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建立“精准识别—建档—开方—捡药”的扶贫体系——
尽管邻近旅游胜地西岭雪山、花水湾,但一条河却把成都市大邑县斜源镇六坪村与繁忙的大双路隔离开了。过去,六坪村的村民要出村,必须得绕过这条河。碰上夏日暴雨后河水暴涨,村子的交通都要受影响。近日,一座新建成的桥,解决了村民们的出行困扰,而且,村里的金蜜李、猕猴桃也找到了去往市场的更便捷道路。
今年,大邑县精准识别出相对贫困村19个,相对贫困户6717户12542人,启动了新一轮的扶贫开发。为此,大邑积极建立精准扶贫体系,力求一户一策,确保寻“痛点”、挖“病根”。
□本报记者 雷倢
精准扶贫对症下药
一条5米宽的桥——这就是六坪村梦开始的地方。
六坪村落后,交通不便是最重要的原因。精准扶贫,就是要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做到贫困的“痛点”在哪里,扶贫开发的重点就跟进到哪里。
2016年初,六坪村道路建设工程正式启动,两条高等级乡村公路与一座桥伸向远方。
与此同时,促进产业腾飞也被提上日程。大邑县农林局相关负责人说,六坪村林地居多,过去并没有成规模地种农作物。在六坪村被列为新一批扶贫村后,大邑县坚持规划先行,为六坪村引进了金蜜李、猕猴桃、中药材三个农业项目,流转当地上千亩土地发展现代农业;同时成立了合作社,以金蜜李、猕猴桃为主要产业,并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创意农业。
不仅六坪村,大邑县新的19个扶贫村都有了自己的主导产业。
“精准”还体现在对“人”的精准识别。大邑正在建立一套“精准识别—建档—开方—捡药”的扶贫体系,把真正有需要的人找出来,并针对其具体致贫原因,做到一户一策。六坪村困难户牟福文夫妇,年过六旬且都长期患病,家中没有青壮劳动力、没有固定收入来源。在大邑县农林局的帮扶下,他们就地干起了生猪养殖。
多元推进构建扶贫机制
扶贫开发,是一场需要齐心协力唱好的“大合唱”。今年,大邑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大邑县坚持高标准推进城乡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分工方案》,实行“领导挂村、部门帮村、企业扶村、干部包户”的扶贫工作机制,落实了19名县领导、19个县级部门和19家企业定点帮扶,落实了353名副局级以上干部对确定的419户产业扶贫户进行“包户”帮扶,确保按期完成2017年全县相对贫困村和相对贫困户脱贫目标。
把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也是扶贫工作的关键。2016年,成都市级财政给大邑县安排扶贫专项资金593.8万元,大邑县级财政安排扶贫专项资金300万元,用于17个市级相对贫困村和2个县级相对贫困村以及419户产业扶贫户的精准脱贫工作。
截至目前,项目实施方案已下达,共计安排资金805.8万元,其中:到村资金690万元,涉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6个585万元,产业发展项目3个105万元;到户资金115.8万元,涉及产业扶贫户386户项目389个。
11月底前,大邑县级财政已安排68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制定19个相对贫困村村级脱贫发展规划。此外,大邑还争取对口帮扶资金。通过“五个一”帮扶对接,对口帮扶部门落实了对口帮扶资金1101万元。截至目前,共落实扶贫资金2674.8万元。
(责任编辑 :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