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寒冬不冷 总有爱意暖人心

2017年01月22日 09:34   来源:山西晚报   

  临汾 道路泥泞难行爱心坚持送达

  1月9日,小雪初霁,寒意正浓,但安泽县马壁乡下石村却热闹非凡。在春节到来之际,本报携手临汾市委老干部局下乡慰问工作组一行,驱车前往下石村,开展“新春走基层冬日送温暖”活动。临汾市委老干部局、安泽县委老干部局为这里的50个贫困户,精心准备了春联、白面、食用油、棉被等慰问品,送去了关怀和温暖,让贫困人群能够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暖心年。

  老干部亲手缝制棉被

  上午10时,记者与临汾市委老干部局慰问工作组一行10余人,来到安泽县东部山区的马壁乡下石村。下石村由4个自然村组成,共210户人,人均年收入仅2800余元,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养殖业,其中50户129名村民因为疾病、残疾等原因依旧处于贫困状态。

  村委会的会议室里,村干部们已经将提前运到的50床爱心棉被、50袋面粉以及食用油等爱心物资,码放整齐。

  临汾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张瑞萍介绍,山西晚报送温暖的活动倡议,是一个为老百姓送关爱、送祝福的暖心行动,与他们在年终岁尾慰问贫困人群的想法不谋而合,全局干部职工自发购买了慰问品,积极为此次活动做准备。下石村是该局的扶贫联系点,村里的贫困户始终牵挂着干部职工的心,所以慰问活动选择了在这里举行。“这50床棉被,每个装有5斤高品质的棉花,被单、被面、被罩的面料、花色,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由安泽县的22名老干部一针一线亲手缝制出来的。她们虽然休养在家,却情系贫困户,每床被子都饱含着浓浓爱心,盖上它柔软、保暖、贴身。”张瑞萍说道。

  道路难行,坚持爱心送到每一家

  由于村民居住得比较分散,有的住在山沟或者半山腰上。雪后的山路泥泞难行,但为了贫困家庭过个好年,大家依然扛着大包、小包,爬坡下沟,蹚着泥水,坚持将慰问品送到每一户贫困家庭。“谢谢你们,我还从来没盖过这么软和漂亮的被子哩!”76岁的张秋香看到慰问组到来,掩饰不住内心的感动,抹了一把眼泪,紧握住他们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张秋香和女儿、女婿生活在一起。十几年前,女婿白长明因遇车祸,造成腿部、左手、颈椎严重残疾,几乎失去劳动能力,现在家里依靠养猪有一些微薄的收入,还要供养一双年幼的儿女上学,日子过得特别艰难。“赶快坐,这么大老远跑来,你们辛苦了!”60岁的赵祥贵热情地招呼慰问组的人员。他家的日子同样不富裕,老两口和残疾女儿挤在一孔低矮的窑洞里。几组陈旧的沙发和两个简易的木板床、一台17英寸的彩色电视机,几乎是这个家全部的家当。赵祥贵的女儿今年36岁,因为患有梗阻性脑积水,导致手脚残疾,行动不便,至今没有出嫁。为了照顾女儿,赵祥贵无法外出打工,只能靠山上的几亩薄地和替人放羊养家。“这点钱给娃买身衣服吧,女娃娃都爱美,让她打扮得漂漂亮亮过年!”张瑞萍从身上掏出几百元钱,塞到了赵祥贵的女儿手中。

  爱心活动让村干部受鼓舞

  11时许,安泽县县委书记李强专程赶到现场,代表安泽县委、县政府感谢本报和临汾市委老干部局的爱心义举,并与慰问组成员一起到贫困家庭嘘寒问暖,了解情况,鼓励他们要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此次爱心送温暖的活动,让村民尤其是贫困户感动不已,我们村干部,也受此影响和鼓舞,将带领全体村民,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争取早日富裕起来。”驻村第一书记张宇琦说,村里900千瓦地面光伏电站刚刚建成投产,每年将给村里带来十几万元的收入,他们正积极争取资金,实施村里的道路硬化、安装太阳能路灯等工程,利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将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2000亩、桑树100亩、酸枣嫁接大枣500亩,达到以山种药,以桑富民的目的。以后,他们还将为每个贫困家庭制定“帮扶措施”,给贫困户带来新发展和新变化。

  本报记者 刘江 通讯员 薛建宏

  大同 不惧寒潮,爱心棉被温暖老人心

  “谢谢!谢谢你们的关爱!大冷天的,又给我们送吃的,又给我们送被子,我们真是高兴啊!”1月8日上午,本报记者和山西旭日拍卖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将近百套崭新的棉被以及蛋糕、点心等食品送到大同市康乐养老院,老人们高兴得连声道谢。这是山西晚报发起“新春走基层冬日送温暖”行动以来,送出的第一批爱心物资。大同是山西气温最低的地区之一,这批爱心物资也温暖了大同市康乐养老院老人的心。

  1月初,看到大同气象部门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和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后,本报想到山西旭日拍卖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以来,经常做一些公益、慈善活动,于是及时沟通,双方共同举办“冬日送暖”活动。经走访得知,位于大同市南关友谊北街的康乐养老院,常年托管着生活自理、半自理、完全不能自理的中老年人共计80余人。为了能让这些老人们安心地度过一个暖冬,公司花费2.7万余元购买了85床崭新的保暖棉被,又专门购买了许多老人们爱吃的蛋糕和点心等食品。

  8日上午10时,记者和旭日拍卖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作人员一起到达康乐养老院,分别把爱心物品送到老人手上,鼓励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保重身体,好好生活。摸着厚厚的棉被,63岁的李先生高兴地说:“这个棉被还挺厚实,盖着肯定暖和。”76岁的曹女士紧紧地拉着工作人员的手不松开,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

  一床床棉被不仅温暖了老人的身体,更温暖了老人们的心。山西旭日拍卖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总表示,今后,公司将继续秉承“尊老、爱老、敬老”宗旨,为老人办实事、办好事。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敬老爱老行列,把爱的“接力棒”传递下去,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更加美好。

  本报记者 刘俊卿

  送衣物收拾家,爱心志愿者看望贫困老人

  1月14日,山西晚报联合大同市水基金公益开展“新春走基层冬日送温暖”活动。记者和21名“大美大同志工”,冒着严寒,奔赴浑源县驼峰乡西郭家庄村,给孤寡贫困老人送去“爱心棉被”88床。近百位爱心人士捐赠的爱心衣物也同时送达当地贫困老乡手中。

  2016年12月5日以“衣旧温心、爱在循环”(2016—2017)为主题的水基金第四届暖冬行动启动以来,共收到爱心衣物捐赠1500余件,爱心棉被认领88床,参与到活动中的爱心人士有100余位。

  浑源县西郭家庄村是一个国家级贫困村,地处偏僻,常年在村的以老弱病残人口为主,全村经济来源以种地为主。经过考察,志愿者决定将本次捐赠对象定为村里的贫困留守老人、残疾人以及生活困难户,并将受捐名单在村务公开栏内公示7天。作为定点扶贫帮扶单位的浑源县委宣传部部长黄姝琦携单位同事也来到捐赠现场,并为水基金公益送上了锦旗。

  本报记者和“大美大同志工”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分两队到贫困老人家里,将温暖的爱心棉被送到受捐老人的手中,一些志工坐在炕头跟老人们聊天攀谈,一些志工为老人收拾家。志愿者的到来给他们带来了冬日里的温暖和关怀。

  水基金公益在爱心志愿者和爱心企业的支持下已走过了近4个年头,从最初几十人的小团队,发展成为逾500名志愿者的大组织,爱心合作企业和爱心驿站达到56家,为农村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募集了79万余元的爱心物资。

  本报记者 郭斌

  不仅有暖冬物资,还送来帮助脱贫的好消息

  1月16日上午,山西晚报联合浑源县招商局及山西泰源生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深入浑源县千佛岭乡大坪村和黑狗背村,开展“新春走基层冬日送温暖”活动,为贫困老乡带来暖冬物资的同时,还带来了有关脱贫的喜讯。

  爱心人士先后走到村里特困户的家中,为他们送上米面油等慰问品及过冬物资,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情况及孩子的上学问题,帮助他们分析贫困原因,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早日奔向小康生活。

  泰源公司负责人任浩杰先生告诉老乡们,公司初期将在浑源县投入3亿元资金,建设年出栏20万头生猪的大型现代化养殖场,实现精准扶贫,并在3年内带动浑源县4000户农户脱贫致富。公司计划在未来5到8年加大投资,实现优质种猪场年产100万头生猪,实现全线带动产业扶贫。老乡们听后,都感到很欣喜,大家跃跃欲试,表示愿意参与到这个计划中,早日实现脱贫。

  本报记者 郭斌 通讯员 常龙

  长治 3000元爱心款送到患病村民手中

  “真不知该如何感谢你们!”1月15日,躺在病床上的长治县贾掌镇西岭村村民武俊平接过爱心人士送来的爱心捐款,感动得热泪盈眶。当天上午,山西晚报“新春走基层冬日送温暖”活动组与来自长治三晋爱心善行群的6名爱心志愿者,将爱心人士捐助的3000元爱心款送到患病村民武俊平手中。

  当天早晨8点多,雪天路滑,本报送温暖活动组联合三晋爱心善行群的6名志愿者驱车向西岭村方向缓缓行进。离村还有3公里时,坡陡路滑,车辆无法行走,大伙儿下车徒步前行。

  在西岭村党支书武谚弘的指引下,大伙儿来到了村东头的一处小院子里。走进屋内,48岁的患病村民武俊平躺在病床上。西岭村党支书武谚弘介绍,村民武俊平的妻子4年前外出打工至今未归,女儿上中学,成绩不错。武俊平因心脏病2016年住了两次医院,使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霜。之前,三晋爱心善行群的组织者宋红霞得知了情况,向爱心志愿者们发出倡议,短短的几天时间,筹集到3000元的爱心善款。

  本报记者 张文举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