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富顺:创新“3+8+N”模式,破解“插花式”脱贫难点

2016年12月16日 16:12   来源:四川日报   

  12月14日,自贡市富顺县各贫困村内,一场挨家入户的督查正在进行:距离今年结束还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年初定下的脱贫任务完成了吗?贫困户的生活条件是否真正改善达到脱贫标准?年末,是否还有贫困村或贫困户存在一定困难?带着这些疑问,富顺扶贫移民局用脚步丈量答案。

  这已是富顺今年第三次进行细致的入户了解,频繁督查的原因来源于脱贫攻坚战的不易——富顺县幅员1342平方公里,辖26个镇乡318个行政村,到2015年底,富顺县有贫困村34个,贫困户8591户,贫困人口23679人。不仅“基数大”,难点也不少,在富顺,贫困村、贫困户致贫原因复杂多样、贫困人口呈“插花式”分布状态、贫困程度相对较深的三大难题摆在富顺脱贫攻坚战的面前。

  为破解脱贫难点,富顺迎难而上,创新采取“3+8+N”模式,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丘陵地区“插花式”扶贫脱贫的新办法、新模式。

  □周小夏

  “3+8+N”的脱贫攻坚工作模式

  在具体工作中,富顺突出“三大原则”,实施“八大工程”,创新多项机制,初步探索出了“3+8+N”的脱贫攻坚工作模式。

  具体来说,“三大原则”即突出精准原则、突出统筹原则、突出整合原则。富顺要求在对贫困户的确立上,要秉承对象识别精准的原则,安排镇乡对贫困户收入核算进行全面摸排,逐户登记核对。此外,在资金的使用上,富顺采用因素分配法,将今年省市县到位的财政专项资金2414万元,按照70%作为发展资金用于实施到户项目、30%作为建设资金用于设施建设项目的比例进行分配。在发展资金中按照镇乡贫困人口总数占40%、当年脱贫人口总数占20%、贫困村占20%、当年脱贫村占20%的比例计算计划发展资金。

  在富顺,将脱贫攻坚与城乡发展、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统筹起来,充分发挥政策、项目、资金等各方面的聚合效应,通过不断夯实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着力改善公共服务水平等多方面的实在举措,促进贫困村、贫困户早日摆脱困境。并建立了项目资金整合机制,整合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深化增减挂钩项目,用于贫困户居住条件改善。整合现代农业、高标准农田、土地整理等项目,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改善。整合美丽新村配套设施建设、农村文体广场、村卫生室等项目,用于贫困村公共服务条件改善。

  富顺通过实施产业富民“三带动”工程、新村危房改造“三结合”工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四优先”工程、优惠政策“四兜底”工程、医疗救助爱心援助“六落实”工程、教育培训技能“三减免三资助”工程、财政金融社会“三投入”工程、到村到户对口帮扶“五到位”工程等“八大工程”,更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

  以“八大工程”为载体,富顺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收入、发展农产品加工增加就业、发展农旅结合增加后劲,助农增收致富。把农村贫困危房户建房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等相结合,解决贫困户住房问题。此外,对丧失劳动能力家庭实行低保政策,对贫困户实行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房屋保险费兜底等,全面落实惠民政策。并通过实施县级财政资金定额投入、涉农项目资金定向投入、金融普惠投入、引导社会多元投入等,全面支撑贫困村“摘帽”、贫困户脱贫。

  除此之外,富顺还创新建立结对帮扶“54321”机制、财政投入“54321”机制、返乡创业助推机制、社会扶贫机制等“N”个新机制,助力脱贫攻坚。

  “人员+制度”成脱贫攻坚战的坚实保障

  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富顺精心选派各领域优秀年轻干部,下派驻村成为第一书记,也成为贫困村“摘帽”的领头羊。

  在骑龙镇龙须村,“笑脸书记”陈林,凭着乐呵呵的精神和村民们心连心。在脱贫攻坚战中,她坚持“因户制宜”的原则。“每一户的情况不同,有的有劳动力,有的彻底丧失了劳动力,不同的贫困户我们要做不同的脱贫计划。”与村干部一起,陈林的脱贫计划“一户一户来”。

  以贫困户赵和财家为例,有2个劳动力,陈林协调镇上提供了幼牛,并引导村里企业同心养殖公司为其提供技术支持。不到一年的时间,赵和财家就养起了130多头肉牛,从贫困户转变为“养殖大户”。

  不仅如此,为了村里产业的总体发展,陈林从镇上请来专家为龙须村“把脉”,定下了种植沃柑的决策。“村里流转了近500亩土地出来,引入了业主进行种植,其中有近200亩是贫困户的。”陈林介绍,贫困户能拿到土地流转金,增加了部分收入。

  实际上,“3+8+N”工程的有序实施,大大加快贫困村以道路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对34个贫困村计划建设的429公里村道(包括对外连接道和产业道),进行了勘察规划,今年县政府通过融资贷款1.9亿元,全面启动了20个贫困村,共计约223公里的道路建设。拓宽了共享脱贫攻坚政策的覆盖面;全面改善了农村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了公共资源惠及百姓的社会作用。此外,还带动了贫困群众投身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升了贫困群众思想认识和技能水平,激发了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以“制度”为基石,富顺的“脱贫攻坚战”,有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