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杨国强:扶贫之路,他走了19年

2016年12月21日 13:09   来源:半月谈网   王宇飞

  杨国强(右)在清远市农村与孩子们聊天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社会力量也积极响应号召,在脱贫攻坚中主动作为,涌现了大批典型人物。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他与碧桂园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杨惠妍创立了非公募基金会——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因创办免费学校、开展技能培训、建设新农村、发展产业等卓有成效,2015年,杨国强获得中国消除贫困奖(创新奖),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今年,他又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面对荣誉,他只是简单地说:“平常事,平常心,尽公民责任。”

  多年默默做好事

  11月19日,仲明助学金的受助学子因素质拓展活动聚集在一起,会场内一片欢声笑语。他们的捐助人“杨叔叔”正在和他们交流自己的人生经历。

  仲明大学生助学金已经运行19年了,但这样的场景10年前不会出现。1998年的受助者张富建回忆往事,感觉颇有些“神秘”。

  “受助者要签订一份凭道德约束的‘道义契约’,承诺有能力时返还助学金以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张富建说,“我问工作人员这位捐助人是谁?工作人员说他们也不知道,因为捐助人不肯透露姓名,只知道他是一位民营企业家。”

  早在1997年,杨国强找到羊城晚报社,委托他们管理助学金并保守这个秘密。10年后,有位记者以“感动更多人投身慈善”为由说服了杨国强,这个秘密才得以揭晓,受助学生才知道设立仲明助学金、给他们写信的人是谁。

  不声张、不图回报,这种态度始终贯穿于杨国强的扶贫事业。

  在广东佛山,有一所纯慈善全免费的高中——国华纪念中学,品学兼优但家境贫困的学生就读免学费、生活费。创办人不知是谁,校碑上的“立校缘起”也未留名字。直到2007年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上市,人们才知道这所慈善学校的创办人是杨国强。

  广东省扶贫办副主任宋宗约在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说:“杨国强扶贫真心实意,只做不说,体现了很高的境界。”

  教育扶贫“授人以渔”

  杨国强常说,教育是国之根本,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国强基金会一直有一个目标:把教育扶贫和精准扶贫结合起来,打造中国教育扶贫第一品牌。除了设立助学金、办慈善学校,杨国强还着力推动贫困学生技能培训。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是杨国强投入4.5亿元创办的纯慈善全免费大专院校。职业教育、大专文凭在国内往往不被重视,有些人甚至认为考不上本科的孩子才会选择职业教育。杨国强不认同这种看法。他说:“创办这所学校的目的,既是想帮助贫困学生,也是想改变‘学而优则仕’的观念,让社会知道接受良好职业教育的人,也能找到好工作过上好生活。”

  采访中,碧桂园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许从进对记者说:“让毕业生凭自己的能力拿高薪是我们办学的目标之一。我们的孩子和许多家庭的孩子不一样,我们的孩子必须补贴家用。”

  可想让企业给高薪,学生必须拿出真本事。一般的职业学院实行“2+1”模式:前两年教学,第三年去企业顶岗实习。在碧桂园学院,第三学年不是顶岗实习,而是专业岗位能力在岗实践教学,实行导师制,由企业技术骨干、管理人员以一对一方式带学生。

  “学院老师还会定期去企业布置一些实践教学任务。比如去酒店,我们的学生分成一个个小组,由酒店经理、副理带着,传授实际管理经验。”许从进说。

  杨国强还在教育扶贫方面不断拓展,从扶助品学兼优、家境贫寒的学生扩大到其他人群。2007年,他开办了培训贫困地区退伍士兵的国良职业培训学校;2012年,他开始在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实施面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全民技能提升项目”。

  产业扶贫“治标又治本”

  在广东省英德市西牛镇树山村,一栋栋别墅排列整齐。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危房。2010年,碧桂园来到树山村,帮村民建起新房。农户支出3.5万元,政府补贴1.5万元,其余都由碧桂园补贴,共帮扶385户村民建起新房。

  村民罗亚卫如愿住进了110多平方米的新房,宽敞明亮,水电光纤一应俱全。他说:“比原来的房子好太多了。自己盖的话,几个3.5万也不够。”

  房子大了,居住条件好了,还得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碧桂园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自身企业优势,以苗圃产业为抓手,带动167户村民发展苗木产业。

  本着“借本你种、卖了还本、赚了归你、再借再还、勤劳致富”的理念,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碧桂园为农户垫资90%买苗,农户培育树苗达到标准,由碧桂园收购,农民获益后再还本。截至目前,村民获利约1000万元,户均增收约6万元,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有5户。

  不仅仅在树山村,从2010年起,碧桂园还先后在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肇庆市怀集县以及清远市的鹤咀岭新村、生水塘新村、潭洞新村等多地实施新农村建设帮扶项目,让贫困村摘掉穷帽子。

  让大爱薪火相传

  张富建现在已经是一名人民教师。18年来,“道义契约”他从未忘记。“我从小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教育,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那份‘道义契约’。”

  受惠于人、回报社会是仲明学子的理念。张富建不仅已归还助学金用以帮助贫困生,现在还是仲明志愿者服务总队的队长。除了加强与仲明学子的联系,他们还为顺德儿童福利院送福利、寻访帮助贫困学子等,努力把爱传递下去。

  今年的6月26日,杨国强说这是他“人生中最开心的一天”。这一天,600多名国华学子从全国各地回到母校参加校友会成立大会。已经长大成人的校友们设立了校友基金,传递爱心,帮助学弟学妹。

  “国华学子当以奉献社会为终生追求”,2007届国华毕业生张强虽已毕业多年,但仍对这句碑文记忆犹新。在校友会成立过程中,他主动承担起了组织工作,还为自己制定了每个季度捐一次款的计划。“我并不是特别有钱,只是觉得有责任这样做。”(记者 王宇飞)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