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乌海12月26日电 (记者 于海东) 这几天,乌海市海南区巴音陶亥镇一棵树村的村主任郭振华心情特别好:村里试种的4亩黄芪丰收了,给村民找到了一条新的致富路。
一棵树村以前一直种植玉米,收入难以提高,全村贫困户多。今年玉米价钱低,即使有种粮补贴,10亩地赚的钱也不过2000多元,而村民试种的黄芪一亩地纯收入就上了3000元。现在,已种植的村民想扩大种植面积,没种植的村民想明年种。村里也打算成立黄芪种植合作社,初步计划明年全村种植黄芪800亩。种植面积扩大了,村里还打算实现订单销售,并聘请专业技术指导员来指导,种植和收获都采用机械化,村民既省了力,又可以快些脱贫致富。
郭振华说,自治区党代会提出决不让一个困难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全村种好黄芪,不仅脱贫了,全面小康也就来了。
乌海市坚守民生底线,特别重视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该市积极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因人因地分类施策,整合扶贫资源,广辟扶贫资金渠道,构建全社会参与扶贫的大格局。市、区两级派驻38支驻村帮扶工作队,1547名结对帮扶干部到19个行政村(涉农社区),进行“一对一”帮扶,实现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
乌海市通过就业培训、创业培训,让贫困户、特困家庭学生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海勃湾区通过发展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引入产业项目,对安置就业达到一年的给予企业每人3000元的就业补贴,让农区贫困人口就近就业。海南区通过开展技能培训,200多名贫困人口掌握了一门致富技能,先后被介绍从事公益性环卫保洁、园林养护等岗位,还有30人与农牧业龙头企业阳光田宇公司达成用工协议。海南区下岗工人连俊霞通过创业培训,成功开起了自己的“好运来”火锅店,一家人生活有了保障。
乌海市还通过保障房、低保、医保等多种形式,为民生兜底。今年以来,乌海市抓住棚改政策机遇,推动棚改和老旧小区改造联动,加大与央企合作力度,强化棚改资金保障,计划利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棚改任务,彻底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前不久搬迁到保障房的居民郭其女感激地说:“政策真不错,咱要知足,这新房又干净又亮堂。”
乌海市坚持“保基本、可持续、重公平、求实效”的原则,通过加大投入、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等措施,对低收入户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按标施保、阳光操作。在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的基础上,该市认真落实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的相关政策,积极开展大病医后救助、日常医疗救助、医中救助和资助低保户参加医疗保险,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经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报销后,再给予一定的医疗救助。海勃湾区还安排200万元财政资金成立农区扶贫帮困医疗救助基金,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基本原则,对于家中有大病患者且无劳动力、无生活来源的贫困户进行资助。该市还进一步健全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将“实施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制度”列入为民办实事任务。
前不久,乌海市又出台了普通高中经济困难学生优惠政策,对扶贫建档立卡家庭、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和残疾学生等4类普通高中学生免除学杂费。
(责任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