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胜涛在为顾客做麻辣烫。王一风摄
李凤玉(右二)在马铃薯收获现场。资料图片
万功堂正在给猕猴桃剪枝。姚 磊摄
2016年,“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
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贺词中指出,群众的生活中还有一些困难和烦恼。党和政府一定会继续努力,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人民生活改善、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一系列政策与措施实施。一年来,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近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要求继续做好各项民生工作,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人是社会和经济活动的主体。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社会政策的落脚点是人的笑脸。一年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没有,转岗职工再就业的情况如何,贫困户的生活改善了吗?
让我们走近3位普通人,听听民生持续改善的足音。
——编 者
【就业】
河南鹤煤:转岗分流精准帮扶
职工去创业 企业送社保
朱佩娴 温留正
晌午时分,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金博大商场新开的“袁记小吃”店又开始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刻。
“老板,两份麻辣烫,一份多点辣。”
“好哩,稍等,马上就好……”小吃店老板袁胜涛立马招呼着忙碌起来。
就在5个月前,袁胜涛还是河南能源化工集团鹤煤十矿102队的团支部书记。他自主创业开小吃店,从“书记”到“老板”的身份转换,源于鹤煤公司出台了自主创业管理办法。
鹤煤公司成立于1957年,是一个老牌煤炭企业。根据国家去产能政策,该公司3年内拟关闭矿井26对,涉及分流安置职工11956人。
鹤煤树立“转岗不下岗,转业不失业”的理念,开辟新渠道使富余人员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对于有创业能力和个人自愿创业的职工,由个人提出书面申请,签订为期4年的自主创业协议书,《协议》规定前两年各类保险由企业负责交纳,后两年个人部分个人交纳、企业部分由企业交纳,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利益。截至11月底,鹤煤公司已经有993名职工选择了自主创业。在自主创业群体中,很多职工通过开设连锁洗衣店、开办花卉基地、自营特色小吃、创办网络电商、婚庆公司等,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自主创业解决了青年职工的转岗分流问题,对于一些没有创业意愿,缺少创业资源的职工来讲,鹤煤公司通过精准培训帮职工实现转岗就业。
考虑到煤矿女工收入偏低的问题,该公司寻求鹤壁市总工会、妇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帮助,先后合作开展了月嫂和家政服务、电工、美容美发、“互联网+”等培训,让职工掌握一技之长。
这不,曾经在鹤煤六矿清水泵房上班的徐爱香报名参加了公司组织的月嫂培训班。现在一个月拿4000元的“高薪”,比在企业挣得多。谈到新工作时,徐爱香说,“只要肯放得下面子,自立自强,靠自己的双手到哪儿都能找到新饭碗。”
【收入】
黑龙江克山:规模经营农民增收
土地有分红 务工有收入
本报记者 柯仲甲
“加入合作社,收入明显增加了!你瞧,这车就是刚买的。”看着自己那辆崭新的白色小轿车,仁发合作社的片区种植负责人刘双义乐开了花。
2009年,齐齐哈尔市克山县仁发村党支部书记李凤玉组建了克山县仁发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这几年,入社农民年纯收入比非入社农民高30%左右。”李凤玉告诉记者,仁发合作社采用农民带地入社参与分红的方式,将土地、资金等资源整合起来,现已有5.6万亩土地、入社农民达1014户。
入社农民收入为何增长更快?这首先得益于“三增一减”——实现规模化经营后,高产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亩产就增加了不少;合作社瞄准市场需求,在社员民主表决的前提下统一决定种植计划,这一来,增加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合作社优化种植结构,向绿色、有机、高效作物要效益,又增加了农产品的销售价格;而规模化经营则使农机、化肥等成本大幅减小。
2015年,入社农户亩均收益比普通农户高出了整整400元。仁发合作社的年盈余也由2763万元增加到现在的4196万元。“合作社把每年总盈余的78%按农民入社的土地面积进行分红,剩余22%按现金入社、国投资金等进行分红。”李凤玉说。
入社农民增收的第二招是“先让农民下岗、再让农民上岗”——因为实现了土地规模化经营,大型农机有了用武之地。合作社把土地划分为21个责任区,5.6万亩土地,只要21个责任人就能搞定。对剩余劳动力,“合作社成立了劳转办,让那些离开土地的农民去大城市务工。他们既能拿到土地分红,又有务工收入,人均劳务收入达2万元以上。”李凤玉说。
“合作社加速推进种养加销一体化的发展之路。有了新机制、新办法,乡亲们的收入也能有保障!”李凤玉说。
【扶贫】
贵州玉屏:产业扶贫老乡脱贫
种上猕猴桃 一笔赚两万
本报记者 郝迎灿
接近年末,两碗苞谷酒难抵寒凉,本是村里人家烧一盆炭火窝冬的时节,贵州省玉屏县朱家场镇兴隆村的万功堂一家却难享悠闲,地里50亩猕猴桃正待剪枝拔草。
万功堂所在的兴隆村是省级二类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去年底刚刚超过4000元。
万功堂家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2008年在家终日操持的妻子突患脑膜炎去世,不仅花光了十几年攒下的积蓄,还欠下两万多元的债务。
2014年初,县发改局联系帮扶兴隆村,驻村干部张万顺听说老万家的情况后,专门从省城贵阳请来农业专家为万功堂谋划思路,“兴隆海拔在500米以上,土壤偏酸性,正适合猕猴桃生长。”缺乏资金,县发改局又联系农信社送来5万元“特惠贷”。“不要担保,政府贴息,这一下子解了燃眉之急。”万功堂说。
县发改局的帮扶,不只是针对万功堂一家。“近3年时间协调投入资金近200万元,给村里硬化产业路、通组路18.6公里,整治土地300多亩。”村主任杨永说。
今年9月,万功堂栽下的第一批猕猴桃陆续成熟,张万顺又找到县电视台给他打了回免费广告,5000多斤红心、黄心猕猴桃在短短一个月内就被抢购一空。除去人工、苗木、肥料等成本,老万净赚两万多元,自然也先一步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脱贫了不知道还能不能接着享受这么好的帮扶政策?”村干部来摸底调查时万功堂一脸不情愿。张万顺笑着拍拍他的肩膀,“你放心,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你家是摘帽不摘政策,以后的扶持说不定更多呢。”
原标题:民生改善这一年(故事2016)
(责任编辑 :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