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莫把扶贫对象当道具

2016年12月07日 10:46   来源:大众日报   

  □ 任宇波

  最近,江西永丰县严辉村9岁的范小勤,因其酷似马云的长相,在网络上火了。出名后,不少人前去给家庭贫困的他捐款捐物,然而有些人却专门跑去做网络直播,想借机出名,还有商家想借助“小马云”名气,蹭热点搞商业投机。

  应该说,有善心,施善行,对贫困家庭拉一把,让孩子生活境况好起来,在任何时候都应当提倡和鼓励。但因为孩子长得像名人,就挟着私心私利,冲着所谓的商机去帮扶,这份爱心就变味了、打折扣了。如此“帮扶”,能否持续尚未可知,恐怕也不是孩子真正所需要的。正如古人所言,“现行虽善,而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

  眼下,脱贫攻坚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但在扶贫脱贫的主旋律下,也混入了一丝“杂音”。如“小马云”,一个帮扶对象却成了“有心人”眼中的商机。再如,在一些地方,贫困户竟成了地方干部彰显政绩的“道具”。这都提醒我们思考,在帮扶过程中,被扶助对象究竟处在何种位置,该被如何对待。如果把扶贫视为出名的途径,视为达成目的的工具,把扶贫对象当作吸人眼球的噱头、被施舍对象,扶贫势必就成了一种利益交换。扶贫中的功利色彩过浓,“工具理性”盛行,势必难以真正摆脱贫困,群众也势必不满意不答应。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几千万人口脱离贫困,是一场工程庞大的社会实践。在这场实践中,扶贫工作者不是施舍者,贫困户也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需要充分尊重的主体。对身处扶贫一线的同志来讲,既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不能一厢情愿,搞道德绑架。坚持换位思考,充分考虑被扶助者的境况,多一分公心,少一分功利,方是真扶贫,方可真脱贫。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