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一人就业 全家脱贫” 青海省就业扶贫“投智”取得明显成效

2017年01月13日 10:18   来源:青海日报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十三五”启航之际,如何打好“就业扶贫”这场攻坚战?2016年的青海,用一串串鲜活的数字给出了答案。

  这一年,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认真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创新工作机制,拓展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扎扎实实推进转移就业扶贫,圆满完成了2016年度就业扶贫任务。

  就业扶贫首位推进 确保政策精准对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长期坚持还可以有效解决贫困代际传递问题”。李克强总理、汪洋副总理对做好就业扶贫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省委、省政府也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全省扶贫开发工作。

  2016年推进扶贫工作以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专门召开系统内推进转移就业扶贫专题会议,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实现整体脱贫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精神,把推进转移就业扶贫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中央精准脱贫“五个一批”部署的政治任务,落实到位、完成到位。该厅结合我省农牧区转移就业工作的实际,下基层征求转移就业脱贫政策的意见建议,反复讨论论证,最后形成《2016年青海省转移就业脱贫行动方案》和《青海省技能脱贫行动实施方案》。经过各级人社部门与相关部门的积极合作,完成了转移就业贫困人员摸底排查工作,建立了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台账。确定我省2016年就业扶贫工作的目标任务是转移就业5万人,技能培训5000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1165个,并将工作任务详细分解到相关县区、乡镇。

  多渠道确保提升扶贫对象就业能力

  解好扶贫这道题,关键点是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

  对此,省人社厅做到技能培训“四个”精准性。一是培训对象精准。扶贫部门确定的贫困家庭中,对有培训意愿和就业能力的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二是培训项目精准。深入贫困户家庭开展培训需求调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兼顾个人培训意愿,最大限度的实现个人培训意愿与市场需求相一致。三是培训时机精准。利用农闲时间,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使务农和技能培训“两不误”,实现技能和收入“两提高”。四是培训方式精准。鼓励优质培训机构根据贫困家庭劳动力地域分布,就近就地开展培训,学员不足的可因地制宜小班培训;支持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培训机构参与牧区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培训实效性;同时,针对贫困劳动力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方式开展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共有3.73万人次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了技能培训。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采取多种形式收集和发布用工岗位信息,进村入户将岗位信息送至贫困户家中;搭建平台,主动联系民办职介机构和劳务经纪人,针对贫困家庭劳动力开展“一对一”职业介绍服务。各级公共就业服务部门累计发布信息30余万条,针对贫困家庭劳动力专门服务1万余人(次),促进转移就业。

  发挥引领作用 劳务品牌效应成倍释放

  2016年起,“青海拉面”叫响全国,一群又一群朴实的青海劳动人民走出省门甚至国门,用一碗碗热腾腾的拉面“拉”出了小康生活。

  这一年,我省加快发展“青海拉面”推动拉面经济扩面、提档、升级,实施品牌化、特色化、连锁化发展,促进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持续带动农牧民增收,推动贫困家庭实现就业脱贫,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示范引领作用。目前,青海人已在全国开办拉面店2.9万家,带动就业18.2万人次。

  培育劳务经纪人,发挥经纪人在转移就业中的领头羊作用。近年来,全省人社部门积极开展劳务经纪人培训工作,现已培育出持证劳务经纪人3000个,2016年,贫困劳动力家庭实现转移就业5.4万人次。

  筑牢扶贫攻坚底线 开展专项就业活动

  根据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规定,省人社厅按照“面向贫困户、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原则,在全省365个乡镇和800个确定退出的贫困村,各开发了1个扶贫公益性岗位,共计开发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1165个。新开发的扶贫公益性岗位由所在乡镇负责组织管理,现已全部录入“金保工程信息系统”。同时规定,就业扶贫岗位补贴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扶贫公益性岗位人员参加新农合、新农保的,按照个人实际缴费比例的70%予以补贴,补贴期限为5年。

  2016年,我省扎实做好做实“金秋采棉”、“枸杞采摘”等劳务对接和服务工作,组织劳务经纪人带领劳动力外出务工,引导就业扶贫对象积极参与“金秋采棉”、“枸杞采摘”等季节性劳务输出活动。据统计,2016年参加“海西采摘枸杞”和“金秋采棉”专项活动的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达到12.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8.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5亿元。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