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结对帮带配导师让驻村第一书记成“土专家”

2016年12月05日 11:36   来源:四川日报   

  □本报记者 徐莉莎

  不久前的一天晚上,在达州市宣汉县清溪镇,张玉平忧心忡忡地给敬文发打来电话,“村里要给134户贫困户设脱贫奔康信息栏,但时间、人手都不够。”“你先别急,明早,我们村委会办公室见。”

  敬文发是清溪镇退居二线的老干部,他的另一重身份,是该镇庄子村第一书记张玉平的导师。二人的关系源于宣汉县的一项工作创新。

  去年9月,宣汉在达州市率先实施第一书记结对帮带工程。按照“一帮一”模式,由派员单位或接收乡镇组织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干部,为全县211个贫困村第一书记做导师。一年多来,宣汉县第一书记在老干部结对帮带下,完成扶贫项目293个,成立农业专合社123个,兴办各类涉农产业215家。

  导师教授“土文化”

  张玉平之前是宣汉县二中的党委办主任。做惯行政和教学工作,初来庄子村时“一头雾水”,工作无从下手。导师敬文发给他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如何开展农村工作。“腿勤、嘴勤,多走几趟,增进感情,自然能感化群众。”

  最初一个月,熟悉村情的敬文发和村支书带着张玉平走访调研,将村情民意摸清吃透。教两句当地土话,有时亲自出面解决矛盾。渐渐地,张玉平也学会如何在与群众沟通中收放自如。

  宣汉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张阳说,第一书记大多来自机关单位,文化水平高,基层工作经验不足,而老干部有群众基础,有处理农村复杂事务的方式方法,二者在工作中可相互学习促进,这是这项机制设计的初衷。

  脱贫攻坚“引路人”

  为确保结对帮带工程取得实效,县委组织部要求帮带工作要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与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相结合,结对双方定期每周开展一次活动。

  实际上,交流的频率远不止于此。

  翻开东林乡曾山村第一书记严浩的通话记录,他几乎每天都和老干部于长春联系。曾在学校、企业、金融部门工作过的严浩点子多,思路宽;在基层工作21年的于长春熟悉乡情。

  在产业选择上,严浩最初的方案是学习庙安乡大面积种植脆李。于长春分析,曾山村坡地多,区位优势不足,布局脆李产业的邻村多,并无发展优势。多番考察后,严浩又提出种植33.3公顷优质桃树。“布局有点大”,不放心的于长春又找来县上茶果站专家核算成本,幼苗阶段33.3公顷桃树每年的投入高达60万元。考虑到成本和市场风险,最终曾山村确定种植13.3公顷桃树,引入有商超销售渠道和电商平台的种桃专业户,成立专合社带动农户。“第一书记的脱贫攻坚工作我们理应支持。”谈及这个无偿的帮带工作,于长春觉得,更多是收获。“年轻人脑子活,思路宽,我也学到不少。”

  据悉,除了与老干部结对帮带,第一书记驻村一年多来,宣汉县通过教育培训和现场教学,持续为第一书记“提能”。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