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高文
“拖拉机种地,农用三轮车运输,出门就开新能源汽车,农闲时在家唱唱秦腔,早晚还可以到村文化广场去跳广场舞、踢毽子。”在离宁夏西吉县城仅8公里的兴德移民新村,何风仁兴奋地说,正是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才让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还有很多像何风仁一样因扶贫搬迁而走出大山、走向小康的家庭。如果说扶贫搬迁给了移民带来了新生活,那么土地整治则是扶贫搬迁的“先锋”。
“移民,得有地安置才行。”据宁夏国土资源厅厅长助理陶晓龙介绍,根据北、中、南三大区域的不同情况,宁夏采取了相应的土地整治措施:对于北部黄河灌溉区,以盐渍化土地治理和中低产田改造为主,通过工程措施,项目区的排水条件得到充分改善。对于中部干旱带,则以高效节水灌溉和补水灌溉为主,由旱地无灌溉提升为节水灌溉,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于贫困程度深、发展难度大的南部山区,推行生态移民工程,把农民转移到近水、近路的地方,建设移民新村。
坡地变梯田生产有保障
“土地整治将坡田变梯田后,我们村发展乡村旅游,彻底变了模样。”在西吉县龙王坝村,担任旅游发展公司总经理的农民秦勇将这种变化概括成三句话:“农房变客房、农民变导游、产品变商品。”
原来,龙王坝村地处黄土高原上的丘陵地带,这里农民世世代代延续着在坡地里刨食的传统耕作方式,收成好坏完全看“老天”:无雨时,坡地上到处干出裂缝;雨大了,沙石泥土遍地流。只有风调雨顺时,农民才能有不错的收成。
为彻底改变这一状况,宁夏国土资源厅在此实施了生态移民土地整治工程,将坡耕地改造成梯田,并配套水利设施。拥有中专文化程度的秦勇看到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希望,牵头成立了乡村旅游企业。2011年开始从村五组六组做起,对整治出的梯田统一规划,耕地边种山毛桃、林下种油用牡丹或中草药、空闲地种万寿菊,使龙王坝村在5-10月间鲜花不断,很快就吸引了县城、固原市乃至银川的市民前来观光。2015年营业仅半年,全村产值就达到500万元,2016年预计可突破1000万元。
“土地整治为全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基础。”宁夏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陆军认为,土地整治助推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整治后耕地质量普遍提高1-2个等级,使原有土地生产能力大幅提高,粮食单产亩均增加100公斤左右,累计增产粮食近4.4亿公斤、增加产值约8.8亿元;157万农民直接或间接受益,因粮食、蔬菜和经济作物增收及参与工程建设人均年纯收入增加近千元,增收总值近20亿元。
移民得福祉生活变了样
“党的政策就是好,我们的未来还会更好。”在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南区六组16排14号,60岁的海国宝在自己的新家发出了感慨。
谈到从上清寺窑洞搬过来的情形,海国宝记忆犹新:“2012年5月29日,进到分给我的砖瓦房时我都不敢相信这就是我的新家:一拧水龙头出水了,一按开关灯亮了。分给自己的承包地,已流转给葡萄酒生产企业,只管领流转费就行。”
让海国宝想不到的是,还有更多的惊喜在等着他们:房顶上有光伏发电设备,发的电自己用不完可以进入电网卖钱;承包地流转后,妇女到葡萄园、光伏发电设备生产企业打工,一天能挣七八十元;每天早上镇广场有班车,青壮年可以随车到县城甚至银川打工。“原来在上清寺一家三口一年能挣一万多元就算不错了,现在一年挣六七万元也不算啥。和我一起搬来的40户中,已经有十五六家买小汽车了。”海国宝说。
土地整治还让农民以人力畜力为主的传统劳作模式发生了变化。坡改梯后,拖拉机、收割机等农用机械大量使用,原来需要几天才能完成的作业,现在一两个小时就完工了。另外,根据移民新镇、新村的地理位置及整理后的耕地条件等,政府为每户农民准备一个温室大棚,种反季节蔬菜。同时,还为每户移民筹划了庭院经济项目,每户移民院中栽种10棵左右的果树、一个羊圈。
在移民搬迁中,还安排了学校、广场、卫生所等公共设施用地,教育、医疗、娱乐不出村,成为各移民新村共同的特点。“以前,孩子不到九岁、十岁不敢让他们上学。”在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圆德移民新村,白风其说,原来住的地方离学校有十多里地,孩子小了走不动。现在,孩子到三四岁就送到了幼儿园,小学、初中就在村里上。
荒山穿绿装生态大改善
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上青石村地处大山深处,这里自然环境较恶劣、水资源匮乏,村民以前都居住在土窑洞中。“以前能吃饱肚子就是最好的生活了,除了村民自家院子里种的一两棵树,山上见不到一丝绿色。2012年在政府的组织下,村民搬到了银川,这才几年,这山上的草丰茂起来了,这树也长大了,雨也多了起来。”青石村党支部书记马玉花指着满眼的绿色说。
“土地整治还为黄土高原实现生态与生存共赢探索出了可行之路。”宁夏国土资源厅耕保处处长李少军介绍说,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曾在西吉县实施生态保护项目,以期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改善黄土高原腹地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经过3年建设,西吉县植树造林、种草156万亩,60%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项目结束后,由于无后续措施跟进,当地农民在生存压力下,走回毁林造地、广种薄收的老路上,当初的林地、草地现在也仅剩20万亩左右。
通过田、水、路、林综合整治,土地整治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项目区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畅通、渠配套、旱能灌、涝能排”格局,使项目区80%的农田得到了保护。
宁夏国土资源厅土地整治局局长王会明介绍,宁夏在“十二五”期间启动了生态移民土地整治项目,总建设规模32.18万亩,计划安置移民83205人,在同心县、盐池县、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等扶贫攻坚地区开展了17个整治项目,共新增耕地5.04万亩,涉及安置移民66950人。王会明说,生态移民土地整治项目实现了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项目使过去寸草不生的沙漠荒滩现在林草成行、渠通路畅,风沙减少,农田得到有效保护,农民普遍增收。
(责任编辑 :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