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广西:提升农业效益 全力脱贫攻坚

2017年01月17日 10:10   来源:广西日报   

  “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确保110万贫困人口脱贫”……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三农”工作依然是重中之重。

  如何进一步提升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补齐“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代表、委员们畅所欲言、充满期待。

  优供给:让农业强起来

  “广西区位、气候独特,物种丰富,各地农业资源差异性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具有良好的条件。”庞栋春委员说,各地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应因地制宜,从自身农业禀赋、资源、技术等条件出发,以生产更多优质安全农产品,满足社会需求。

  来自梧州市的黄荣森委员则认为,农业发展不妨尝试跨地区、跨行业合作,推动更大范围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的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比如广东云浮市郁南县和广西梧州市龙圩区,两地山水相连,语言民俗相通,且同属省(自治区)级贫困县区,可以考虑抱团发展。”他建议在这两个县区建立粤桂合作生态循环农业试验区,共同培育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促进两地农业转型升级和一体化发展。

  “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和支持力度。”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莫嘉凌委员认为,这解决了下一步谁来种地的大问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于人。”他说,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等于抓住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牛鼻子”,“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现实要求。”

  融产业:让农村美起来

  产业融合、产业链的延伸是提升农业效益的重要手段,通过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村发展环境,可以向绿色要红利,让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

  “桂林正在打造的漓东百里生态示范带,迅速带动沿线灵川县的提子、葡萄、草莓等水果产业基地发展,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农民也因此广开增收途径。”来自桂林的王丹委员说,青山绿水是最宝贵的资源,当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了招牌,周边农地和民宿餐饮物业自然随之配套兴起,从而形成一个不受季节限制的旅游业态小闭环,同时又为拉动全域旅游、发展新动能做出支撑。

  “一二三产融合,1+2+3=6,1×2×3=6,因此,三产融合也称为第六产业。”梁有强代表提出,三产融合,关键在于做好“融”文章。“在商业模式上,由公司提供物资、技术、销售服务,由农户实行‘订单式’生产,确保农民旱涝保收,也可以尽量减少农户粗放式种养殖方式对环境的影响”。

  他表示,农产品经过加工后,则可以与电商建立销售、配送一体化产业链,尽快将农村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收入。“企业应主动拥抱各类农民合作社,保障第一产业的基本利润,共享二三产业利润,既可以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也能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

  保脱贫:让农民富起来

  2016年,广西实现120万贫困人口脱贫、1000个贫困村出列和8个贫困县摘帽。今年,广西要确保实现110万贫困人口脱贫、1300个贫困村出列和10个贫困县摘帽。

  贺州市八步区黄洞瑶族乡黄洞村,山多田少、溪流纵横,村民们一度因山而困。“现在,我们全村人均年收入近5000元,几乎都盖了楼房。”村党总支书记冯荣飘代表说,山多林密,他们就发展林下养殖,养鸡、养野猪;水浅溪多,他们就养鱼,之后通过村里的合作社,将这些绿色原生态的特色产品集中销往广东,供不应求。

  “脱贫,贫困户先要最大程度地把他们的信心‘扶’起来,促使他们自己干起来。”蒋和生委员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勤劳致富,提升自身‘造血’能力”深表赞同。他建议,在条件具备的地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合作社推动、大户带动、贫困户联动的作用,让“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专业合作社走、专业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跟着市场需求走”。

  在一些自然条件恶劣、传统产业难以发展的地区,或者贫困户是失能人员,该如何扶贫脱贫?

  “广西全年光照条件良好,日照时间较长,非常适合开发光伏发电。”林峰代表建议,光伏发电环保清洁、操作简单、收入稳定,适合失能家庭脱贫。周凤飞代表则建议,产业扶贫的路上,要进一步强化智力帮扶,通过教育培训,帮助贫困群众从思想上拔“穷根”。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