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精准扶贫路上的“绿色答卷”

2017年01月22日 11:12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保障和改善民生,一直是山西水保工作的核心内容。2016年,我省脱贫攻坚推进大会提出,要把脱贫攻坚和生态建设更加紧密结合起来,把建设绿水青山的过程变成群众增收脱贫的过程,并提出要大力度推进水土流失治理,把水保工程建成脱贫工程。下决心在“一个战场”上打好“脱贫攻坚、生态治理”两个攻坚战。

  那么,山西水利人又将如何作好这份精准扶贫路上的“绿色答卷”呢?

  水土保持项目重点倾斜贫困地区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海河上游。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台地、谷地、平原交错分布,以山地丘陵为主,占总面积的80%以上。全省降雨集中且时空分布不均,曾有茂密的森林遭到砍伐,从而产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据统计,我省水土流失面积约10.8万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69%。尤其是沿黄一带,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特别是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制约着山西农业的发展,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瓶颈。

  水土流失源于贫困,又是贫困之源。严重水土流失区一般都是贫困区,贫困区水土流失也一般较严重。吕梁山区、太行山区、晋北风沙区等区域都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也正是集中连片特困区。精准扶贫,就要紧盯当地水利薄弱环节,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打开突破口。

  如何将水土保持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机契合,为当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百姓增收点?我省生态脱贫思路提出以来,省水利厅进一步明确以脱贫攻坚统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全局,把水土流失严重的吕梁山区、太行山区、晋北风沙区等区域作为重点,优先选择水土流失严重区的贫困县;在措施布置上,更加注重与生态脱贫相结合,加大坝滩地、水平梯田等基本农田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兼具保土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乔木林、灌木林、经济林,切实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为群众开辟脱贫增收渠道。

  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为根本

  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尤其是“十二五”以来,以晋北风沙区、吕梁山水土流失严重区和汾河流域为重点,分区域实施,大力开展集中连片和规划水保生态建设,综合治理的多元效应渐渐绽放。

  地处沿黄的永和县,采取大区域治理,大力度整合,高标准建设,精细化施工,探寻出了一条贫困地区“水保富民、生态兴县”的新路子,使全县穷山恶水的贫困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交口属黄土丘陵沟壑区,依托坝滩联治、沟坝地等重点项目,田、坝、路、渠统一规划,综合治理,落实到户管护,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隰县采取“垣、坡、沟”综合治理以及“山上梨果、山下粮田、坡面草灌”治理模式,超六成的水土流失区域得到治理,还“抢出”基本农田13.2万亩,均已调整为梨果栽植。“十二五”期间,全县靠梨果产业脱贫的有5930户、12839人。

  不过据相关数字统计,目前全省仍有5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尚未得到治理,而232万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这些区域。贫穷与水土流失如影随形,为此,省水利厅在水土保持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上,坚持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为根本落脚点,借助坝滩联治、坡改梯等重点项目,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筑路铺桥。在实施水保重点工程项目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吸收当地贫困人口参与工程建设,使贫困群众有活干、有钱赚,将开展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的过程,变成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促进脱贫致富的过程。“十三五”期间,所有水保重点工程建设中的劳务部分以及建成后的管护,都要最大限度地吸收当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完成。

  对贫困人口参与工程建设进行考核

  为贯彻落实全省脱贫攻坚推进大会精神,省水利厅确定以水利水保重点项目建设为依托,通过生态扶贫精准发力,全面实施水利扶贫“3211”工程,有效解决水少、水脏、水远、水漏、水失的“五水”问题,变“水瓶颈”为“水支撑”。

  “3”是指尽快出台3个文件,即《山西省小流域承包租赁拍卖治理办法》《全省农建水保专业队组建与注册管理办法》和《农村小型水利水保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2”是重点建设两大支撑山区水利发展的技术体系:解决好水保淤地坝与农田水利灌溉相结合的问题;解决好山区农业灌溉技术难题,推进农村饮水工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高效节水灌溉相结合。

  “1”是启动一项水利技术帮扶行动计划,即开展“百名处级干部、千名技术人员下基层行动”,帮助基层制定水利脱贫规划,解决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缺乏、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

  最后一个“1”是以试点为先导,规划实施一批水利脱贫攻坚项目。力求通过1~2年的试点先行,让贫困地区老百姓受益。首批工程将先行解决已开工多年的12处西山提黄试点工程。在试点先行的基础上,山西最终将用5年时间在山区贫困县完成1.75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治理,使全省的治理度达到70%,达到国家一级治理标准。在44个县建成县域小水网工程,在山区县增加13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和200万亩高效节水的沟坝地。

  在一系列政策实施中,省水利厅将继续加强对水土保持生态扶贫工作的监督执纪问责和考核考评,建设廉洁水土保持工程,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对于各市县在实施国家和省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过程中,吸收贫困人口参与工程建设劳务部分及建后管护的情况,要进行严格考核,确保每一项工作的落实。

  根治水土流失,兴水富民,通过水土流失治理推进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是山西省坚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找到的一条符合本省实际的生态脱贫新路。

  本报记者 刘业飞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