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托起农牧区群众的小康梦——自治区第五批驻村(居)工作队深入开展脱贫攻坚纪实
本报记者 王雅慧
拉萨市曲水县达嘎乡色甫村的扎西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前几天,他刚刚迎娶了一位漂亮的汉族姑娘胡可平。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扎西感激地说:“感谢驻村工作队,是工作队让我重新‘找’回了自己。”
原来,一年前的扎西成天无所事事,不是喝酒就是打架,家里连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2015年11月,拉萨市委党校派驻的第五批驻村工作队进驻色甫村。一进村子,队长王志刚就把帮扶“刺头”扎西的脱贫工作提上了日程。通过工作队为色甫村争取到的惠民项目,扎西报名参加了驾驶技能培训,并在几个月后考取了驾照,当上出租车司机,还娶到了漂亮的汉族姑娘胡可平。
跟扎西一样,越来越多的农牧区贫困群众在自治区第五批驻村(居)工作队的帮助下,通过项目扶贫,走上了富裕路。一年来,各派驻单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子”55375户239034人,工作队年轻队员与所驻村青年“结对认亲”9641户28507人,从各渠道争取扶贫项目1560个、资金7.4亿元。
摸底数,弄清“扶持谁”
自治区各级驻村工作队协助县乡村搞好扶贫调研,进村入户深入走访,全面掌握贫困人口的数量、分布、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做到一户不漏、一人不落,切实摸清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底子;逐户建档立卡,准确填报贫困人口数据,全区登记建立台账的贫困户148695户588711人,做到人有名、户有卡、村有册,底数清、问题明。一年来,共向所驻村(居)群众宣传扶贫开发政策3.2万场次,开辟宣传栏1.6万期,受教群众380.2万人次。
山南市各级驻村工作队把推进扶贫开发作为驻村工作任务的重点,充分发挥联系群众优势,加班加点、逐村逐户,入户调查摸底2万余次,走访群众12万余人次,建档立卡19521户59103人,摸清了所驻村扶持对象底数。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日喀则市各级驻村工作队积极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市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积极协助开展入户调查、逐户建档立卡,健全贫困户信息管理系统等工作,全面掌握贫困人口的数量、分布、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因人因户制定脱贫计划,通过结对认亲、技能培训、创业引导、项目投入、爱心帮扶等方式,真正把扶贫政策、资金、项目“滴灌”到每一个贫困村、每一家贫困户。
波密县强基办协助市、县扶贫部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制作85本扶贫帮扶工作册,建立一户一卡工作台账,明确帮扶人、帮扶措施,帮扶时限,为下一步精准扶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区政协办公厅驻那曲县油恰乡工作队严格按照相关程序,采取“两入户、两评议、两公示、一公告”制度,确保扶贫对象识别无错漏。
想出路,千方百计助脱贫
“底数”摸清了,下一步就是该怎么帮助这些贫困户脱贫了。自治区第五批驻村(居)工作队积极推进“党员干部进村入户、结对认亲交朋友”活动常态化,结成帮扶对子,勤走访、常看望,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因地因人制宜,区别情况、分类施策,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和扶贫部门认真落实“六个精准”,使各项政策措施到村到户到人,确保实现早解困、真脱贫、能致富、奔小康。
11月6日,昌都市丁青县协麦乡协麦村举行了一场特别的“仪式”,21个贫困户在脱贫考核登记表上按下了鲜红的红手印。“按下红手印,就意味着我们已经不再是贫困户了。”57岁的俄地,在2015年建档立卡确认为低保贫困户,一家六口人年人均收入不到1000元。2016年通过社保兜底,护林员工资收入、采集经营收入等一系列精准扶贫施策,家庭年人均收入超过3400元。
俄地一边按下光荣的红手印,一边说:“多亏了国家一系列好的脱贫政策和驻村工作队帮助,我率先在村里摘掉了‘穷帽子’,今后我一定要在村里带好头,树立脱贫模范的带头作用。”
和俄地一样,今年协麦村共有21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为了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自治区第五批驻村(居)工作队通过结对认亲帮扶、扶持产业发展、开展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打好脱贫“组合拳“,切实确保了我区精准扶贫工作稳步推进。
驻林芝市朗县娘村工作队信息调查到位、表册填写到位、原因分析到位“三个到位”摸清贫困户情况;通过加大政策宣传落实力度、找准制约发展瓶颈、理清发展思路“三个思路”帮助找准脱贫方向;采取一对一帮扶、实行扶贫工作动态管理、落实扶贫政策发展集体经济“三项措施”,精准定位困难群众20户。并通过开办农家乐,发展农牧养殖业,为娘村精准脱贫开好了头、起好了步。
拉萨市文化局驻堆龙德庆区桑木村工作队利用“互联网+扶贫”模式稳步推进“生态、小康、宜居新桑木”建设;开设“桑木村综合信息服务站”,为村民提供就业需求,社会保障等全方位宽领域的政策、法律信息咨询服务。
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加强
农牧区基础设施是农牧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实现经济发展、改善农牧民群众生活现状必不可少的一环。自治区第五批驻村(居)工作队以改变农牧区基础设施薄弱现状为主要工作之一,充分利用为民办实事经费,积极协调各方力量,为农牧区基础设施改善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陈丽是自治区党校驻江达县娘西乡瓦根村工作队队长。在驻村之前,她给派出单位提的唯一条件就是不跑项目。但来到瓦根村亲眼目睹并听闻了村民的种种艰难与不易之后,她暗下决心,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要为瓦根村落实几个项目才行。
瓦根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村民们大多以放牧和挖虫草为生。但是,村民们前往放牧场地和虫草采挖地的路却是一条崎岖不平的小路,有时候连摩托车也无法通过。陈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多次前往自治区、昌都市和江达县协调项目。在争取项目的过程中,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为自己我从来也不会求谁,但是为了村民,我求谁都可以。”通过她的艰辛努力,目前,计划投资600余万元的瓦根村三条牧场道路完成了前期勘测和设计工作,已获自治区批复。
这个好消息让村民扎西江措高兴不已:“到明年挖虫草的时候,再也不用担心那条路的危险了。”
一年来,自治区第五批驻村(居)工作队广大驻村干部在大力推进扶贫开发方面,协助抓好建档立卡和数据核查等工作,明确帮扶责任,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协助当地有关部门落实好“六个精准”、努力做到“八个到位”,确保贫困人口能够全部如期脱贫。
“我们要为西藏在2020年与全国一道步入小康社会贡献一份力量。”这是全区广大驻村工作队队员们向全区群众许下的诺言……
(责任编辑 :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