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政府考虑到我们的困难,给我们村14户贫困户每家免费发放了6000—8000袋的蘑菇(菌棒)。如今,我已学会了种植技术,也有了销售途径,今后我要努力赚钱,尽早脱贫过上幸福生活。”前不久,记者来到温宿县吐木秀克镇尤喀克塔尕克村采访,村民阿不都艾尼?牙生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地说。
新疆温宿县吐木秀克镇距离温宿县城30公里,尤喀克塔尕克村是该镇最远的一个村,离镇政府有15公里,地处天山托木尔峰南麓,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人多地少矛盾突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为使当地群众尽早致富,浙江金华市援疆指挥部及温宿县委、政府结合当地实际,鼓励村民发展“小伞产业”栽培大棚蘑菇,带领当地贫困户增收致富。
阿不都艾尼·牙生一家4口,家中8亩核桃地及12玉米是全家人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平日里阿不都艾尼·牙生是一位头脑灵活、闲不住的勤快人,一直都在琢磨着怎样发家致富,但是一缺资金二缺技术,仅靠家中种地的那点收入也只能解决个温饱。
“刚开始时,我心里很犹豫,难道栽培了这小小的蘑茹就能致富?后来,听了金华市援疆指挥部工作人员的介绍及技术管理员的培训指点,在村干部的鼓舞下,报着试一试的态度就领了6000袋蘑菇(菌棒)。”阿不都艾尼·牙生介绍说。
领了蘑菇(菌棒)后,阿不都艾尼·牙生按照技术员的指点将蘑菇(菌棒)放在自家的菜地的核桃树下,所有菌棒仅用了不足1分地的占地面积,然后整齐的摆成一排,简单地搭个棚,棚上再盖个塑料薄膜及棉被,天热时每天喷洒2次水,天气转凉时每天喷1次水。2个月后,菌棒的两端长出了伞状蘑菇。随着蘑菇越长越大,菌棒出菇越来越多,一个个蘑菇长成了大大的“伞状”。8月13日,阿不都艾尼·牙生开始收集自家的蘑菇到县城的菜市场拿出去销售,第一次就摘了蘑菇73公斤,但只售出了33公斤。原来阿不都艾尼·牙生的蘑菇长的太大了,部分蘑菇由于喷水太多导致蘑菇的根部发黄而不受市场及消费者的欢迎。有了这次的经验,阿不都艾尼·牙生开始精心管理蘑菇,每隔两天就帮助其他的13户村民一起,每天凌晨2点挨家挨户上门摘蘑菇,5点集中装车拉往县城,最终以每公斤4-5元的价格批发给菜商,每天销售量达150-200公斤左右。
“每个菌棒基本上能出菇5公斤左右,由于是第一年栽培蘑菇,不懂技术而导致部分菌棒没有产量。但这已让我有了致富的信心,栽培蘑菇不占地方,没有成本,简单易操作,不费时间而且蘑菇生长迅速,市场需求量大,天天都有人打电话要订购蘑菇,根本不愁销路。”阿不都艾尼·牙生说,蘑菇2天就能摘一批,不仅能拉到市场上去卖,还能给亲朋好友及左右邻居们送些去品偿,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通过栽培蘑菇让一心想要脱贫的阿不都艾尼·牙生总结出“勤劳才能致富”的心得。明年他计划参加村里的栽培技术培训班,学好蘑菇种植技术,继续扩大扛棚蘑菇的种植规模。如今,阿不都艾尼·牙生依托大棚蘑菇栽培,不仅收入有所增加,同时也让阿不都艾尼·牙生一家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希望。
近年来,温宿县各级党政、金华援疆指挥部多措并举,扶贫助困精准到位、有的放矢,利用庭院发展特色种植成了农牧民多元增收致富的一大亮点,其中帮扶种植大棚蘑菇备受各族农牧民青睐。 张丽本报记者刘昊
(责任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