过最高的一次工资是1900块钱。2011年我第一次网购,我琢磨着:家乡出产冬笋,要不我辞职回乡,开个网店卖笋吧!2011年10月,采挖冬笋时节一到,我的网店正式上线了,那时还在摸索,熟悉的笋农也不多,两个月挣了三四千块钱,钱虽然不多,但我还是很有成就感。
挖笋很辛苦,挖笋卖钱的绝大多数是贫困户。现在我固定去60多户乡亲家里收笋,每公斤我比外来笋贩多给1块钱左右,五丰镇各村的挖笋户每月共可多收2万多元。2017年1月11日小半天时间,我在西元村就收了1800公斤冬笋。我雇了村里几个贫困乡亲剥笋、清洗、打包,每人每天有110元工资。除了冬笋,一年四季有很多土特产可以销售,2016年我的网店收入超过20万元。
尹小健:分布广泛的农村电商平台解决了农产品收购、农产品走出乡村和工业品下乡的问题,农户将农产品送到收购站,成本低、风险小;经营有特色又具有市场需求的产品,是农村电商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农产品走出农村提供了新的思路;合伙人是否称职能干是发挥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作用的关键,有一定教育水平、经营管理经历又能吃苦耐劳的电商合伙人才能不辜负农民期望。
众筹?预订?扶贫路也有时尚范
(画外音)2016年夏天,横峰县港边村第一书记翁贤杰用网络众筹的方式帮助7户贫困户卖出300多公斤白莲产品。这种把销售前置于生产的模式,让十几户贫困户足不出户就挣到钞票。
翁贤杰(江西省外国专家局驻横峰县港边乡港边村定点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去年夏天,我在众筹网上发起了“莲甜心苦——贫困农民需要您的关心和帮助”的爱心众筹项目。20元、50元、100元、1000元……15天时间,我们获得来自全国各地共246笔支持,总额超2万元,众筹完成率103%。直至2016年11月,还有网友留言表示希望购买莲子。有了经验,今年我还想继续用众筹的方式帮贫困乡亲们销售土特产。
张敏:港边村2016年发展精准扶贫白莲产业200亩,其中37户贫困户种植面积为71.32亩,亩均盈利3500多元。白莲基地由村内合作社统一打造,贫困户种植部分的白莲投资由县干部代付,无须任何投资,只参加田间管理,管理区域内产出的白莲收益归贫困户所有。港边村新屋底组的57岁贫困户徐承海因年纪大、劳力差、缺技术致贫,2016年分到了村里免费提供的白莲田1.8亩,经过合作社统一培训帮扶,勤劳的徐承海从莲田上收获了6600元,加上基地务工1万多元,一举脱贫。为促进白莲销售,帮助贫困户增收,省外国专家局驻村工作队还联系广昌县白莲交易市场,并重点打造村内电商扶贫平台(农村e邮),打通省、市电商渠道助销白莲产品。
(画外音)扶贫不能故步自封,要跳出产业链看全局,更要瞄准市场精准发力。如今,消费者对食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生态农产品日益受到追捧,高端农产品定制正成为互联网精准扶贫的新力量。
罗春晖(江西云耕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我们与万安县十多户贫困户合作,共养殖5000多只生态稻鸭,放养在山林、水塘和田间。这些鸭子已被上海、杭州、苏州和南京等地客户预订,贫困户不用出一分钱,我们按照每只鸭每月补助25元的标准进行扶持,并提供养殖技术培训指导,确保每只生态稻鸭保持在1.5公斤左右。每只稻鸭的生长周期是5个月,利用这种订购模式与贫困户合作养殖,这些贫困户每月共能获得12万多元。
(画外音)2016年,万安县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开园,“农村淘宝”“农天下”“云耕实业”“一江秋”等62家电商企业入驻该园。有了敞亮的办公室,业内交流培训变得方便,无需出园即可获得政策咨询和金融服务;与此同时,电商们仍在山间地头奔走,为农民销售土特产,为贫困户打通脱贫致富路,为买家挑选优质山野良品,电商的发展正在让越来越多人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郭修晖:万安县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可容纳100多家企业,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目前已有62家企业和商户入驻;万安有138个e邮点,其中25个为电商脱贫站点,涧田乡上陈村贫困户毛会生借由脱贫站销售红糖、辣椒干和小鱼干等农产品,去年,卖了1.5万公斤红糖、250万公斤脐橙。
目前,孵化园45个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建成营业。2016年3月1日,孵化园开业当天交易量316万元,为江西省第一;“春耕节”中我县取得江西第一;在刚刚过去的“年货节”上,万安县列“合伙人收入排行榜”第一位。
截至目前,万安共有电商企业320多家,在本县电商从业人员3000多人,其中贫困人员500多人。依托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京东农村电商、邮政农村e邮和全省首家新华网互联网小镇,我们希望通过推动电子商务跨越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尹小健:政府在资金、技术、销售渠道、合作社建设、电子商务孵化园建设等方面开展的工作收到了明显成效,民营企业在农户脱贫领域寻找商机能够找到双赢的途径和项目,农户和公司有各自的优势,双方要发现并集聚这些优势;助力农村贫困户脱贫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户自身积极参与和努力。
知难更克难 电商扶贫需看成效
(画外音)万安县和横峰县均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脱贫任务重,更需要统筹考虑、精准发力,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则为打好攻扶贫坚战注入了强大的新动能,在奔小康的路上不使一人掉队。
许苏建:万安县电子商务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缺乏精通电子商务的人才。发展农村淘宝是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有效尝试,农村淘宝项目打造了一支精英队伍,并扩散到县域层面,为电商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根本目标是服务农村群众。农村淘宝为农村百姓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刺激了农村购物需求,活跃了农村经济。万安县村淘线上开业第一天,在无任何政府采购的情况下,交易量达316万元,其中本地招商的农资农具56万元,本地汽车商家线上交易量达57万元;春耕节农资化肥、尿素等交易量达到1388吨,金额突破300万元。一系列数据证明,包括农村淘宝在内的电子商务村逐步改变农村百姓的购物观念和购物方式,对活跃农村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后,我们还要继续普及村民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和理解,突破信息和物流的瓶颈,解决商品难买、难卖的问题,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便捷流通。
张敏:横峰县建立了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县各乡镇(街道、场、办)设立扶贫工作站,配备至少2名扶贫专干,在32个贫困村建立了扶贫工作室;通过开展2016年贫困户动态调整工作,我们剔除贫困对象817人,增加827人,将摸底核准后的贫困户信息录入省精准脱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我们实施电商服务站建设,完善港边村、灵西村等12个村电商网络平台体系,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
2015年以来,我们开设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等创业及职业技能培训班51 期,培训贫困人员518名;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12343人,其中贫困人口1600余人;2016年,我们争取到省级“一村一品”项目5个,获得85万元资金,带动192户476名农民脱贫。接下来,我们将加快推进光伏电站、电商平台和乡村旅游建设,实现“光伏+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的产业格局。
(画外音)电商正成为我省扶贫攻坚最活跃的新领域,是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动力、新主力。在推进电商发展和精准扶贫工作中不断提高贫困户的获得感和成就感,需要稳中求质,走特色路,打特色牌。
潘茂栋:截至2016年底,全省累计培育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9个,省级电商进农村示范县10个,所有设区市和70%以上的县(市、区)建立了农村电子商务相关工作机制,特别是国家级、省级电商进农村示范县均成立了农村电商工作领导小组或新设了农村电商办公室。
全省启动电商精准脱贫工程以来,已建成各类电商脱贫服务中心(站点)3000余个,带动1.2万余名贫困对象创业脱贫,间接带动全省40余万贫困对象就业增收,涌现出“宁都模式”“安远模式”“廖奶奶”和“老俵情”等扶贫典型和品牌,在全国率先打造了电商扶贫的江西样本。我省分3批推动29个县(市)列入国家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试点后,共争取中央财政5.3亿余元支持农村电商发展,赣南老区率先实现全覆盖,有力带动了省内农村电商全面发展。
与此同时,“电商+创业孵化+贫困户”“电商+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和“电商+就业+贫困户”等电商扶贫模式不断涌现,我省将继续深入实施电商精准脱贫工程,争取每年培训农村贫困地区电商应用人才1万人次以上;未来3年,在重点建设电商脱贫站点、培育电商脱贫示范村和电商脱贫带头人的基础上,带动贫困地区10万人进行电商创业,脱贫致富。
尹小健:广覆盖、高强度的脱贫组织和专职扶贫工作人员能使各项政策措施及时得到贯彻执行,同时我们还要采取因村制宜、因户制宜的工作方法,做到精准扶贫,保证工作效率;此外,我们要从技能培训、产业发展和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开展工作,保障脱贫效果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