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 贵州易地扶贫搬迁让百万群众出深山奔小康

2016年12月15日 15:03   来源:贵州日报   芦晓娟

  

  在惠水县明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刚从大山深处搬迁到此的村民们享受着新居的阳光。截至目前,惠水县已搬迁16个寨子共262户1146人,已转移就业400余人。本报记者 芦晓娟 摄

  开栏的话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主动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大力推进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团结一心,苦干实干,全省呈现出经济持续向好、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干群艰苦奋斗的良好局面。

  为进一步总结经验、突出亮点、鼓舞士气、增强信心,不断唱响贵州好声音、凝聚发展正能量,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2016多彩贵州这一年”和“2016·感动中国贵州故事”专栏,以营造积极奋进的良好氛围,迎接省两会的胜利召开。

  本报记者 樊园芳

  2016年,是贵州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战役打响的第一年。根据规划,“十三五”时期,贵州将对162万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其中包括13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加上2001年以来已经搬迁的104万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全省将搬迁260多万人口。

  今年,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主要是“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5万人,其中第一批30万人,全部为50户以下、贫困率50%以上自然村寨,这些自然村寨主要集中在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三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第二批15万人,安置点已全部开工建设。统计下来,这一年时间,全省各地建设项目达到555个,3900个自然村寨迎来整体搬迁。

  截至目前,全省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住房主体工程完工8.92万套,占年度计划10.96万套的81.4%,其中第一批项目6.91万套,已入住1.3万户5.56万人,可实现春节期间全部入住的目标;第二批项目2万套,预计明年5月份全部入住。

  不花钱,几辈人的搬迁梦终于实现——

  贵定县云雾镇关口村破瓦组一处山坳,新栽种的树苗吐出绿叶,这个地方曾经是个布依族村寨——腰箩滩。

  60岁的岑光宗告诉记者:“岑家在这个山坳里住了六七辈人,世世代代都想搬出大山,搬家的钱从哪里来?搬出去靠什么为生?这个难题难住了岑家几辈人,从今天开始,算是彻底走出去了!”

  贫困户搬迁,首先遇到的难题是钱。

  为了帮助贫困户顺利“挪穷窝”,贵州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实施了差别化补助和奖励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住房补助2万元,非贫困人口人均住房补助1.2万元;签订旧房拆除协议并按期拆除的,人均奖励1.5万元。

  为了防止贫困户因搬迁负债,贵州还制定了建房标准红线:城镇安置的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0平方米,农村安置的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

  各个移民安置点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建设成本,大多数移民安置房成本每平方米控制在1100元到1300元之间,加上简单的装修,基本做到了贫困户不花钱便搬进新家。

  接踵而来的难题是,如何让搬出的群众留得住、能致富?

  为了搬迁群众有岗位、能就业,贵州探索创造了城镇安置、产业园区安置、旅游服务区安置、农民新村安置、插花安置、投亲靠友等多种安置方式。

  惠水县经济开发区明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是我省2016年首批建设的安置点,目前已完成房屋建设1095套,搬迁32个自然村寨586户2461人,其余的搬迁户将于年底全部搬迁入住。

  明田安置点是典型的产业园区型安置小区,地处惠水经济开发区核心区,目前开发区入驻的244家企业,已有185家投产,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89家。已搬迁的群众中,有358人在企业就业,496人外出务工,25人自主创业,实现了户均1.5人以上就业。

  另一方面,针对部分搬迁群众文化水平低、技能缺乏,年龄偏大,难以就业的问题,各地也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解决,对难以在非农岗位就业的搬迁群众,除了提供公益性岗位和农业园区就业岗位,各地还在“三块地”上做文章,通过资源盘活闯出一条发展之路,让搬迁群众两边都有盼头。

  “三块地”是移民群众原有的承包地、林地和宅基地。惠水县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就将搬迁群众承包地、宅基地、林地流转后用于退耕还林、生态修复或发展农业生产,使群众不但能拿到流转费用,将来还能从中分红。

  百里杜鹃管理区大水乡高潮村平寨组移易地扶贫搬迁民安置点,也在“三块地”上做足文章,搬迁群众充分利用承包地、林地和拆迁后的宅基地,组织合作社,发展养牛、方竹种植、仿野生食用菌栽培和烤烟种植,拓宽增收渠道。

  故事

  “搬出去,换一种活法”    

  初冬,有阳光的日子,65岁的程光胜总爱在他的新家——惠水县经济开发区明田安置点小区里走走,碰到熟人,打个招呼,拉拉家常。

  今年8月从涟江街道双坪村艾坪组搬迁到明田安置点的新家后,程光胜将旧房的宅基地、林地、承包地统统交给惠水县移民后续扶持发展有限公司经营,土地里种植的观赏草、脆红李和蔬菜都能分红,收完玉米后种下的果树苗,也已经齐腰高,过几年也能分红呢!光靠过去的“三块地”,程光胜一家两口年收入就能达到6000多元。

  在遵义市播州区白龙小区,每天早上,熊仕国、胡会美夫妇匆匆吃完早餐,便换上工作服出门上班。胡会美在白龙小区负责保洁工作,月薪1600元,熊仕国在附近一家工地当建筑工,一个月收入三四千元。

  半年前,熊仕国一家还住在播州区石板镇柑子村,房子前面是崖,后面是山,巴掌大的几块玉米地养不活一家人。如今,不光夫妻俩的工作有了着落,大女儿职校毕业找到了稳定的工作,读中学的儿子也转学到满意的学校。

  在盘县羊场乡纳木村,温暖的阳光照射在家家户户屋顶的太阳能光伏板上;夜晚,整个村庄笼罩在橘黄的灯光下。

  3年前从后山搬迁到这里的76岁老人秦珍芳,总喜欢沿着光伏路灯照亮的串寨路,看看夜晚的村庄。秦珍芳一家不光用电不花钱,还将多余的电输入电网卖钱,一年增加收入3000多元。如今,全村安装了589套光伏设备,100多户贫困户和搬迁群众受惠“光伏扶贫”。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正在使世居贵州山区的许多贫困农户的日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搬出去,换一种活法!”这话里,透着贫困村民们被点亮的希望和燃烧的激情。

  短评 

  啃下最难啃的骨头    

  贵州的重重大山,阻碍了无数山里人的致富梦——上学难、就医难、办事难,发家致富更是难上加难,这是贵州脱贫攻坚中遇到的最难啃的“硬骨头”。

  “十三五”期间,贵州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达162万,相当于搬迁两个中等县城人口。就在今年底,第一批379个项目如期完工,大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将在春节期间告别老家,搬进新居。

  为了把实事办好,为了让搬迁群众真正过上幸福生活,贵州各地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创新手段,扎实推进,用心用情帮助贫困群众建新屋、搬新家、谋新业。

  这是一项历史性的民生大工程,我们正在为省内最贫困的人群送去阳光雨露,送去鲜花幸福,我们正在为中国的反贫困事业书写精彩的贵州答卷。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