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石城走上产业扶贫致富“康庄道”)
近日,记者走进江西省石城县屏山镇河东村,看到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家家户户忙着收翻秋花生。贫困户黄其云也正组织前来帮忙的帮扶干部与家人摘收花生。据了解,他去年种植了2亩翻秋花生,收入达4500元;今年,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流转了土地,将种植面积扩大到3.5亩,预计将带来收入7500元。
近年来,石城县积极探索产业精准脱贫模式,依托市场需求,引导贫困户发展白莲、烟叶、翻秋花生、薏仁、油茶、脐橙、山地鸡等产业,让一项项富民产业落地开花。
瞄准市场选产业
“今年风调雨顺,薏仁收成不错;有合作社经营品牌并负责销售,卖了个好价钱,纯收入1万多元。明年争取多种点”丰山乡丰山村贫困户许外院抑制不住内心喜悦,在石城农商银行丰山分行存款时与熟人聊上了。丰山乡丰山村是个典型的山区农业村,种植业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该村人均耕地只有 亩,农业发展水平低,种植业收益不高。如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益的产业,是村干部和村民多年来一直在探索的话题。
为此,村干部与村民代表多次深入市场调研,发现薏仁、白莲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好。经过调研和讨论,最终选择了市场前景好、效益高的薏仁和白莲作为村的预备发展产业。通过试种,薏仁、白莲每亩纯利润均超2000元,是传统水稻种植的两倍多,这让全村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经过几年的发展,丰山村的薏仁、白莲种植初具规模,成了丰山乡产业发展的一大成功经验和新亮点。目前,薏仁、白莲已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
如何选准脱贫产业?“产业不能盲目发展,既要因地制宜,更要瞄准市场选择前景好、效益高的 当家 产业。”石城县移民和扶贫办主任熊雪景这样说。
产业对路,市场成熟,乡亲才富;因地制宜,组织得力,方能就地取“财”。石城县坚持主导与特色结合、种养与经销结合,立足长远规划,应用大数据进行多方市场调研,将服水土、市场好、销路广的产业列为乡级产业“菜单”, 让农民“点菜”。如今,该县形成了以白莲、薏仁、翻秋花生、槟榔芋、油茶、脐橙、山地鸡等种养产业为主导的“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产业扶贫格局。
精准施策助产业
几个月前,木兰乡东坑村低保户何步亮向山地鸡养殖大户谢伙生赊了500羽鸡苗进行试养,成活率达98%。鸡出笼后,扣除成本,他净赚了1万余元。
除了何步亮,谢伙生的山地鸡养殖合作社还吸纳了本村81户贫困户入社。社员发展林下养鸡,谢伙生将提供种苗、技术和销售等“三包”服务,有效解决种植的后顾之忧,让贫困养殖户致富信心更足了。
缺项目、缺资金、缺技术、缺信心是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瓶颈。为帮扶贫困户更快地走上致富路,石城县组建132个扶贫工作队,进村入户摸“家底”,并为贫困户制定扶资、扶技、扶智等方案。
针对贫困户信心缺乏的问题,该县大力整合基层党建资源,通过组织开展扶贫政策宣传、技术培训,以及开展乡村致富明星、勤劳榜样等评选,用身边的典型引导贫困户树立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信心。同时,通过“合作社+贫困户”等弹性模式,变分散经营为抱团发展,有效地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服务、降低产业风险,进一步坚定了贫困户发展产业致富的决心。
贫困户要脱贫致富,产业支撑至关重要。该县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产业基地+贫困户”、“产业基地+贫困户”等模式,大力发展白莲、薏仁、翻秋花生、槟榔芋、山地鸡等种养产业。小松镇引进种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集种植、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人力入股等方式,把一户户农户联结到种养、加工上,有效推动了整村脱贫。
为破解贫困户资金不足的瓶颈,石城县为每名贫困户提供3000元(贫困村贫困户每户4000元)产业扶贫资金。此外,该县创新金融产品,以县财政扶贫资金为产业扶贫贷款担保资金,引导银行推出“金福通”、“烟农贷”、“莲农贷”、“油茶贷”等面向贫困户的贴息金融产品,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无启动资金、缺投入资金等问题,助力产业发展。去年以来,石城县投入财政性资金1.58亿元,撬动银行扶贫贷款9.22亿元为提高贫困户种养技术水平,该县发挥农业组织、致富能人的作用,对贫困户进行免费技术培训。同时,引导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管理。通过技术上带,加快了贫困户的脱贫步伐。目前,该县发展各类农业合作社335个,12040户(占该县贫困人口总数的95.6%)贫困户加入了合作社。
拓宽渠道销产品
近日,在石城华丰畜禽专业合作社的鲜蛋收购站里,小松镇蜀口村村民郑礼安称完鸡蛋后,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一沓钞票,笑着说:“现在,我们养殖户只管养,剩下的事全由合作社代劳,省事又省心。”该合作社理事长郑旭洪介绍,由于实行订单直销,价格要比普通零售高,增加了贫困户的产业效益。
产业销售是贫困户发展产业最为担心的问题,也是阻碍扶贫产业落地的关键。由于石城地处偏僻山区、交通不便,加上农村经济人少,白莲、槟榔芋等农产品一度因销路问题出现丰产滞销的现象。为将更多的农产品销售出去,卖给好价钱,该县在拓宽销售渠道上做文章,在产品深加工上想办法,为农户架起“致富桥”。该县成立农特产品流通商会,牵手商会、企业、合作社、社会经纪人、旅行社等多方力量,通过农产品展销会、农产品直销店等方式,促进农产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同时,该县成立赣江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引进恒丰米粉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对白莲、薏仁、大米等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在农产品集聚地建造农产品保鲜储藏库,通过反季节出售,进一步增加了经济效益。
发展电子商务是叩开农产品市场大门的“金钥匙”。石城县成立电子商务协会,引进颐高、居无忧、农村e邮等多家电商物流企业,密织城乡电商发展网络,大力推动电商下乡。加强电商知识培训,激发农户“触网”意识,推动农产品借“网”出海。目前,该县从事农产品等网络销售的人员达2600余人,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有的农产品还出口,远销售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德国等国家。今年,该县电子商务销售实现4.5亿元,同比增长80%。(陈小强 陈先明 邱小芸)
(原标题:石城走上产业扶贫致富“康庄道”)
本文来源:新华网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责任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