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域西 庞峰伟
“能赶在春节前搬进新家。”12月6日下午,雨后初晴,南江县八庙乡普照寺村村民李学凯赶到易地扶贫搬迁柯家河聚居点,查看他家正在装修的搬迁新房。
去年8月,因原先在半山腰的土坯房电线老化,李学凯一家的房子被大火烧得只剩残垣断壁,只得临时寄居在大哥家。易地扶贫搬迁启动后,李学凯家被纳入搬迁户。
搬进盼望已久的新房,是巴中31.83万贫困群众奔走在脱贫大道上的心愿。近年来,巴中把深化改革与扶贫、基层治理等结合起来,科学、系统地统筹推进,施实策,办实事,见实效,走出一条求真务实的巴中路径。
始终聚焦脱贫攻坚政策的轮子转起来
在巴中,像李学凯一样的贫困户有5.2万户,他们居住在高寒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洪水淹没区等。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一出,与李学凯同村的贫困户王志刚第一个举手,“我家土坯房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还有地质灾害隐患,早想搬了。”
但搬迁也有具体问题,王志刚家只有他和儿子两人,按照政策,新房面积不能超过50平方米,“未来要为儿子张罗婚事,家里再添新丁,有点打挤。”
对此,当地早有预案。“一方面严守搬迁红线,另一方面也打牢地基,留下发展空间。”巴中市以工代赈办主任郎森表示,未来老王脱贫后可自行扩大房屋面积,甚至建造第二层。
此外,为破解面积标准与实际需求矛盾,巴中还创新建房方式,打造“人字阁楼”“联拼联建”“四合院”等川东北特色民居。
平昌县青凤镇枫香村是巴中最早一批建设“四合院”的聚居点,一个院子里,9户人家共享院坝,不仅节约土地,还能减少建房成本。
住上好房子,只是脱贫第一步,巴中在更多领域不断创新,让政策落地落实。
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融资难题,巴中发放特色产业贷、扶贫小额贷、惠农兴业贷等信贷资金160亿元。
靠着2万元扶贫小额贷款,青凤镇赵垭村贫困户刘治平在家旁建起小型鸡舍和鱼塘,今年出栏270多只鸡,挣到钱的刘治平赶紧还清全部贷款,“现在守信用,到年底扩大规模,再借就不难。”
始终回应民生之需脱贫的步伐快起来
南江县红四乡刘家村驻村第一书记岳大胜上任的第一件事,是走遍全村5个社在家的130多户村民,摸清需求。一年来,他和村干部一起,带领村民打通2公里断头路,硬化村道路7.7公里,新建集中供水站,启动4个聚居点建设,帮助2名失学的留守儿童重返校园,让这个远近闻名的落后村变了样。“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干部主动担当、迎难而上。”巴中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脱贫攻坚中,各级党员干部始终回应民生之需,到得了一线,下得了深水,把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办成,让31万贫困群众脱贫的步子迈得更快。“别看这个姑娘身板儿小,可人不娇气。”说起第一书记符玲,平昌县云台镇碗山村村民赞不绝口。去年6月,符玲离开平昌县农业局,带着床单、被褥、锅碗瓢盆等“嫁妆”,来到这个小山村。“符书记说,做了泥鳅,就不怕泥巴糊眼睛。我怕什么?别把我娇惯坏了!”村民张雷还记得,硬化道路期间,符玲天天和大家一起干活,手上打起血泡。村民劝她休息,符玲就这样开玩笑。
巴中出台脱贫攻坚驻村第一书记管理办法,确保驻村第一书记选优训强、管好用活。该市选派的891名第一书记中,70%以上是各部门、各单位年富力强的中层干部,个别部门单位选派副职领导或副县级调研员任第一书记。
始终瞄准脱贫目标
老乡的日子好起来
“产业是未来稳定脱贫的重要保障。以往,全县能用来搞产业的资金一年加起来都不超过2000万元,很难真正见效。”平昌县财政局副局长叶勇曾为此发愁。
变化在今年显现,落实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要求,巴中将中央、省、市、县(区)财政安排的农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42项资金整合,目前已到位整合资金35亿元,保证当年脱贫摘帽村投入不少于1500万元。
多个渠道引水,一个渠道放水,整合效果已显现。叶勇告诉记者,今年平昌县用于产业发展的资金达3.06亿元。
更多强有力的务实行动,正改写贫困山区的落后面貌。
在符玲带动下,短短几个月,碗山村就完成6公里村道路和7公里社道路的硬化;安装了自来水,300多人喝上清洁水。
新业随着新房走。在普照寺村,耐旱的青脆李被确定为村里的主导产业,通过产权制度改革,确定集体股、贫困户股、普通户股各占1/3的“三个三分之一”分红模式。年底将召开股东大会,进行第一次分红。
望着新房,李学凯开始憧憬未来。在村两委帮扶下,老李有轻微残疾的儿子在当地一家砖厂找到工作,自家通过量化股权,年底还能在村里产业园分红。从失去家园到搬进新家,再到甩掉“穷帽”,梦想触手可及。
记者手记
新路出自实干
求真务实,无疑是巴中创新脱贫路径的最耀眼名片。
采访中,青凤镇党委副书记李佳平如此形容枫香村的变化,“老一辈小时候出门要打马灯,中青年一辈小时候出门打电筒,现在孩子们不打灯了,因为有路灯。”
在这种变化的背后,既有当地党委政府是否实事求是地遵循发展规律,是否回应广大群众的民生需求,是否紧盯脱贫攻坚目标,更有干部群众是否始终抓住求真务实这个 “金钥匙”。
唯有实干,才能闯出一条新路、干成一番事业。巴中正是这样,用实干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责任编辑 :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