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平武挖掘被贫困遮掩的富饶 向脱贫发起总攻

2016年12月08日 09:47   来源:中国网   柏亚辉 丨 责任

  【点睛】依托资源优势,平武采用精准滴灌方式,探索出三种旅游扶贫模式:一是以成都天友集团打造白马王朗为代表的“景区带村”模式;二是以乡村旅游发展为代表的清漪江农家乐发展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带户”模式;三是以优质农产品+互联网销售的“旅游商品增收”模式。

  2016年,绵阳至九寨沟的绵九高速有望全线开通。绵九高速全长200多公里,其中,有134公里横穿有“天下大熊猫第一县”之称的国家级贫困县平武县,占据九绵高速的1/2强。绵九高速建成后,绵阳至九寨沟的公路将缩短至3小时,成都经九环东线到九寨沟,4个小时可以到达。

  这条穿越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优质的风景走廊,是带动沿途镶嵌在青山绿水中的城镇、村寨搭乘全域旅游之机,展现风华绝代魅力的大动脉。平武,这座被群山怀抱着的小城,也因此正悄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旅游扶贫举措的深化推进,平武激活在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保护为先,整合发展,探索出一套多元素发展,多条腿走路的旅游扶贫布局——

  “产业以旅游为中心,所有工作服务并服从于旅游产业,通过全域旅游引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旅游以交通为突破,借助九绵高速开工建设契机,实施交通会战,打通内外交通;一切为了脱贫奔小康。”这是未来五年平武的发展总纲。平武正在探索以“全域布局、全业支撑、全民参与、全层服务”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向脱贫致富发起总攻。

  被贫困遮掩的富饶

  平武,是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东缘地带的多彩一笔,安静地躺在海拔5400米的高峰——雪宝顶脚下。涪江也从这里出发,出黄龙,进入平武,围着古县城画了半个圆,演绎着平武独特的山水形胜。

  平武古县城位于龙安镇,从明代开始成为涪江上游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这座600多年的古县城,沉淀着2200余年建县历史的风云跌宕,见证了中国历史上行政建制的交替变迁。

  她有着奇特的成长经历,经历了被一个家族统治了700多年的土司制,在新中国成立后直接跨入了社会主义。居住在这里的汉、藏、羌、回等11个民族,也在制度的交替和时光的流逝中默默地进行着多元化的相融和传承,独特的藏羌民俗、报恩文化等人文资源神秘深邃。

  属于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的平武,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农业资源和自然风光,这里拥有大熊猫、珙桐、白马人“三大活化石”和三个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高达74.1%,负氧离子浓度高达0.6-1.5万个/厘米?。境内王朗、虎牙、老河沟、清漪江的原始森林、高山飞瀑、雪山冰川举世罕见。

  “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平武守着绿水青山,贫困县的帽子却一直沉重高悬。怎么才能富起来?

  平武县为了探索脱贫之路,建工厂、兴炼金,但效果却微乎其微,实践证明,平武的工业之路得不偿失,有破坏生态环境的风险。2015年12月29日,平武县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平武发展的总体思路,提出了“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战略格局,以旅游促经济将成为平武县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

  如何在旅游发展同质化严重的状态下打通“任督二脉”,串起“毛细血管”脱颖而出,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成为平武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的重点。

  平武旅游脱贫的底气

  未来五年,平武的发展目标是,以打造“一核四线”精品旅游带,力争经过5年左右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以观光旅游为主,休闲度假、民俗体验、餐饮娱乐等多层次的优质旅游产品集群。

  平武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扶贫攻坚的底气和自信,源自“三俗”:报恩寺、白马寨、王朗自然保护区。

  “报恩文化”是平武之魂。“一核四线”中的“一核”,就是以报恩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核心,重点挖掘报恩寺周边的明城墙、古城门、王家及薛家祠堂衙门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体验项目,增强平武生态优势之上的人文情感底蕴。

  报恩寺的不凡在于它是一座全由楠木建成的汉地宫殿样式的藏传佛教寺庙。寺庙外的华表、华严殿内的巨型转轮经藏,无不向人们透露着她深沉华贵,沧桑的优雅。

  据说这座寺庙原是当地土司王玺按照京城皇宫的建制私造的王府,后被朝廷发觉,王玺便将王府改成寺庙,特取名为“报恩寺”,以表达对皇帝的忠心,因此才逃过一死。至今,我们仍然能够在报恩寺的主殿,看到“当今皇帝万万岁”的九龙牌位。朝代更替,一朝一生死,“当今皇帝万万岁”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大智慧,也反映了底层民众的朴素生存理念——自给自足的安然生活才是人间大福祉。

  说到平武的感恩文化,当地人总会提到河北——“5?12”特大地震后对口援建平武的省份。为了恢复平武农业生产,河北省投资2850万元,支持当地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两年多的时间,援建者背井离乡,在平武大地上挥洒汗水和智慧,留下了优质工程的丰碑,使灾后重建的平武更加美丽。

  朴实的平武人没有忘掉河北的援助,在“龙安土司文化节”演出中,平武人会用他们擅长的歌舞方式,表达着这份感恩之情,当舞台上打出“永世不忘河北恩”的感恩之声时,这份朴素的情感,令观众动容。

  白马文化

  在平武,随处可见穿戴者白马族服饰的人,帽子上插着吉祥的锦鸡颈羽或者雄鸡白色尾羽,寓意为吉祥。社会学家研究得出结论,白马族为氐人后裔;羌族学者认为白马人是羌族后裔;一部分藏族学者则认为白马族是藏族的一支,而白马人自己始终坚信自己就是白马氐。

  白马族分布于四川省平武县、九寨沟县和甘肃省文县,被誉为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处在慢慢消失中的白马族,是在时代发展的冲击下边缘民族的一个例证。随着城市面貌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白马族的发展和消亡,每一步都与时代息息相关,其保护和传承也受到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平武县大力打造白马王朗生态旅游保护区,把游客请进来的同时。也把白马族和他们的生活方式、民族文化传播出去。

  王朗自然保护区

  王朗平均海拔3200米,与黄龙、九寨沟山水相依,是中国建立最早的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这里至今还生活着中国最多的野生大熊猫。

  平武县政府通过王朗白马旅游区,进行招商引资。成都天友旅游集团率先介入开发,实行景区带村的“白马模式”,并被定义为“四川文旅产业扶贫新样本”,入选《中国扶贫开发年鉴2016》。

  2012年以来,成都天友旅游集团在开发白马王朗旅游度假区的同时,投资近3000万元提升旅游风貌、完善旅游设施,在187户藏居建成客房1301间,可接待5600余人住宿、近万人就餐,带动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较2012年实现翻番,率先完成脱贫摘帽。由于受到了良好的效果,这种模式将被老河沟、虎牙等景区开发中继续借鉴使用。

  2016年,绵阳市政府通过的《四川王朗白马旅游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旅游区将突出生态旅游体验、熊猫科技创意产业基地、白马文化开发等三个方面,主打“生态”牌。通过3至5年建设,王朗白马风景区将打造为集观光、休闲、度假、科考、探险、徒步旅游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高端生态旅游精品风景区和白马民俗风情大众游风景区。

  平武旅游扶贫探索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原生态”、“大自然”“乡土情”,乡村旅游风生水起,成为乡土重建的时代潮流。

  2014年,全国乡村旅游人数高达12亿人次,占到整个旅游市场1/3。预计未来5年,中国乡村旅游接待国内外游客有望突破60亿人次。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平武县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有条不紊地为开展绿色、可持续旅游经济打造良好的生态系统。

  2006年,为了避免涪江变“黄”,平武政府宣布境内禁止河道采金,将不再对沙金开采权进行新拍卖和新转让。旅游扶贫规划提出后,平武县政府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

  2016年,制定分年度方案,依法有序搬迁改造或关闭现有矿山开采、石材加工等污染较重的企业,回归生态、珍视生态、依托生态,问生态寻出路,向生态求脱贫,成为平武坚定不移的战略定位和战术路径。

  “旅游+”是区域整合发展的理念核心,乡村旅游是全域旅游的繁花珍珠,以旅游带动文化、农业、工业等行业发展,发挥联动作用,是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不二选择。平武县根据自身特点,也开始构建符合“旅游+”理念的联动机制。

  “要致富先修路”,路是旅游业发展的头号硬件工程。道路方便、畅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就会全面集结。平武县积极参与绵九高速公路建设,由县政府发布文件:停止审批高速公路沿线附近取土场、弃土场、砂石料场、矿产资源开采等项目;县公安、交通、国土、农业、林业、水务、住建等有关部门积极协调、全力配合,掀起了求科学发展共识,统一思想,打通部门壁垒,全县协作,走向全域旅游发展的交响乐。

  平武野生蔬果园诸多,一年四季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盘山而上,一片一片绿油油的茶叶园稀疏地散落开,除了采摘,这里在每年的4月还会举办采茶节。优质的空气加上丰富的绿色农产品,无论是亲子游还是带着老人来一趟康养之行,都成为不错的选择。

  平武有“天下大熊猫第一县”之称,熊猫作为中国的国宝,面向国际的金名片,有着广阔的市场和美誉度。目前国内关于熊猫的文创产品过于简单和单薄。对熊猫文化和符号的挖掘和创新,成为平武向文创要效益的既定策略,做大做强熊猫文创产品,是平武的雄心壮志。

  依托资源优势,平武采用精准滴灌方式,探索出三种旅游扶贫模式:一是以成都天友集团打造白马王朗为代表的“景区带村”模式;二是以乡村旅游发展为代表的清漪江农家乐发展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带户”模式;三是以优质农产品+互联网销售的“旅游商品增收”模式。除了这三种模式外,平武还成立投资理财合作社,使贫困户变为投资人,实现长久扶贫等有效的措施。

  2016年上半年,平武全县实现旅游总收入10.02亿元,同比增长22.8%,其中旅游收入占到贫困户总收入的21.2%。平武全县贫困人口减少3758人,8个贫困村“摘穷帽”目标任务明确。

  隐身青山绿水深处的平旅游扶贫这场攻坚战看似顺水行舟,其实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也希望,平武壮美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气息,能在合理规划和开发中,不仅长存于人们心中,还能长存于人们眼中。(柏亚辉)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