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
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地处太行山区,抗日战争时期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在红色的武乡,五角星无处不在。抗日精神,正在脱贫攻坚战中再放光芒。
作为太行山区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武乡县近日迎来了国家精准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北京师范大学的一部分调研员通力合作,踏上红色的土地,进村入户,评估老区一年来的扶贫工作究竟成效如何。
这是记者的第二次武乡之行,但对于调研员们而言,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来到这座太行山区的抗战之城。
1月14日9:00,武乡县蓝天碧空。风不大,阳光也很暖,两路人马组成的评估组开启了xx村的评估工作。这个村共有216户,其中贫困户41户,因学、因病致贫占大多数,2015年9户脱贫,2016年32户脱贫,实现了全村脱贫。
一到达村委会,山西调查组副组长王介勇组织了调查农户随机抽样,和调查员与领路员的分组对接。国家精准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专家组组长刘彦随,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副局长黄晨光、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高星等相关人员来到现场进行了慰问与观摩指导。半小时后,兵分十一路,由当地的领路员带着一组组的评估员依次出发,进院入户,听取老百姓对扶贫成效最直接、最真实、最全面的评价。
记者跟随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第六组040号和054号调查员入户调查,这是一男一女的搭配。
在第1户,女主人正在家等着调查员们的到来。这一户是2014年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家中四口人,子女上学的负担很重。通过调查员的询问记者得知,夫妻俩有一个大女儿和一个小儿子,因为上学费用太高,家里负担不起,大女儿便早早的辍学了。小儿子正在读高三,明年就要中考了。
XX村属于太行山区的丘陵地带,村民们的土地都是望天收的山坡地。2015年之前,一家人只有靠种地勉强度日,村里开展扶贫工作后,她的丈夫到大同打工,干零工。
调研员问妻子:“以前靠种地,一年的收入有1万块钱吗?”
“难啊!”
“8000元呢?”
“难啊!”
“5000元呢?”
“难啊!”
……
种地的低收入让调查员很吃惊。
前两年,市民政局驻村工作队也意识到靠传统的种地农民脱不了贫,实现不了小康。工作队和村里、农户一商量,推荐她家养羊,并提供了参加养羊技术培训的机会。
2016年,通过镇政府给予的每只羊200元的补贴,她家终于有了20多只羊。“那些羊都养在村外面,每天都会放到山上吃草。”她打算2017年下羊羔后再卖钱。此外,她家里还种上了1.5亩的油用牡丹。
调查员从房子开始聊起:“院子不小啊,房间也挺多的。”
女主人:“都是国家的政策好啊!”
在温馨的房间里,三门冰箱、液晶电视、联上宽带的电脑,窗台上摆的四盆花,无一不证明着一家四口正在经营的幸福生活。
谈到最后,女主人对调查员说,“我觉得现在就满足了!”
这也是普通农户最朴实的心声。
在第2户农户家,一进门院子里的鸡舍和闲庭信步的一群鸡就引起了调查员的注意。原来,这是村里提供给贫困户的脱贫项目——50只鸡。他家也是2015年度的脱贫户。
一家人的生活还算富足。每天,家里人都要剥下来玉米粒,喂养这些鸡。每天,最幸福的事就是捡鸡蛋。2016年7月26日,又帮助建了彩钢材质的鸡舍。“鸡刚开始下蛋,没攒够,还没卖。”今后卖鸡蛋也将成为一家人的重要收入来源。
这户同样是四口人,家里也有一个孩子上初三,母亲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陪读,租房和日常生活开销都很大。丈夫说,自己打工不好打,妻子的腿生下来就有毛病,走路使不上劲儿。家里种着4亩玉米和2.6亩小米,种地收入也不高,现在村里提供的养鸡项目,是比较适合他家家庭实际情况的致富项目。
“现在一有活,驻村干部还有大队书记就给我们打电话。”驻村干部已经成为村里人和外部用人单位之间的纽带。
这一天,北京师范大学由010号调查员与088号调查员组成的调查小组迎来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103号调查员的加入。103号调查员是一位副研究员,虽然已经年近中年,但是他还是以“新人”自居,称两位大学生为“老师”。
他们调查的第1户是一户因学致贫的家庭,家中3个孩子分别上大学、中学、小学,每年的学费三万余元,家中6亩玉米地和2亩小米带来的收入仅能维持全家人的温饱,即使是夫妻都在外打工,也因为没有一技之长,仅能干一些低收入的体力活,根本无法供养3个学生读书,上大学的大女儿甚至想放弃学业,靠自己打工赚钱来供养家庭。
一进院子,088号调查员就开始进行影像记录,看到女主人带着二女儿迎到院子里,010号调查员紧走了两步,拉住女主人的手,笑着说:“大姨您好!我们就是来看看,快进屋吧,外面冷!”这场面简直就像农村走亲戚。
010号调查员这种唠家常的调查方式让女主人和12岁的小女孩在陌生人面前很快打开了话匣子,女主人有些耳聋,且不会讲普通话,大部分的交流全靠她女儿担当“传声筒”兼“翻译”,虽然调查双方存在着听力与方言的障碍,但并没有阻碍工作在欢笑声中进行。
对于扶贫成效,女主人更是笑得合不拢嘴,连声回答“满意!满意!满意!”而懂事的小女儿也笑着随着妈妈说:“满意!满意!满意!”
103号调查员对记者说:“看到这一幕,让我这个大老爷们都感动地要落泪,这对母女俩的坚强和自信展现出了基层农民的善良本质,对帮扶的感恩和对帮助他们的人的感谢,脸上灿烂的笑容是对脱贫攻坚成效最好的阐释,也是最感人的一幕。”
第2户也是因学致贫和缺少发展资金的家庭,家里3个女孩2个在上学,1个刚走出山村在县上打零工。
当了解到这户女主人家有3个女儿的时候,010号调查员和088号调查员异口同声地说:“大姨您真幸福!有这么多的小棉袄在身边!”
这么一句话,让整个房间里人全都笑了,也是这一句话,让女主人紧张的情绪一扫而光,进入了“亲戚聊天模式”。
村委会副主任李文波虽然被两名女大学生调查员拒之门外,没有听到屋里的谈话内容,但是屋里传出的阵阵笑声也感染了他。
“我不担心贫困户们说什么!就担心他们不会说,说不出我们的扶贫成果,没想到,这些大学生可真行,两句话就把农户的话匣子打开了!”
李文波对这些调查员的评价是专业、认真、热情、亲和!
随着调研的进行,更多的信息被调查员们“挖”了出来,这里面大多都是对扶贫工作的佐证。第三方评估调查员离开后,记者对被调查农户进行了回访,他们都表示非常喜欢这些同他们孩子年龄相仿的大学生调查员,他们说话热情,有亲和力,没有高高在上的提问,回答也没有压迫感,调查问答像是在聊天。没有对农户家庭条件差歧视和对农村简陋环境的厌恶。问题涵盖面广,涉及了所有帮扶项目和手段,还有帮扶责任人的努力也得到了体现。
调研结束,评估组的成员们收好问卷,准备去往下一个地点。山间小路上,很多人都在交流着调研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对于这些尚未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说,这次调研让他们更清楚了解当下的中国,更清楚农村的发展变化,更明白脱贫攻坚的真正意义。
难得的参与机会,让每一个组员都倍加珍惜。“如果明年还有这个机会,我一定还要再来!”一位调研员对记者如此表示,通过这次调研,青春已没有遗憾!
(《中国扶贫》杂志供稿 作者:韩世雄 刘红涛)
(责任编辑: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