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一个来自贫困家庭的脱贫带头人:从“丑小鸭”蜕变为“茶花仙子”

2017年01月09日 14:18   来源:昆明日报   

  典型人物

  2016年12月下旬的一天,23时,冬天的寒风吹着海拔1800米的昆明市东川区阿旺镇芋头塘村,村里的大部分村民也早早入睡,少部分村民还在等待着一位“医生”来为他们的鸡苗打疫苗,以防它们生病。

  这位“医生”名叫马关琴,是云南玄同农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公司把鸡苗放到农户家中后,她要负责它们能健康成长。当天,她为这个村的1000只鸡苗打了疫苗,白天没有打完的,晚上要照着电筒来打。从早上6点多到晚上12点才打完,她整整在这个村里奔忙了一天。

  这样的忙碌,对于马关琴来说是家常便饭。从贫困家庭走出来的她,不怕吃苦受累,只一心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让更多的人一起脱贫致富。

  倔强的“丑小鸭”

  艰难的创业路

  “我出生在一个很偏僻的山村——昆明市东川区拖布卡镇象鼻村,家境贫困。” 在马关琴的记忆中,因为村里缺水,并且十年九旱,喝水都困难,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只有靠爸爸去帮别人家挖地、种田来维持,她和弟弟的学费也是这样来的。

  爸爸一生中的大部分日子都在村子周围打工,工钱从五元一天,涨到最高时,也就十五元一天,他干了多少天,该拿多少钱,他自己是算不清的,但找他干活的人,也都没有骗过他。他干的活都是最苦最累的,挑泥巴到西瓜地里铺垫、砌墙等等。“我读初中和中专所需要的贷款,都是他这样一挑一挑挑了还清的。”

  “因为家庭贫困,上初中时,母亲一回家就跟我算账,一个月给我十五元,问我买了什么,单价是多少,直到把一分一厘跟我算清,搞得我心理慢慢都有了阴影。”因此,上数学课时,只要一听到老师说数字,马关琴经常开小差。

  因为家庭贫困,马关琴从小学起就得到了希望工程救助,而且成绩几乎都在前五名。“后来我读中专了,要用的钱更多,妈妈就贷款供我读书,但上初中的弟弟却因为家里负担不起学费而辍学了。”那时候,马关琴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要好好读书,毕业后回到村里,想办法照顾好我的家,扛起这个家。”

  2007年,马关琴从昆明市畜牧业学校兽医专业毕业,去浙江实习了半年就回到昆明,并谈了男朋友。2008年,她与男朋友一起带着爸爸和弟弟到楚雄一家很大的养殖场工作,承包了养鸡场,带着他们与另外6名员工开始创业。公司规模不错,干了一年,鸡场收入基本持平,一年下来,她把8000元积蓄寄给了母亲。

  2009年,20岁的马关琴回到象鼻村,但因小组不通公路,自来水也还没架通,不具备创业条件,几经周折,到拖布卡镇新店房村茶花箐小组承包了50亩松山开始养鸡。“那时候手里只有几百块钱,就找一个亲戚带我去贷款,贷了2.5万元。”拿到贷款后,母亲又把她寄回的8000元拿给她开始创业。虽说贷款2.5万元,但她只敢用一万元,因为贷款是三个月以后就要开始还的,养鸡不可能一下有收益,所以要预留1.5万元来还贷款。

  “2009年5月,我们建起了两间房子,一间用来为鸡脱温,一间供人住,并开始修路。一家四口人起早贪黑,花了近两个月,从公路边修通了600多米的路,连通了鸡场,开始养鸡了。因为资金有限,她便买来小鸡,经过脱温后拉到乡镇集市上去卖。一年下来,她卖出了4万多只脱温鸡。

  2010年2月,她建起了大棚,开始养殖大鸡。随着鸡场的壮大,鸡舍慢慢增加,鸡的数目也越来越多。

  2013年,银行把单个户口的贷款数额提高了,她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2014年1月,她注册了东川区禽健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让更多的村民加入进来共同发展。

  就这样,马关琴通过贷款,一步一步扩大她的鸡场,走上了自己的创业路。

  从建脱温房卖脱温鸡,到建大棚,养大鸡,马关琴都把弟弟和爸爸带在身边,一家人一起创业。“虽然没有赚很多钱,可一家人的开支也算无忧了,妈妈不用再为晚上吃的米,猪吃的饲料而担忧,奶奶也不用再为一个月几十块钱的去痛片而叹气,爸爸和弟弟也不用到处找工作。虽然很辛苦很累,可是看着一家人脸上的笑容,一切也就值了。” 马关琴欣慰地说。自她开始创业后,爸爸再没去帮人干活了,所有家里的开支都由她负担,爸爸和奶奶住院都由她照顾和支付医药费。

  一直梦想着能有自己喜欢的事做着,经过自己的努力能让家人生活更好一点,这是马关琴最朴素的梦想。

  扶贫路上急先锋

  “丑小鸭”变“茶花仙子”

  马关琴在创业的路上,不只是追求自己的富裕,还把周围老百姓的脱贫放在心上,她把鸡苗按成本价卖给村民后,还要告诉他们何时喂药,日常如何管理,免费给鸡打疫苗,为村民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并收购他们卖不出去的鸡。

  在她的带动下,她鸡场所在地茶花箐小组的村民宛国云养了400只,其余10户人家,每户都养起了20至400只不等,高的每年可达到2万元的收入。另外,播卡村一户村民养了600只,象鼻村的3户600只,格勒村四个大户也开始发展养鸡,由她提供鸡苗、技术、药物等服务,如果卖不掉还可以帮他们销售,村民如果找到她帮忙销售,她通常是把自己的鸡压下来,先帮村民卖了,再卖自己的,仅一次就帮格勒村的村民卖了500只。

  新街村村民普朝林主动加入了她的合作社,一年出栏1万只鸡,收入在10万元左右。2010年,普朝林在大街上找到了马关琴,说他养的鸡病了,马关琴去帮他看后,属于她没有见过的症状,又带他上昆明找老师咨询,还把自己脱温房里的铁笼分给他养脱温鸡。格勒村村民潘有林也在2014年到茶花箐找到马关琴,说他想养鸡,但在街上买了1000只都死了,后来他从马关琴场里拉了500只小鸡去养,中间做疫苗,喂药,日常管理,马关琴一直很细心地指导,成活率达到99%。如今,潘有林场里已经存栏2000只,并注册了养殖合作社。

  她还先后带领近20名象鼻村村民出外创业,年收入均在2万元以上。因为她的鸡场建在茶花菁,每年五月,村子周围都开满了美丽的山茶花,村民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茶花仙子。

  除了带动周边的村民脱贫外,马关琴还把眼光放到了整个东川区。2016年4月,东川区吹响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后,她加入了云南玄同农业有限公司技术公司的扶贫行列,出任技术总监。9月以来,马关琴经常日夜奔波在铜都街道箐口、赖石窝、鲁嘎箐、奔多、野牛、李子沟等13个村,与公司员工一起,为村民发放了6万多只鸡苗,涉及贫困户2768户;为阿旺镇芋头塘村免费发放4000余只鸡苗,涉及农户150户。随后,她还义务对这些贫困户进行养殖技术培训,目前,已培训了100余人。

  更重要的是,每次发放鸡苗后,她都要深入农户家中,了解农户的养殖环境,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对患有感冒、肠炎等疾病的鸡苗及时免费发药,并把药送到村民家中。为了帮村民的鸡苗注射疫苗,她经常夜里11点还在打着电筒为农户的鸡苗打疫苗,不理解的村民还怪她,半夜三更的,吵着他们睡觉了。

  因为农户分散,她要走很远的路。由于白天打,捉鸡时会很困难,她尽量选择晚上打。如果要白天打的,她头天晚上就要通知农户不要放鸡苗。去年10月,在发鸡苗的过程中,她熬夜两天,共捉鸡苗1.3万只,由于劳累过度,回到家里便晕倒了。丈夫让她不要去了,但她仍然坚持去到每一个村落,为村民打疫苗,进行回访。“三个月里,我竟然瘦了10公斤,真是最好的减肥方式啊。”马关琴风趣地说。

  如今,马关琴的摩托车变成了轿车,每年可以销售2万只土鸡,而且鸡场里随时都有4000只土鸡在松林里养着,它们是吃虫子,住松枝,每天要走三公里左右,是完完全全的生态鸡。她走过鸡场的大棚时,数十只鸡一起飞起。马关琴说,目前她正在为鸡场做做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她已通过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内检员考试。认证后,她想到昆明开一家专卖店,专门卖自己养殖、加入她的合作社养殖的及村民们用她卖出的鸡苗养出的鸡,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

  通讯员唐启荣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