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落实“五专五到”措施 四川巴中扎实推动教育扶贫

2016年11月25日 07:26   来源:华西都市报   

 

  巴中市贫困村小教师培训现场

 

  巴中慈善助学现场

 

  村级后备干部培训总结会

  南江小河职中岳俊德现场讲授农技知识

 

  2016年精准扶贫护理员培训

  巴中市教育局局长赵建仁深入村小了解教学情况

  教育信息化“班班通”,让山里娃娃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教育改薄工程——通江县石庙小学

  11月4日,省委书记王东明在巴中市教育和医疗扶贫工作情况的报告上批示:“推广巴中经验、做法,把教育、医疗扶贫精准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户、到人。”对巴中市教育扶贫的工作成效和积累的经验予以了充分肯定。

  巴中现有在校学生52万,其中建档贫困家庭学生5.75万人。近年来,该市面临“三区叠加”(秦巴山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独特市情,重点锁定“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紧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学就业问题,采取“五专五到”措施,努力确保解决一人读书、实现一人就业、带动一个家庭脱贫。

  贫困资助专款

  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救助到人

  “不用四处签字盖章,手续简单,几分钟就办好了。”今年8月底,被河北东方学院录取的高中毕业生谢永涛顺利办理到助学贷款。

  据巴中市教育局负责人介绍,今年,巴中各县(区)政府分别与国开行四川分行签订合作协议,为近1万名贫困大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8000万元。“工行助学”自1995年以来,通过实施“启航工程”“烛光计划”“阳光校园”等项目,累计捐资1700余万元支持通江教育事业的发展。前不久,工商银行总行向南江县一小学捐资200余万元。“工行助学”是巴中动员社会力量、引入社会资源推进教育扶贫的缩影。今年,该市在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优先享受各项国家资助政策基础上,通过银行贷、社会捐、政府投等渠道,重点资助贫困大学生1.73万人次。为近1万名贫困大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8000万元;统筹整合“金秋助学”“工行助学”“我要上大学”等各类社会捐赠资金1400余万元,4800多名贫困学生优先受到资助;市县(区)两级政府建立财政助学基金,安排政府助学奖学金1220万元,专项奖助贫困学生7000余人次。恩阳区从今年春季起,以每生每年5000元的标准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并对考上重点本科、普通本科的贫困学生分别给予10000元、5000元的奖励。

  招生计划专列

  优质学校上学机会惠及到人

  深入推进招生制度改革,用好用活用足学位资源,努力让更多的贫困学生接受优质教育。一是认真实施普通高考专项招生计划。2016年,争取国家专项计划1038名,同比增长274名,计划数位居全省市(州)第1位;协调近50所全国知名高校到巴中开展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对贫困生申报专项计划实行一对一指导,超额完成各类专项招生计划27名。二是创新设立示范性普高专项招生计划。今年起,全市省、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计划中拿出一定比例,专项用于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最高可降录取线60分录取,2016年秋近2000名贫困学生享受了此项政策。三是倡导设立优质民办学校专项招生计划。动员优质民办学校对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设立专项计划,落实“减免奖补”等政策。

  职业技能专培

  贫困人口技能培训精准到人

  “娃在通江读书,平昌籍户口能享受教育免补优惠政策吗?”“池塘养鱼,投放鱼的品种、比例有啥要求?平昌县澌滩乡河溪村”农民夜校“开班课堂上,村民们向该县农业局派出的技术人员抛出一个又一个实际问题。“讲什么、谁来讲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巴中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说,“课堂上讲些啥,群众说了算。”

  河溪村夜校是巴中市创新培训模式的缩影,采取“群众点菜、专家主厨”的方式,提升了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融入度”。该市专门制定职业技术培训专门方案,计划全年完成培训1.5万人次,重点对全市699个贫困村尤其是今年239个计划摘帽贫困村的贫困人口开展一对一、面对面、手把手的职业技能培训;采取“群众点菜、专家主厨”的方式,组织职业院校“专家团”18个,深入企业、新区、园区、景区及田间地头开展专项培训200余批次1.1万人次,开办“村级后备干部专修班”,大力培养以贫困村为重点的农村后备干部;开展定向培养。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在通江县(国贫县)开办分校,开设农村医学、助产、护理专业,招收学生1800人,为农村医院免费定向培养医疗卫生人才300名。

  特殊学生专惠

  弱势人群关爱措施落实到人

  巴中特别关注弱势群体学生的教育问题,构建“四主”(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主力、家庭主责)关爱工作格局,努力兜好民生底线、促进社会和谐。一是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出台《关于深入开展关爱留守学生(儿童)工作的意见》,市、县、乡三级政府每年分别安排或落实工作经费,建成“留守学生之家”近600个,组建家长委员会500余个,常态化开展“走进学生家庭、温暖学生心灵、陪伴学生成长”家访活动,突出情感关怀和心理慰藉,促进留守学生健康成长。二是出台残疾学生优惠政策。印发《巴中市残疾人精准扶贫实施办法》,农村义务教育残疾学生“营养餐”按不低于健全学生标准的2倍执行;免除高中教育残疾学生学费,对在校残疾学生按每人每月100元给予生活补助。三是全面保障随迁子女入学。坚持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一视同仁、统筹安排,妥善解决7000名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就学问题。

  贫困村校专建

  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到村

  宽敞明亮的教室,干净整洁的学生食堂,一应俱全的体育设备……南江县沙河镇红光村小学,学生们在优美的环境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精准扶贫彻底改变了村子面貌,把最好的地皮用来建了洋楼式的学校,让农村的孩子也能像城里孩子一样接受优质的教育。”红光村村支部书记苏应全说。

  扶贫应扶本,治穷先治愚。红光村小学的巨变,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巴中市按照“城乡统筹、均衡发展,标准化保基本、信息化促均衡、强师资提质量、推改革增活力”的思路,从最困难的地方、最薄弱的环节抓起,大力建设改造贫困村学校,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满足贫困村学生就近有学上、上好学,享受到和城里学生一样的优质教育。

  巴中严格按照“十个一”的标准(一套安全标准校舍、一间小伙房、一间卫生厕所、一套饮水设备、一个标准旗台、一生一套标准课桌凳、一套“数字教育资源”设备、至少一张乒乓球台、至少一副篮球架板、至少一名公办教师),建设标准化贫困村校,投资3400万元对未达标的269个村校专项建设,恢复村小21所;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建成“巴山新居”学校138所。

  出台《巴中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细则》,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市级财政每年预算200万元以上充实教师培训专项资金,其中60%以上用于乡村教师培训,今年暑期已对近1000名贫困村小教师和贫困地区中小学校长开展了市级集中培训,计划2017年底前所有乡村教师每人完成不少于50学时的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到2020年选拔培养200名市级乡村骨干教师;设立巴中市教师扶助奖励基金,从今年起由市财政首期预算安排1000万元,专项用于支持农村教师购买住房和奖励优秀教师、资助困难教师。正是有完善的机制和措施作保障,乡村教师引得进、留得住、教得好。特别是近年来巴中市持续在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一观三感”教育实践和“教书育人楷模”评选等主题活动,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大批扎根乡村教育、默默坚守教学一线的先进典型相继涌现。通江“夫妻小学”教师廖占富、张兴琼先后入选“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全国师德楷模”,平昌岳家小学教师吴文兴荣获“中国好教师”称号,均是当年全省唯一;南江“夫妻小学”教师陈果、张蓉家庭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巴州区独臂左手女教师杜秀兰的感人事迹被《环球时报》整版报道,两名教师被评为“四川好人”,100多名教师受到国家和省表彰。

  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出台《关于实施团队协作帮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全市120所城乡学校结对发展,180支“名师支教队”定期深入贫困村小、农村边远薄弱学校送教,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扎实推进。累计送去优质课、示范课、科研专题讲座1.5万余课时,受益师生40余万人次。

  在开展“名师送教行动支教队进乡村”活动中,全市特级、省、市骨干教师支教队以示范课、诊断常规课、互动交流、集体备课和班级管理经验介绍、举办专题讲座和指导教育科研等方式,开展“千堂优质课进万班”活动,巡回送教,老师们精巧的课堂教学设计、巧妙灵活的教学方法、优雅的教态和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赢得了送课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好评。

  为提高送教的精准性,各市、县(区)教研网还开通“名师送教”预约专栏,根据学校申请,按需送教,教研室根据教学质量分析和对学校调研情况组织针对性送教,开展市级专家、名师挂联送教,全市城区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及教育系统干部联系帮扶800多个村教学点,从听评课到村校管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施使用和小班化教学进行逐一指导,做到“挂包驻帮”精准送教。

  彭红菊华西城市读本记者谢颖

  (巴中市教育局供图)


(责任编辑:高原)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