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青海省旅发委扶贫工作组精准扶贫纪实:旅游扶贫“拔穷根”

2016年12月14日 10:37   来源:青海日报   

王荣飞 摄

走出大山的孩子,感受外面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

  □本报记者/王 颖 通讯员/王荣飞

  青峰苍翠满眼绿,山、水、森林凝驻这里。

  全省精准扶贫村,闭塞、落后、贫穷也是这里的标签。

  位于海东市乐都区瞿昙镇的朵巴营村和互助土族自治县南门峡镇脑山地区的磨尔沟村,生态环境优美却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境地。

  如何在青山绿水中实现自身发展?如何由“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如何让大山深处的村民开阔眼界,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近年来,青海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将旅游与扶贫深度融合,借助自身优势大力探索旅游扶贫的新路径,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通过不断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完善旅游功能,提升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同时利用当地的人文资源、生态资源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使偏远山区的贫困群众逐渐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因地制宜

  旅游开发带动发展

  2015年10月,为强化扶贫一线领导,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我省从中央、省、州、县四级单位选派的“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组全部“进驻”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当月,青海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扶贫工作组来到了互助县南门峡镇磨尔沟村。

  虽已入秋,但远处皑皑雪山、湛蓝的天空,近处墨绿的松柏、宝石般的湖水和闲散吃草的牛儿让人心旷神怡、悠闲自得,站在路边仰望此景仿佛身处于油画之中。驻村扶贫的“第一书记”完全被此情此景所吸引,在深吸一口气后吐出一个字:“美!”

  可是,扶贫工作组在深入地摸底、入户调查之后,他们发现磨尔沟村除了“美”之外,与之相匹配的还有“穷”。

  据统计,全村共有307户,贫困户达到105户,占全村人口的37%,并且由于土地贫瘠、种植结构单一,很多农户都不能达到温饱。在了解了村里的情况后,工作组觉得肩头的担子更重了。

  不幸的日子总是有所相似。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另一个精准扶贫点——乐都区瞿昙镇的朵巴营村,同样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让人沉醉的生态环境,还有同样的贫困。

  在两村“第一书记”深入调研后,扶贫方案报到了省旅发委。经多次研究后,委党组决定因势利导,根据自身优势,向2个精准扶贫联系点各投入150万元作为前期开发资金,要求因地制宜开发当地旅游资源,帮助当地打开致富门路。

  朵巴营村在省旅发委的帮助和工作组的努力争取下申请到了在我省享有盛誉的“南山射箭”和“瞿昙寺花儿会”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活动。活动举办期间吸引了来自西宁市、海东市及周边省份的游客共12万人次,带动本村村民设立土特产品摊位35个,其中贫困户设摊位8个,平均

  每个摊位的收入在5000元以上。

  此外,工作组积极内引外联,招商引进“青海药草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民俗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卧龙谷”。目前,已投资近500万元。村集体占整个景区20%的股份,未来收入分红将主要用于帮扶贫困户、村里公益、村民福利及基础建设等。朵巴营的村民们都高兴的说:“‘第一书记’的金点子,富了我们全村人,更乐了我们全村人。”

  村民赵金鹏对此深有体会。他今年承包了工作组援建的木屋农家乐,他告诉记者,在旅游旺季,农家乐毛收入平均一天达到1000元以上,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增收达到了40000元,逐渐走出贫困阴霾的他,还主动提出,希望能够再扩大经营或是进行培训,让自己的经营的木屋农家乐在来年能够越来越火红。

  磨尔沟村位于南门峡水库的中心地带,夏季游人如织,已成为环夏都西宁旅游圈上的一个小有名气的旅游景点。

  今年,在青海省旅发委的支持下,磨尔沟村争取到项目资金近700万元。围绕着“童话磨尔沟”主题,主要投资于村庄及内部稻草景观的设计、磨尔沟景点开发和柏油路帐篷营地开发,逐步将磨尔沟村打造成集吃住游购娱一体的特色旅游示范村。

  截至目前,投资近200万元的村民综合服务中心、村口旅游厕所和村道两侧绿化和村庄的环境整治工作已经完成,村庄上垭口的停车场项目已经基本建设完成。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实现了村容村貌的整洁,提升了村庄的旅游接待能力,据统计,2016年磨尔沟15家自助营地平均每月增收在2000元左右,加上新开设的4家农家院(自助营地),间接带动了40户村民增收300元/月。

  相帮相助

  带给百姓们真关怀

  10月28日傍晚南门峡境内突降大雪,还在入户走访的磨尔沟村工作组看天色渐晚准备回去休息。途径特困户藏顶兴家,见黑着的屋子,没有一点起火做饭的迹象。

  “一个妇女带着两个孩子,这么晚能去哪?不会出什么事吧?”第一书记马军开始思索,神情越发凝重。

  “不太对!”随着第一书记的脚步,工作组开始敲门,进而是“砸”门,十几分钟终于有人开了门。原来是因为家里没有粮食和过冬衣物,全家都蜷缩在被子里准备睡觉。

  连夜,驻村扶贫工作组将自己现有的食物和零钱提供给藏顶兴一家,村委会提供了取暖用煤与生活面粉。第二天,马上向县民政局争取了4600多元的紧急救助款。一周内向省旅发委筹集过冬衣物50余件。同时为其他3家特困户争取到过冬的救济金约15000元,保证了特困村民能够平稳过冬。

  天气渐冷,藏顶兴一家三口坐在温暖的屋内,指着扶贫工作组说:“有了他们,以后就不怕冷了”。

  此外,磨尔沟村一社的贫困户权国良,一家3口,户主权国良和儿子权朝正都身患疾病,只靠妻子附近打工维持生计。尤其是权朝正,年仅20岁就因疾病常年休学在家。工作组得知情况后,积极寻求各方的救助,最终在省武警总队医院的帮助下争取到北京武警总院远程会诊的机会,为他们节省了一大笔看病的费用。

  为了百姓安居乐业,为了百姓少一些疾苦,生活更加便利,两个贫困村在省旅发委党组的大力协调下,为残疾贫困户争取到了价值3万元的残障用品。朵巴营村今年10月,经会议研究,拿出近9万元给全村609人缴纳了2017年度医保,给全村157户缴纳了2017年度水费。

  智力扶贫

  开阔村民眼界

  “原来外面的世界如此精彩,我一定好好学习来这里念大学。”8月2日,南门峡中学13岁的王得贤站在香港中文大学的校园内写下了自己的梦想。

  磨尔沟和朵巴营村的很多品学兼优的孩子由于家庭贫困从来未走出过县城,外面的世界究竟怎么样他们只能通过电视和书籍了解。

  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发挥自身优势条件,与国家旅游局港澳台司积极协调,为两村争取到了20个赴港、澳游学的名额,但根据规定,境内的花费需个人承担,在工作组的倡议下,省旅发委广大干部职工捐款6400多元,满足了学生港澳10天的免费游学活动,也为孩子们打通屏障,打开了认知世界的第一扇大门。

  彻底拔除穷根,必须着眼于未来。工作组还争取到了相关企业的支持,组织村小学的磨尔沟小学的40名师生于6月17日参观了省科技馆和西宁市野生动物园,让这些从未走出大山的孩子,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朵巴营村驻村工作组连续2年组织村里的老人一起欢度重阳节,特别是去年组织46名65岁以上的老人参观省会西宁,让他们走出深山感受社会的发展,感受外面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

  走出去,切身体验是最好感受差距和变化的途径,一年间,省旅发委扶贫工作组用自己不懈的努力让村民一点点的体会着变化,感受着党的温暖。

  此时,扶贫工作已过去一年,“扶贫工作组”成了百姓们最常议论的话题,脱贫成了百姓们最渴望实现的梦想。但是,扶贫工作不会一蹴而就,扶贫工作还在继续……旅游扶贫还将借助绿水青山为青海百姓创造更多“红利”。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