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重庆市黔江区:实现户脱贫村销号区摘帽

2016年12月30日 14:50   来源:农民日报   

  本报记者邓俐

  “我以为要在土坯房里住一辈子,没想到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后,我住进了一楼一底的小‘别墅’。”在重庆市黔江区冯家街道中坝高山生态搬迁安置点,几十栋小洋楼中,有一栋属于69岁的脱贫户粟国才。“楼下自己住,楼上游客住,每年轻轻松松就能挣1万多元。我和老伴再不用为生活发愁了,真幸福!”

  粟国才的幸福生活不是个例。12月29日,重庆市政府发布新闻:黔江区脱贫攻坚“摘帽行动”已经过市级验收,将在今年底率先实现“户脱贫、村销号、区摘帽”。

  目前,地处武陵山连片贫困地区黔江区建卡贫困户11975户45567人中,10980户42021人建卡贫困人口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到3300元以上,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全区贫困发生率降至1.1%。

  脱贫攻坚行动开始后,黔江区多措并举,从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扶贫、公共服务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四个方面精准发力,实现贫困村“解八难、建八有”。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新建、改扩建村道公路1146公里,硬化村道公路485.4公里,硬化人行便道661.5公里,贫困村通畅率达100%,村民小组通达率100%;65个贫困村实现自来水全覆盖,解决11.8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实现了动力电到村,民用电到户;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得到妥善处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黔江区还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如今已在12个贫困村常年种植烤烟5700亩,在32个贫困村种植蚕桑1.57万亩,在15个贫困村常年种植蔬菜4500亩、栽植特色经果林2.2万亩。同时,黔江区还引导3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贫困村产业发展;新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6个;建成高山生态避暑纳凉和农业观光体验示范点两个,培育示范户152户;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特色主导产业覆盖农户面达78%,其中,建卡贫困户覆盖面达39%,贫困村农户参与合作制、股份制等经营组织比例达84%。

  同时,黔江区还大力推进“互联网+扶贫”,建成渝东南电商产业园、区电商营运中心、30个乡级电商服务站、100个村级电商服务点、1200平方米的菜鸟物流园,基本实现区、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贫困村全覆盖。

  扶贫先扶智。黔江区以公共服务建设为重点,提升发展能力。维修改造15所村完小校舍,实施7所高寒地区村小“暖冬计划”,贫困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6%,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比例达95%。建成农村文化室65个,65个贫困村全部通光纤,实现广播、电视、互联网全覆盖。

  通过脱贫攻坚,黔江补齐了发展短板,夯实了发展基础,助推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经测算,2016年黔江全区生产总值达到222.5亿元,比上年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3亿元,增长0.5%;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7万元和1万元,增长10.5%和13%。

  “接下来,黔江区将继续发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黔江精神,持续做好动态监测、加大资金投入、抓好产业扶贫、强化政策保障、激发内生动力,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脱贫致富一个都不能少,实现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奔小康。”黔江区副区长林光说。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